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疾病康復指南
- 王辰 趙紅梅主編
- 1425字
- 2025-03-14 21:14:33
第四節 肺彌散功能檢查
肺彌散功能是指肺泡內氣體通過肺泡-毛細血管膜從肺泡向毛細血管擴散到達血液內,并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Hb)結合的能力。
一、適應證與禁忌證
(一)適應證
1.累及肺間質的疾病 如間質性肺疾病、肺氣腫、肺水腫、肺腫瘤等引起肺泡-毛細血管膜間彌散障礙或通氣-血流比率失衡的疾病。
2.呼吸困難或活動后氣促查因,不明原因低氧血癥查因。
3.懷疑有肺損傷或毀損肺的患者,尤其有肺總量減少,限制性肺通氣功能障礙者需要進一步了解彌散功能。
4.胸外科手術患者及有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其他部位手術的術前風險評估。
5.上述疾病的療效評估。
6.高原或航天、潛水等特殊要求職業的常規體檢。
7.需要了解彌散功能的患者,流行病學調查。
(二)禁忌證
1.嚴重氣短或劇烈咳嗽不能配合屏氣的受試者。
2.有其他不適宜用力吸氣、屏氣檢查的禁忌證(同肺量計檢查),如近3個月內患心肌梗死、休克者,近4周內嚴重心功能不穩定、心絞痛、大咯血、癲癇大發作者、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200mmHg,舒張壓>100mmHg)等。
二、常用檢查指標及其臨床意義
1.肺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
是指CO在單位時間(1min)及單位壓力差(1mmHg或0.133kPa)條件下從肺泡轉移至肺泡毛細血管內并與Hb結合的量(ml或mmol),是反映肺彌散功能的主要指標。
2.肺泡容量(VA)
吸入氣量中能到達肺泡并進行氣體交換的容量,用于估算肺內一氧化碳能夠擴散并通過肺泡毛細血管膜的肺容積。正常受試者VA近似等于TLC減去死腔氣量。
3.肺一氧化碳彌散量與肺泡容量比值(DLCO/VA)
也稱單位肺泡容積的彌散量或比彌散量,由于彌散量受肺泡容量影響,肺泡容量減少可導致DLCO減少,臨床上常用DLCO/VA作為矯正。DLCO/VA更容易區分肺部與肺外的病理生理改變。
三、檢查方法及質量控制
彌散功能檢查有一口氣、重復呼吸、慢呼氣等檢查方法,目前以一口氣法最為常用,且檢查步驟、質控標準及結果評估等均已標準化。
(一)檢查方法
受試者夾上鼻夾、口含咬嘴后平靜呼吸4~5個周期,待潮氣末基線平穩后,指導其呼氣完全至殘氣量位,然后令受試者快速均勻吸氣完全至肺總量位,接著屏氣(10s),最后均勻持續中速呼氣完全至殘氣量位,建議在2~4s內完成呼氣。
(二)質量控制
1.單次測試標準
①吸氣容量不少于85%肺活量(VC);②吸氣時間不超過2.5s(健康人)或不超過4.0s(氣道阻塞者);③屏氣時間10s;④呼氣時間2.0~4.0s。
2.重復性測試標準
測定2~5次。最佳2次間DLCO的變異系數(CV%)<±10%,或在平均值[±3ml/(min·mmHg),1mmHg=0.133kPa]范圍內報告均值,如受試者未能達到檢測要求,取最高2次測定值的平均值。
四、結果判斷
判斷肺彌散功能檢查結果是否正常,需與正常預計值進行比較。若DLCO、DLCO/VA等指標低于預計值的80%則為異常。肺彌散功能損害嚴重程度分級見表2-2-4-1。
表2-2-4-1 肺彌散功能損害程度分級

五、臨床應用
1.DLCO增加的病理生理狀態或疾病
能使肺毛細血管流量增加,使正常情況下很少開放的肺毛細血管開放的生理或病理狀態,均能使彌散量增加,如:世居高原、運動、平臥體位、肥胖、部分左向右分流的先天心臟病變、部分早期的左心衰竭、早期的紅細胞增多癥及部分彌漫性肺泡出血等均可引起DLCO增加。
2.DLCO減少的病理生理狀態或疾病
彌散距離增加如間質性肺疾病、肺水腫;肺泡破壞引起的肺毛細血管床減少導致彌散面積減少,如肺氣腫、肺葉切除術后等;肺血管病如肺動脈高壓、肺血管炎、肺栓塞等;血紅蛋白水平下降,如貧血;少數過度肥胖、右心衰竭、紅細胞增多癥及彌漫性肺泡出血等均可引起DLCO下降。此外一些肺外疾病,如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甲亢、化療藥物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長期使用也會造成DLCO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