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皮膚科醫生才知道:肌膚保養的秘密(第2版)
- 駱丹主編
- 3541字
- 2025-03-15 03:14:43
第8節 皮膚的“鏡子功能”——身體是否健康,看皮膚就知道
《紅樓夢》中,曹雪芹借賈寶玉之口這樣描述林黛玉:“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嬌襲一身之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病態美,因為,林妹妹有“癆病”特有的粉紅色的臉蛋,也就是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肺結核”面容。
皮膚被覆于整個體表,與體內各部分血脈相連,所以身體的狀況會反映在皮膚上。如果你的身體平安健康,皮膚自然就會健康美麗。古語有云“病于內必形于外”,身體狀況可以通過皮膚表現出來,在多年的皮膚病總論教學中我把皮膚的這種特質稱其為“鏡子功能”。除了我們熟知的林妹妹,還有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患者的口唇發紺、肝腎功能晚期衰竭患者的面色晦暗、皮膚粗糙等,這些都給了我們一個信號:皮膚真的像一面鏡子,可以反映人體內部的疾病與健康。

皮膚的“鏡子功能”——皮膚病的病因與臨床表現
皮膚蒼白、無光澤——你可能貧血了
貧血主要是通過查血常規來確診的,也就是看血紅蛋白計數(hemoglobin,HGB)來判斷:成年男性HG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GB<110g/L,孕婦HGB<100g/L就是貧血。貧血的一般表現有頭暈、疲乏、困倦、軟弱無力,還可以有頭昏、耳鳴、頭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如何肉眼判斷有沒有貧血呢?
所謂的貧血貌,主要指肉眼能觀察到的那種蒼白,蒼白是貧血時皮膚、黏膜的主要表現。以面部、口唇、耳郭、手掌和甲床等處較為明顯,眼結膜及口唇黏膜更顯蒼白(如下圖),這是因為這些部位毛細血管豐富、又在淺表處分布。貧血時一般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血液顏色變淡,故容易在這些部位表現出來。
貧血時機體通過神經體液調節進行有效血容量的重新分配,減少相對次要臟器如皮膚與黏膜的供血以保證重要臟器如心、腦、肺、腎的供血。另外,由于單位容積中血液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也會引起皮膚、黏膜顏色變淡、缺少光澤。前面已經說過,指甲、毛發都是由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產生的角蛋白構成,因此,由于營養成分供應減少,會出現指甲松脆與紋路,頭發也變得枯黃、干燥,嚴重者就像頂了個雞窩頭一樣蓬松、易斷。

貧血致眼結膜蒼白
缺鐵性貧血還可表現為匙狀甲,觸之指甲變薄,表面粗糙有條紋,甲板中央凹陷,四周外翻、蹺起,外觀像湯匙一樣,以致在甲板的中央放一滴水都不會流出的哦……

缺鐵性貧血所致匙狀甲
皮膚、黏膜黃染(黃疸)——可能是肝臟或血液系統疾病
我們常常能看到某些肝膽病患者體質虛弱、皮膚通身呈黃色,這就是黃疸了,特別經典的就是出現在眼睛的鞏膜上。黃疸的出現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導致,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于黏膜、皮膚發生而首先被察覺,這種癥狀在臨床很容易診斷出來,但黃疸只是一種臨床表現,它還可以見于很多疾病,像我們通常所熟知的肝膽疾病包括酒精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膽結石、膽道堵塞受壓導致膽汁反流等,還有血液系統疾病如溶血性貧血等。

黃疸
肝臟是人體內臟里最大的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消化和解毒的功能。我們人體每天從事各種活動,也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各種挑戰,所以,血液里一直都會存在一些“毒素”,這些都在無形中加重了肝臟的負擔。如果肝臟年輕且功能正常,那也就沒有多大問題,可是等到我們年紀漸長或者因為熬夜、酗酒、服藥、感染等逐漸透支,肝臟解毒功能受損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黃疸正是其中的一種。正是因為肝臟功能下降,其膽紅素代謝酶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攝取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進行分解代謝,導致游離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升高而出現黃疸。
另外,即使肝臟功能正常,非結合膽紅素順利轉化成了結合膽紅素,但如果下游的運輸系統如膽管又出現故障,比如膽結石患者,膽管中有結石嵌堵,膽紅素的排泄又成問題了,同樣也會表現為黃疸。還有肝膽系統腫瘤或附近消化道如胰腺的腫瘤壓迫了膽管通道也會導致黃疸的發生。所以說,看皮膚是不是有黃疸,就可以初步評估整個肝膽系統對膽紅素的代謝及運輸環節是否完整。
那么血液系統疾病又是怎么看出來的呢?比如我們前面說的溶血性貧血,是由于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速率增加導致的,正常我們人體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只有在紅細胞的壽命縮短至15~20天時才會發生溶血性貧血,而此時由于紅細胞一時破壞過多,產生大量膽紅素,也會出現黃疸表現,反過來,由于長期的高膽紅素血癥,還可進一步并發膽石癥和肝功能損害。
全身皮膚瘙癢、無皮疹——注意排除肝腎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甚至惡性腫瘤等
瘙癢,是皮膚科最常見的主訴。但如果想當然地把皮膚瘙癢等同于單純的皮膚瘙癢癥,那就大錯特錯了!無皮疹的皮膚瘙癢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號。
阻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等肝膽疾病患者由于血液中膽鹽濃度升高,刺激皮膚可出現瘙癢。糖尿病患者體內含量過高的糖分會隨汗液和皮脂分泌液排泄至皮膚表面,直接刺激皮膚而引起瘙癢;皮膚的含糖量、乳酸增高時皮膚易處于慢性脫水狀態,皮膚可因干燥而瘙癢;同時,許多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受損,出現感覺神經敏感度增加,冷熱交替、衣物摩擦、辛辣飲食等可誘發皮膚瘙癢。大約19%的甲亢或甲減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癥狀,兩者瘙癢出現的原因有著很大區別:甲亢患者由于代謝率增高,體表汗液等排泄物較多,皮膚易處于潮濕狀態,故甲亢患者的皮膚瘙癢多見于夏季;甲減患者基礎代謝率降低,皮膚往往比較干燥,故甲減患者的瘙癢多見于秋冬季節。最后,還有一些類似于內分泌激素作用的體內腫瘤也可導致皮膚瘙癢。
上述所提到的內科疾病均是在考慮和排除了單純的瘙癢癥后做出的,當出現不明原因的全身無皮疹性瘙癢,且采取一段時間的皮膚止癢保濕措施后瘙癢仍未改善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查明真正的原因,對相關疾病盡早進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孕婦也會發生皮膚瘙癢,除了擔心用藥問題外,原因也是很復雜的。表現為全身皮膚彌漫性瘙癢,但是卻找不到皮疹。通常發生于妊娠末期,但亦可早至妊娠12周即發生,再次妊娠復發率高達47%。還有一種妊娠期瘙癢性皮膚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發癥,表現為皮膚瘙癢和血中膽汁酸升高,可能是雌激素代謝異常及肝臟對妊娠期生理性增加的雌激素高敏感性引起的,一般通過醫學處理可以得到很大改善,但對妊娠最大的危害是發生難以預測的胎兒突然死亡。
面部蝶形、盤狀紅斑——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又稱紅斑狼毒瘡,許多老百姓生動得用動物“狼毒”的名字代表這一種疾病,足以見得在老百姓的心中這種疾病是非常可怕的。

面部蝶形紅斑
紅斑狼瘡好發于青年女性,最常見的特征性皮損就是面部蝶形紅斑,具有光敏感性,也就是說遇到陽光刺激會加重。但一聽名字,我們就應該知道,這個病絕不僅僅只有皮膚的問題,它是一種可以侵犯全身各個器官組織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也就是說這個病會累及全身各大系統,包括皮膚、心血管、呼吸、消化、運動、血液、腎臟及神經系統等,發生機制還是不完全明確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患者體內免疫功能紊亂,產生了大量的自身抗體,也就是專門攻擊自身組織成分的抗體,與存在于上述各臟器中的靶抗原配對結合,繼之發生炎癥攻擊反應而損傷破壞各個臟器。臨床上特別多見的有皮膚狼瘡表現、狼瘡腎、狼瘡腦、狼瘡肺等。也就是說機體對我們自身的皮膚、腎臟、腦、肺等器官組織發起了攻擊,變得“六親不認”“敵我不分”。很快出現相應臟器的功能損傷,如心包積液、胸腔積液、腦狼瘡、肺狼瘡、腎狼瘡等,進而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甚至危及生命。
從上面列舉的種種疾病不難看出皮膚的鏡子作用。其實,通過皮膚來診斷其他器官、系統疾病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寒冷性蕁麻疹的出現可能與多發性骨髓瘤或冷球蛋白血癥有關;慢性蕁麻疹可以為胃部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膽囊炎、乙肝病毒感染提供信號;青春期女性體表毛發增多、易在下頦及下頜部位長痘、月經失調則提示可能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滿面紅光、面部油脂分泌旺盛者,常可提示有高血脂、高血壓……
皮膚就是這樣有著非常豐富、形象的語言,向我們講述著身體的故事;皮膚也非常忠誠,總是及時又真實地傳達著其他“器官朋友”的傾訴;但是有時皮膚又非常苦惱,因為它所反映的身體信息經常被我們有意無意的忽視,以致延誤了許多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所以,我在這里奉勸讀者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我們的皮膚,除了注重皮膚外保養外,還要多學習皮膚的語言,通過與皮膚“對話”來了解健康狀況。
皮膚“語言”知多少
·面色蒼白、無光澤
·皮膚、眼白發黃
·全身瘙癢、無皮疹
·面部蝶形、盤狀紅斑
·寒冷性蕁麻疹
·女性滿月臉、體表毛發增多
·滿面紅光、油光滿面
以上都可能提示某種疾病,一定要請專科醫師仔細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