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呼吸疾病康復指南
  • 王辰 趙紅梅主編
  • 1524字
  • 2025-03-14 21:14:33

第三節 肺容量檢查

肺容量是指肺內氣體的含量,即呼吸道與肺泡的總容量,反映了外呼吸的空間。

一、適應證與禁忌證

肺容量檢查幾乎總是與肺量計檢查組合在一起進行的,因而兩者的適應證與禁忌證總體上相似,但兩者因檢查方法的差異略有不同。

如肺量計檢查常需用力呼吸,而肺容量檢查是慢呼吸,因而可用于不適宜用力通氣的部分禁忌證如大咯血、肺大皰等患者的檢查。肺容量檢查中的體描測定法需注意受試者坐在密閉的體描箱內的精神狀態。

二、常用指標及臨床意義

肺所能容納的總氣量可分為4個基礎容積:潮氣容積、補吸氣容積、補呼氣容積與殘氣容積。

1.潮氣容積(VT)

在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量。

2.補吸氣容積(IRV)

在平靜吸氣后,用力吸氣所能吸入的最大氣量;反映肺胸的彈性和吸氣肌的力量。

3.補呼氣容積(ERV)

在平靜呼氣后,用力呼出的最大氣量;反映肺胸的彈性和胸腹部呼氣肌肉的力量。

4.殘氣容積(RV)

呼氣后肺內不能呼出的殘留氣量。

以上4種為基礎容積,彼此互不重疊。由2個或2個以上的基礎容積可組成另外4種容積:深吸氣量、肺活量、功能殘氣量與肺總量。

5.深吸氣量(IC)

平靜呼氣后能吸入的最大氣量,IC=VT+IRV。

6.功能殘氣量(FRC)

平靜呼氣末,肺內所含的氣量,FRC=ERV+RV。

7.肺活量(VC)

最大吸氣后能呼出的最大氣量。VC=IRV+VT+ERV,或VC=IC+ERV。

8.肺總量(TLC)

深吸氣后肺內所含有的總氣量,TLC=IRV+VT+ERV+RV,或TLC=IC+FRC,或TLC=VC+RV。

肺容量及其各構成部分見圖2-2-3-1。

圖2-2-3-1 肺容量及其各構成部分

三、檢查方法與質量控制

用肺量計可直接檢測部分呼吸容量,但用力呼氣后殘余在肺內的容量需通過體積描記、氮沖洗或氦稀釋等方法檢查。不同的檢查方法有不同的質量控制指標,可參照相應的中國肺功能檢查指南。

四、結果判斷

正常人肺容量隨年齡、身高、體重和性別等變化,超出正常預計值的上下限為異常。臨床上常用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來表示肺容量是否正常,增加或減少20%以上為異常。殘氣量與肺總量比值(RV/TLC)增加反映肺組織過度充氣。

五、臨床意義

肺容量檢查是診斷或評估限制性肺部疾病及其嚴重程度的“金標準”,有助于鑒別通氣障礙的類型,即鑒別阻塞性和限制性肺部疾病。在阻塞性肺疾病診治中,可幫助確定是否存在過度充氣或氣體滯留及其程度。

潮氣容積與呼吸頻率決定了分鐘通氣量,潮氣容積愈小,要求較高的呼吸頻率才能保證足夠的分鐘通氣量。在限制性肺疾病患者,潮氣容積降低,呼吸頻率加快。深吸氣量降低,見于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

肺活量是臨床常用的肺容積指標。引起肺活量降低的常見疾病有:①肺實質疾病: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肺炎、肺充血、肺水腫、肺不張、肺腫瘤以及肺葉切除術后等;②肺外疾病但限制肺擴張:胸廓畸形、脊髓前角灰白質炎、膈神經麻痹、胸廓改形術后、廣泛胸膜增厚、滲出性胸膜炎、氣胸、膈疝、氣腹、腹水、腹部巨大腫瘤等;③氣道疾?。褐夤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氣管或支氣管惡性腫瘤,腫大淋巴結壓迫支氣管等。

功能殘氣量在生理上起著穩定肺泡內氣體分壓的作用,減少了通氣間歇對肺泡內氣體交換的影響。功能殘氣量增加見于下列情況:①肺彈性降低,如肺氣腫;②氣道阻塞:如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功能殘氣量減少見于下列情況:①肺實質疾?。悍窝?、肺不張、肺間質纖維化、肺部巨大占位性病變、肺水腫、肺葉切除等;②肺外疾病但限制肺擴張:胸廓畸形、腹腔病變(大量腹水、腹部巨大腫瘤)、肥胖、氣胸、胸腔積液、廣泛胸膜增厚等。殘氣容積的生理意義與功能殘氣量相相似。限制性疾病導致殘氣量減少,阻塞性疾病導致殘氣量增高。

肺總量并不由直接測定,而是由功能殘氣量等計算而來。肺總量減少可見于肺內或肺外限制性疾病,如肺實質病變、肺不張、肺水腫、肺間質纖維化、氣胸、胸腔積液以及神經肌肉疾病等。阻塞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可引起肺總量增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沅陵县| 通州区| 文山县| 区。| 曲沃县| 平阳县| 高陵县| 夏河县| 土默特右旗| 易门县| 饶阳县| 赤峰市| 达尔| 清涧县| 伊吾县| 托克逊县| 日喀则市| 巫溪县| 会理县| 赫章县| 西华县| 上林县| 将乐县| 顺昌县| 峨边| 那曲县| 广河县| 八宿县| 延长县| 花莲县| 榆林市| 达拉特旗| 四会市| 拜泉县| 麻江县| 灵山县| 宁安市| 织金县| 邢台市|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