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醫(yī)生話健康
- 董曉秋 唐芹主編
- 4字
- 2025-03-05 17:29:27
01 基礎篇
1-1 超聲檢查對人體有危害嗎
現代醫(yī)學中有三大用于探查人體內部結構的影像方法: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CT)、磁共振技術(MRI)及超聲(US)。CT檢查可用于全身所有器官,明確解剖關系,但有輻射,不適用于胎兒的檢查,對淺表器官的檢查也有一定限制;MRI檢查對神經、血管、肌肉等軟組織分辨率高且無輻射,但對體內留有金屬或起搏器的人群禁用,檢查費用高;超聲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價格低廉、實時動態(tài)、不受人群及體位限制等獨特優(yōu)勢,是臨床三大常規(guī)(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常規(guī)超聲)之一。
一、什么是超聲
人耳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 000赫茲,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小于20赫茲或大于20 000赫茲時,人耳便聽不到了,稱為次聲波或超聲波。“超聲”是超聲波的簡稱,是指超過人耳聽閾(頻率大于20 000赫茲)的聲波,它是一種機械波,無輻射,可以在任何組織中傳播,如人體、水、空氣等。產生超聲波的儀器即超聲檢查儀,做超聲檢查時,通過與人體相接觸的物體發(fā)出超聲波,并接收人體內部的信號,從而形成圖像,這個與人體接觸的物體像一個探照燈,醫(yī)學上稱為超聲探頭。超聲波的利用在我們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如加濕器、理療儀、聲吶探測等。

二、超聲檢查的原理是什么
通常用于醫(yī)學診斷的超聲波頻率為1~40兆赫茲。做檢查時,需要超聲探頭發(fā)射聲波進入人體,從而到達所要檢查的臟器,超聲波像“探照燈”一樣在人體表面或內部發(fā)生反射、折射、吸收、衰減等物理現象,應用這些物理現象,將它所“看見”的“東西”轉化成信號傳回探頭后,再轉化為圖像,在超聲儀器顯示屏幕上便能看見不同的“山水畫”圖像。圖像形成的基礎是其解剖結構,換言之“它”長什么樣子,儀器就能形成什么樣的圖像,譬如:胎兒長什么模樣,圖像即可表現出什么樣的形態(tài),可以通過觀察圖像把異常的東西找出來。

三、超聲檢查對人體有危害嗎
實時動態(tài)的超聲檢查采用的是機械波原理,無創(chuàng)、無輻射、無噪音。可以不受檢查時間的限制,因疾病需要連續(xù)進行掃查時其也是無害的。儀器在出廠時會進行嚴格的安全性檢查,設定的安全閾值是無傷害的,譬如:懷了寶寶要做超聲檢查,寶寶十分珍貴,對外界傷害敏感,十月懷胎一直選用超聲監(jiān)測生長發(fā)育,而不選擇CT、MRI,也說明超聲對胎兒幾乎無傷害。但是,超聲檢查時,不可以對胎兒的眼睛等敏感部位持續(xù)性掃查3分鐘以上。

總之,超聲是頻率超過人耳朵聽閾的一種機械波,是無輻射、無害的,可用于老幼婦孺及特殊群體等等所有人群的體檢和篩查,并可用作治療的隨訪手段,不受檢查時間長短的限制,可反復應用。但是,超聲對于骨骼及肺臟等骨性及含氣臟器的檢查效果不理想,檢查結果的準確性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