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營養(yǎng)書:讓增肌減脂變簡單
- 仰望尾跡云 楊昌林
- 3063字
- 2025-03-03 17:22:07
1.2 健身飲食,你只要做好三件事
講健身營養(yǎng),健身究竟怎么吃,我們需要關注哪些方面呢?我總結了最核心的三個方面,稱為三大“金原則”——能量、營養(yǎng)、時機。
能量
能量是指我們的熱量攝入和熱量消耗。說起來好像只是一個數(shù)字,但其實它對人的身體成分、生理生化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通俗地說,人活著,每時每刻都需要能量。能量對人體非常重要,所以,當我們身體攝入能量盈余、平衡或不足的時候,身體的生理生化都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來適應,這就又跟身體成分的變化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簡單來說,減肥從根本上就是一個“能量平衡的游戲”。而最大化的增肌效果,也跟能量的攝入量有關,只有足夠的能量盈余,才能促進整個機體形成合成代謝的激素環(huán)境,更不用說,合成更多肌肉本身也需要大量能量。
增肌者減脂時,熱量缺口的設計非常有講究。小了效果不明顯,太大則會增加肌肉丟失的風險。
【知識點】
熱量缺口是指每天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少的那部分。
在下一節(jié)內容里,我會給健身者一些熱量攝入的具體建議。
營養(yǎng)
營養(yǎng)就是指我們身體需要的,要靠飲食來提供的必需物質,這些東西有幾十種。
這里要注意,能量和營養(yǎng)是兩回事,有些營養(yǎng)有能量,有些沒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是營養(yǎng),都是人體必需的東西,但維生素、礦物質這些營養(yǎng)沒有熱量。
不用說,健身效果跟營養(yǎng)關系很大,我們這本書里絕大部分內容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時機
營養(yǎng)、能量,涉及的問題是“吃什么”“吃多少”。而時機,則是指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時間節(jié)點,這也很重要。它是用來回答“什么時候吃”的問題。
簡單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增肌需要攝入更多蛋白質,但蛋白質的攝入時機,同樣影響增肌的效果。過去我們比較關注增肌者蛋白質的每日需要量,現(xiàn)在研究則更關注攝入的時機。
較新的研究證實,增肌者每日的蛋白質攝入建議分為3~4次。同時,睡前1~3小時的蛋白質補充,對增肌效果有顯著的幫助。這就是說,蛋白質的攝入量不變,但什么時候吃就很有講究。
蛋白質的攝入有很多特殊的節(jié)點和時機,碳水化合物和其他很多微量營養(yǎng)素的補充也一樣。總之,想要健身效果好,我們不僅應該關注吃什么,還應該關注什么時候吃。
簡單介紹了健身營養(yǎng)的三個“金原則”,做好這三件事,基本上就解決了健身營養(yǎng)方面的所有問題。本書也是圍繞這三個“金原則”來講的。

下面,關于能量,介紹一些最基本的知識,這對理解和學習書中內容非常重要。
在健身領域,能量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熱量。我們吃東西會攝入熱量,生理活動(心跳,呼吸等)、運動和日常活動則會消耗熱量。
最常用的熱量單位是千卡(kcal),但國際通用的熱量單位是千焦(kJ)。我們買的加工食物,包裝上印的熱量單位就是千焦。
【知識點】
千焦換算成千卡,需要除以4.184。簡化處理的話,千焦變千卡,除以4就可以了。比如100kJ,近似的等于 25kcal。
食物是我們獲取熱量的來源。在食物中含有熱量的營養(yǎng)素,只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這三種。酒精也能給我們提供熱量,但是酒精不屬于營養(yǎng)素。健身人群是明確不建議飲酒的。
我們現(xiàn)在計算食物熱量,一般是按照1g脂肪=9kcal,1g蛋白質=4kcal,1g碳水化合物=4kcal,這個系數(shù)叫“阿特沃特系數(shù)”。關于阿特沃特系數(shù),我們應該知道兩件事。
第一件事,這個系數(shù)實際上是個平均值。比如,不是所有脂肪的熱量都是9kcal/g。按照美國權威的食物能量數(shù)據(jù),肉蛋類中的脂肪,熱量高一點,大概是9.03kcal/g。植物中的脂肪熱量低一些,大概是8.37kcal/g。平均一下按9kcal/g來算。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情況也類似。比如都是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熱量其實就比淀粉低一點。
第二件事,這個系數(shù)是食物在體內提供的凈能量值,不是食物自然含有的所有熱量。食物在體外燃燒,熱量還要更高。比如蛋白質,在彈式測熱計(測量食物熱量的儀器)里燃燒,平均熱量是5.56kcal/g,但吃到肚子里,就只能提供平均4kcal/g的熱量。
但有人說,我們吃東西,不能按照4kcal、4kcal、9kcal這個系數(shù)來計算,因為還有“消化吸收率”的問題。有些人消化吸收不好,食物吃進去,熱量就不是4kcal、4kcal、9kcal了。這當然不對。因為這個熱量系數(shù),已經考慮過健康人對食物消化吸收能力的差別了。
食物吃進去,人體不可能把它們百分百全部消化吸收。也就是說,食物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完全獲得其中的熱量。但只要是健康人,都能獲得當中絕大多數(shù)熱量。
一般認為,健康人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率是97%,脂肪是95%,蛋白質是92%。同樣,這些消化系數(shù)也是平均值。拿蛋白質來說,高纖維的植物蛋白消化吸收率較低,比如豆類只有78%,而肉類等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平均消化吸收率能達到97%。
我們平時吃混合食物,整體消化吸收率一般能達到96%~97%,已經非常高了。所謂“吸收特別好”的體質,不可能多吸收多少,而“吸收特別不好”的體質,也不會少吸收多少。
上面說的是能量攝入,而能量消耗方面,人體每天的能量消耗,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基礎代謝率、食物熱效應、活動熱消耗。

每日熱量消耗組成
其中,食物熱效應我們不用管,它比較復雜,而且在健身實踐里面用處也不大。我們只說一下基礎代謝率和活動熱消耗。
在這里,我們甚至可以假設,人每天的熱量消耗只有基礎代謝率和活動熱消耗兩個方面,這樣便于我們理解和處理健身能量方面的問題。
先說基礎代謝率。
有些人認為,基礎代謝率就是人一天基本消耗的熱量,只要不去健身房運動,消耗多少都算基礎代謝率,其實這是不對的。實際上,你這一天里上班下班、喜怒哀樂、刷牙洗臉上廁所、說話打噴嚏撓癢癢,這些事情消耗的熱量都不能算在基礎代謝率里。
什么叫基礎代謝率?就是維持人最基礎的生理活動需要的熱量(比如維持體溫,維持心跳、呼吸,維持肝臟、腎臟等器官和細胞的代謝)。簡單地說,就是讓你活著需要的熱量,其他一切的額外消耗都不能算進去。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假設人一天的熱量消耗是一部手機一天的用電量,那么基礎代謝率就是手機完全不使用,待機一天需要的電量。
當然,討論每天熱量消耗的組成部分,叫“基礎代謝率”就不準確了,應該叫“基礎代謝值”,但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我們還是用大家最熟悉的“基礎代謝率”這個詞。
影響基礎代謝率最主要的三個因素:年齡、性別、瘦體重。
總的來說,年齡越大,基礎代謝率越低;男性基礎代謝率比女性高;瘦體重越大,基礎代謝率越大。
【知識點】
瘦體重就是指除去絕大多數(shù)脂肪后身體所剩的重量,主要是肌肉、骨骼、內臟和器官等的重量。
年齡
從人生命中的第二個10年開始到第七個10年,基礎代謝率每10年下降1%~2%。什么原因?一般認為這跟瘦體重的下降、衰老引起的代謝減緩、內臟和腦重量的下降都有關系。
性別
女性基礎代謝率明顯低于男性。你可能覺得這跟肌肉含量有關,因為很自然,男性肌肉一般比女性多。但有些研究發(fā)現(xiàn),即便去掉了肌肉含量的影響因素,女性的基礎代謝率還是要比男性大約每天低100kcal。也就是說,女性的基礎代謝率怎么都比男性低,目前也說不清這是為什么。
瘦體重
很多人認為只有肌肉的多少影響著基礎代謝率,實際上肌肉含量只影響50%左右,內臟和器官的重量,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老年人和某些生病的人,內臟器官會萎縮,這對基礎代謝率會有不小的影響。
熱量攝入太少,內臟器官重量也會減少,引起基礎代謝率下降。營養(yǎng)方面,影響內臟器官重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蛋白質。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會明顯引起內臟萎縮,重量下降,進而降低基礎代謝率。
相對基礎代謝率,活動熱消耗就簡單得多,除了我們平靜躺著的時候,身體任何活動或運動消耗的熱量,都屬于活動熱消耗。
比如你正在讀一本書,坐著的時候部分肌肉需要緊張,這就會消耗能量。手拿著書,手臂肌肉需要緊張,也要消耗能量,甚至思維活動消耗的能量,都屬于活動熱消耗。
自然,我們有意識安排的運動消耗的熱量,也屬于活動熱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