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藥食同源遴選標準述評
藥食同源遴選時考慮的遴選標準和原則應包括:《中國藥典》所收錄,這是確定藥食同源“藥品”屬性的基礎;安全性原則;尊重歷史習慣原則;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
一、《中國藥典》所收錄
藥食兩用物品作為藥品,應當和其他中藥一樣,收錄于《中國藥典》,并標明其基源、使用部位、功效、主治、性味、歸經、用法和用量等,以法典的形式保障其合法性、有效性。同一物品,其名稱應與《中國藥典》中所收錄的保持一致,避免出現同物異名現象。藥用部位等記載模糊的,以《新編中藥志》《中華本草》作為補充參考。
二、安全性原則
藥食兩用物品作為食品,應當和其他食品一樣,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藥食兩用物品除了進行應有的功能性評價以外,還需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性評價,為其能夠得到安全應用提供科學依據。食用來源和部位以本草考證結合現代研究來驗證其食用的合理性和其他注意事項(如用法、禁忌、安全問題等)。
三、尊重歷史習慣原則
藥食兩用物品性質的雙重性決定了其用途的多樣性,但其使用根據不同用途有所區別。首先,作為食品,它的用法和用量可能與作為藥品使用時有所不同。比如藥用時可以生用,可以經炮制后(如酒炙、蒸煮、炒黃、炒焦等)使用,其使用量嚴格按照組方的要求,不可隨意增加或減少;而作為食品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可炒、可燉、可涼拌,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據個人的需要或增或減。其次,作為食品,它的吸收途徑可能與作為藥品使用時有所不同。比如芥子、魚腥草等既可內服,又可外用。其在外用時,嚴格來講已超出中醫飲食保健學的范疇。
四、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
藥食兩用物品無論用作食品還是藥品,都應遵循中醫藥理論指導原則,在使用過程中不僅要照顧到使用者的健康狀況、體質、飲食禁忌,還需考察所選物品的五行制化、四氣五味、升降浮沉、配伍關系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