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文獻梳理

與電子支付相關的概念包括“互聯網支付”“第三方支付”[25]“銀行卡支付”等,這些領域的法律規制研究已經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下文予以簡要整理和評述,重點關注研究視角。

(一)電子支付規制與電子商務規制的關系

由于電子支付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之一,《電子商務法》(2019年施行)第五十三條至五十七條專門針對電子支付進行了規定。部分學者亦將電子支付置于電子商務法律框架之下進行討論。在總體性評論方面,劉穎教授認為,電子商務法下的電子支付規范與現行制度存在重疊和交叉,因為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對銀行電子支付與第三方電子支付分別制定了規章,而兩者都面臨驗證客戶支付指令、承擔客戶告知義務等共同問題,《電子商務法》僅規范服務于電子商務的電子支付,導致了電子支付立法統一性的喪失。[26]沈巋教授認為,電子商務的實質是重新定義人們實現交易的方式方法,建構了因互聯網而實現個體即時連接的社會結構,電子商務的發展對行政規制提出新的需求,而傳統的行政法理論和制度體系需要進行積極變革,因為規范的滯后性容易導致監管困境,例如《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的低效力性和適用局限性導致其不能被有效貫徹和適用,無法有效解決支付中的諸多現實問題。[27]

對于電子支付在電子商務法之下的具體討論,楊東教授就《電子商務法》中的電子支付立法精神與條文適用作出全面解讀,認為電子支付立法目的是合理維護用戶合法權益和保障支付安全、防范風險,涉及用戶自主選擇權、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免費對賬權、安全受保障權以及錯誤支付和未授權支付處理。[28]楊立新教授分析了《電子商務法》規定的四種電子支付服務提供者的損害賠償責任,即不符合支付安全管理要求損害賠償責任、支付錯誤損害賠償責任、未經授權支付損害賠償責任和發現未經授權或者收到未經授權通知卻未及時采取措施的損害賠償責任,認為這些責任均是電子支付服務合同關系中發生的違約責任,同時符合侵權責任法關于侵權責任構成的要求,構成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29]李建星教授專門針對《電子商務法》第五十七條第二款[30]進行了分析,認為該條款確立了“電子支付服務提供者承擔非授權支付責任+證明責任”的基本規范,但存在粗疏與文義不清的問題,未能提供可資適用的教義學構造,也未明確電子支付服務提供者就何種事由應承擔證明責任。[31]

筆者認同《電子商務法》的立法精神,認為電子支付規制的核心在于保障支付服務參與者,特別是支付服務接受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兼顧市場秩序價值,以期促進電子支付市場的健康發展。然而正如上述研究所指出的,電子支付規制與電子商務規范雖有關聯,但《電子商務法》僅涉及電子支付規范的部分內容。電子支付的民商事法律關系可以作為電子商務合同部分納入電子商務法的原則性私法規范,但是針對電子支付主體和行為規范,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另行制定了大量具體的行政監管規定,相關司法實踐也非常豐富,因此本書的討論不限于電子商務法下的電子支付規范。

(二)國內其他相關研究:私法與公法的討論維度

除上述電子商務法框架下的討論之外,國內電子支付規制的其他相關研究主要涉及兩大討論維度:第一,私法層面主要討論電子支付法律關系及其法律適用,分析電子支付在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32]、票據法等方面的法律適用問題;第二,公法層面采取行政法、金融法、經濟法、刑法等學科視角,討論電子支付的市場準入、行為監管、貨幣管理、不正當競爭、刑事責任等問題。

在私法研究中,合同法方面的代表性文章討論了電子支付四方主體——付款人、收款人、付款機構和托收機構——構成支付委托、托收委托、資金結算等關系,呼吁應建立統一的規范框架。[33]采取侵權法視角的研究重點分析電子支付服務機構的信息安全保障義務和資金安全保障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34]關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學者認為,電子商務時代的網絡支付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存在著法律適用的困境和相關制度的缺失,應完善金融消費者資金安全權、知情權和個人信息權的保障。[35]票據法研究針對實務案例,分析電子支付密碼系統、交付、票據流通性等基礎法律問題。[36]

在公法研究中,有論者認為電子支付機構的核心義務是建立客戶身份和完善身份識別方式,電子支付創新路徑主要在于支付工具創新、支付受理方式創新和資金結算模式創新,電子支付的規制與支付創新具有互動關系,支付創新既為監管帶來新的挑戰,也在推動監管的發展。[37]金融監管方面的研究主要討論電子支付服務的監管主體、市場準入、市場監管和行為規范等。[38]貨幣秩序管理方面的研究基于貨幣供給和需求理論、中央銀行理論和存款貨幣銀行理論,對電子支付發展可能給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制定及實施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認為主流電子支付所使用的電子貨幣基本屬于傳統通貨的替代品,尚不構成對中央銀行貨幣發行權的實質威脅。[39]經濟法反壟斷研究主要討論第三方支付市場上存在的競爭問題和雙邊市場的壟斷問題,認為應進一步開放支付清算市場,促進多元化發展。[40]刑法學者也分析了電子支付創新發展帶來的犯罪問題及法律適用方面的挑戰。[41]

部分專著將私法與公法問題合并討論,綜合分析電子支付工具的創新發展對民法、金融法、貨幣法律制度、票據法和刑法等的挑戰。[42]此外,部分博士論文也在“第三方支付”概念體系之下進行了討論。例如,《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比較研究》介紹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對第三方支付在市場準入、客戶資金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打擊洗錢犯罪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再對國內相關法律規范進行反思和分析;[43]《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經濟法規制研究》側重分析對第三方支付的經濟法規制,即從市場準入、反壟斷、客戶資金保護、反洗錢、防止信用卡套現、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指出我國現行法律規范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44]

(三)國外相關研究:是否建立新的規制框架

國外電子支付法律規制研究也可大致劃分為私法與公法的研究,但其討論重心與國內有所不同,更加關注為了應對電子支付產品與服務創新帶來的法律挑戰,應建立新的規制框架還是依賴傳統法律的解釋而將之納入既有規制框架。歐盟與美國分別建立了不同的規制模式,具有代表性:歐盟創設了“電子貨幣”概念,針對支付業務創新專門建立了電子貨幣與支付服務監管框架;美國則通過既有法律規范的適度調整容納支付創新。學術研究因此也存在分野,下文重點討論歐盟與美國的電子支付規制相關研究。

歐盟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注意到電子支付工具在一定范圍內替代了現金的使用。歐盟支付系統工作小組在1993年開始著手研究“電子貨幣”,[45]歐洲議會在2000年通過了《電子貨幣機構設立、經營和審慎監管指令》,[46]開始構建專門針對支付創新的法律規制體系。鑒于歐盟通過立法創設“電子貨幣”概念,[47]陸續發布了多項電子貨幣指令與支付服務指令,學術研究亦遵循立法創新,評析“電子貨幣”立法。[48]有論者認為歐盟的監管過于嚴格,因為電子支付工具的廣泛使用不會引發信用危機,電子支付并未轉換信用,僅轉換了信用承載方式——將現金、銀行存款等轉換為以電子形式儲存。[49]也有學者認為,盡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支付服務存在敏感性和獨特性,但是統一的歐盟電子支付立法有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進一步推動歐盟支付市場的一體化發展。[50]

美國著名支付法學者羅納德·曼(Ronald J.Mann)認為,通過既有監管規則的適度調整可以容納網絡支付等業務的創新,例如直接將電子支付納入美國各州貨幣轉移法和聯邦電子資金劃撥法等。[51]美國的立法實際上采取了此種思路,并未如歐盟一樣另行設立電子貨幣監管框架,而是對聯邦和各州既有的法律進行修訂或者重新解釋。相應地,較早的學術研究專門討論電子現金(智能卡)等支付業務創新帶來的法律及實踐問題,分析信息技術發展產生的電子支付交易和網絡支付系統在合同法、支付法之下出現了何種新問題,應如何予以政策和法律回應。[52]在具體研究方面,有論文專門從消費者權益保護視角展開電子支付規制討論,[53]也有研究從私法視角切入,討論在美國《統一商法典》之下,電子支付的主體權利、責任屬性、錯誤支付等問題。[54]還有論者討論不同地區的電子支付系統面臨的法律挑戰,主張針對移動支付等業務創新,應特別注重公民隱私和信息保護。[55]新近研究也基于司法案例分析電子支付的定價結構問題,認為對于電子支付平臺這類特殊的雙邊市場,首要規制目標應是保護消費者權益而非打擊平臺壟斷。[56]

國內外既有電子支付規制研究在具體問題的討論上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特別地,既有研究對現行規制框架和措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規制建議,對本書的研究具有啟發意義。然而,既有研究仍需作進一步推進:第一,研究體系有待完善。目前研究尚未完全跳脫概念化思維,欠缺對不同類型電子支付業務的系統性研究,應構建統一解釋框架回應技術創新帶來的新問題。第二,研究視角有待拓展。既有研究偏重監管制度本身的討論,針對司法裁判及司法治理的研究相對較少,司法研究與監管研究也存在割裂,缺乏互動分析,還應綜合運用案例分析、比較法研究等方法進一步考察比較國內外制度構建背景與規制邏輯,為我國的規制結構配置提供借鑒。第三,研究思路有待改進。目前的研究基本沿用主體規制思路,而尚未對行為規制進行詳細討論,應對電子支付業務進行類型化區分,對同類業務采取同類規制,并在同一類型業務之下針對典型支付工具和業務的核心問題展開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湟中县| 沙雅县| 舟山市| 新野县| 洮南市| 蚌埠市| 延边| 秀山| 石家庄市| 阿尔山市| 长春市| 沅陵县| 轮台县| 虎林市| 平度市| 崇仁县| 商都县| 孟村| 项城市| 宝应县| 富锦市| 樟树市| 仙桃市| 福安市| 韩城市| 逊克县| 久治县| 香港 | 丰镇市| 三门峡市| 个旧市| 化隆| 定日县| 博客| 桦川县| 五莲县| 同心县| 靖远县| 丰镇市|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