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腫瘤科普百科叢書:白血病
- 張曉輝主編
- 552字
- 2025-03-14 20:11:05
9.什么是ABO血型
(1)ABO血型,是目前在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血型。它的發現歸功于一名叫卡爾·蘭德施泰納的奧地利醫生。他發現,當一些人的血液與其他人的血液混合時會發生凝集、結塊,因此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血液并非完全相同,而是存在著個體差異。最終他于1900年發現人類的A、B、O三種血型,并憑借此項開創性的工作,贏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表面是否含有特異的抗原進行分類。如果紅細胞表面含有A抗原,就是A型血;含有B抗原,就是B型血;既含有A抗原,又含有B抗原,就是AB型血;既沒有A抗原,也沒有B抗原,而含H抗原,就是O型血。
(2)A、B、O血型在臨床輸血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都知道,在輸血前必須對患者(受者)和輸血者(供者)進行血型鑒定,并進行交叉配對試驗。只有輸注同種血型的血液才是安全、有效的。如果輸注了不同血型的血液,患者就會出現嚴重的溶血反應,表現為血尿、腰疼、高熱,甚至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在極其緊急并危及生命的時刻,O型血可以輸入到任何血型的人體內,因此被稱作“萬能輸血者”“異能血者”。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輸入,因此被稱作“萬能受血者”。需注意的是,不同血型之間的輸注,應盡可能小量輸注,避免大量輸注。需要大量輸血的患者,還是接受與自己相同血型的血液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