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親養老新書》白話解
- 鄭洪 高日陽主編
- 1435字
- 2025-03-15 09:12:22
形證脈候第二
【原文】
《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之數七,丈夫之數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脈[1]虛,沖脈[2]衰,天癸[3]竭,地道不通[4]。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臟皆衰,筋骨解墮[5],天癸盡,脈弱形枯。”女子過六十之期,丈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數,上壽之人。若衣食豐備,子孫勤養,承順慈親,參行孝禮,能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上合神靈,下契人理。此順天之道也。
高年之人,形羸[6]氣弱,理自當然。其有丈夫女子,年逾七十,面色紅潤,形氣康強,飲食不退,尚多秘熱者,此理何哉?且年老之人,痿[7]瘁[8]為常,今反此者,非真陽血海氣壯也。但診左右手脈,須大緊數,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氣已衰,此得虛陽氣盛,充于肌體,則兩手脈大,飲食倍進,雙臉常紅,精神強健,此皆虛陽氣所助也。
須時有煩渴膈熱,大腑[9]秘結,但隨時以平常湯藥微微消解,三五日間,自然平復。常得虛陽氣存,自然飲食得進。此天假其壽也。切不得為有小熱,頻用轉瀉[10]之藥通利,苦冷之藥疏解。若虛陽氣退,復歸真體[11],則形氣尫羸[12],臟腑衰弱,多生冷疾,無由補復。若是從來無虛陽之氣,一向憊乏之人,全在斟量湯劑,常加溫補調停,粥[13]以為養治,此養老之先也。
【注釋】
[1]任脈:人體中奇經八脈之一。
[2]沖脈:人體中奇經八脈之一。
[3]天癸:指腎氣充盛產生促進生殖功能發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質。
[4]地道不通:指月經停止。
[5]解墮:怠惰無力。解通“懈”,墮通“惰”。
[6]羸:衰弱、微弱。
[7]痿:指肢體萎縮或喪失功能的病癥。
[8]瘁:困苦,勞累。
[9]大腑:此處指大腸。
[10]轉瀉:形容矢氣頻轉并瀉下。
[11]真體:原來的體質狀態。
[12]尪羸:瘦弱。
[13](zhān)粥:稠粥。
【白話解】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以七為基數,男子以八為基數。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歲時,任脈氣虛,沖脈血衰,‘天癸’腎氣衰竭,月事不來。男子到了八八六十四歲時,五臟六腑都衰弱了,筋骨松弛,‘天癸’腎氣將盡,脈弱,形體枯槁。”女子過六十歲,男子過七十歲,超過天理常數的限制,可以稱得上是長壽的人。若能衣食豐足,后輩子孫能勤于養護,順承老人的想法,父慈子孝,踐行孝道之禮,能調節老人的飲食,照顧他的寒熱溫涼,做到符合天理自然的要求,契應綱常人理,這就是順應天道的做法。
高齡老人形體羸弱,精氣虛弱,是生理變化的自然規律。但有的老人,年紀超過七十歲,仍然面色紅潤,形體精氣健康強壯,飲食受納功能不減退,且多便秘熱盛的,這是什么原因呢?平常年老之人,多為痿弱憔悴,現有與此相反的,并非真陽血海之氣壯盛。只要切診其左右手寸關尺脈象,應當是脈大緊數,這是老年人延年益壽的征兆。老年人真陽之氣已衰,這是得益于“虛陽”之氣充盛,充溢于肢體肌膚,脈象則見兩手脈大,飲食胃口倍增,面色常見紅潤,精神爽朗健康,這都是得助于“虛陽”之氣。
只是偶有煩躁口渴,胸膈有熱,腸腑秘結,只要在平時常用溫和的湯藥稍微清消解熱,三至五日,自然可以平復至正常。“虛陽”之氣長存體內,自然可進飲食。這是天賜其長壽健康。切忌因為有一絲熱象就頻繁使用動氣瀉熱的藥物來開通泄利,或用苦寒的藥物來疏散瀉氣。如果這樣做,則“虛陽”之氣耗散,而見于原本真陽氣衰的體質,則形體精氣都衰敗,臟腑功能衰弱,多患陽衰陰盛的疾病,可憑借的正氣無法補益恢復了。如果是從來沒有“虛陽”之氣護體,素來易倦疲乏的老年人,全憑斟酌方藥湯劑,多加溫陽補虛的藥物調理得當,然后用粥食調養治理。這是奉養老人的首要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