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成功必有方法,不找借口找方法(3)
- 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 梁子
- 4716字
- 2015-02-10 14:02:07
此時,你千萬不能只坐在那里盯著問題發呆或是置之不理,而應該積極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克服困難的辦法就是找辦法,而且,只要去找,就一定有辦法。”正所謂: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沒有 不過去的河。只要你努力地去想辦法,相信問題就一定能有其解決之道。
腦子越用越活,辦法越想越多。無路可走的人總是那些不下工夫找路的人,成功者總是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所以,在工作中,不要怕任何問題和困難,要知道,凡事必有解決的辦法。只要我們努力去想辦法,找方法,就一定會有好辦法。
一千個困難必有一千零一個方法
會贏的人總是堅信凡事必有辦法解決,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止一個,而且一定會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化解壓力和挑戰。
古語曾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等說法,講的就是事情往往到了最后的緊急關頭才有轉機,當事者才能冷靜下來,絞盡腦汁去思考轉危為安的方法。
詹妮芙·帕克小姐是美國鼎鼎大名的女律師。然而她曾經被自己的同行——一位老資格的律師馬格雷先生愚弄過一次,而恰恰是因為這次愚弄使得詹妮芙小姐名揚全美國。
妮可小姐被美國一家著名汽車公司制造的卡車撞倒了,盡管當時司機踩了剎車,但不知怎么回事,卡車還是把妮可小姐卷入了車輪下,最終導致妮可小姐被迫截去了四肢,骨盆也被碾碎。但是在警察調查此案時,妮可小姐也說不清楚到底是自己在冰上滑倒掉入車下的,還是被卡車卷入車下的,因為當時她自己也不是很清醒。馬格雷先生則巧妙地利用了各種證據,推翻了當時幾名目擊者的證詞,使得妮可小姐敗訴。
最后,絕望的妮可小姐向詹妮芙·帕克小姐求援,而詹妮芙則通過調查掌握了該汽車公司的產品近5年來的15次車禍——原因完全相同,最后她終于弄清楚了其中的真正原因,原來該汽車的制動系統有問題,急剎車時,車子后部會打轉,把受害者卷入車底。
于是詹妮芙對馬格雷說:“卡車制動裝置有問題,你隱瞞了這一關鍵點。我希望汽車公司拿出200萬美元給那位可憐的姑娘,否則,我們將會提出控告。”
馬格雷回答道:“好吧,不過,我明天要去倫敦,一個星期后回來,屆時我們研究一下,再做出適當的安排。”然而一個星期后,馬格雷卻沒有露面。這時詹妮芙仿佛感到自己上當了,但又不知道為什么上當,當她的目光掃到日歷上時——詹妮芙才恍然大悟,原來訴訟時效已經快到期了。詹妮芙怒沖沖地給馬格雷打了電話,馬格雷在電話中得意揚揚地放聲大笑:“小姐,訴訟時效今天過期,誰也不能控告我了!希望你下一次變得聰明些!”
詹妮芙氣瘋了,她問秘書:“準備好這份案卷要多少時間?”
秘書回答:“需要三四個小時。現在是下午一點鐘,即使我們用最快的速度草擬好文件,再找到一家律師事務所,由他們草擬出一份新文件,交到法院,那也來不及了。”
“時間!時間!該死的時間!”詹妮芙小姐在屋中急得團團轉,突然,一道靈光在她的腦海中閃現,這家汽車公司在美國各地都有分公司,我們為什么不把起訴地點往西移呢?因為隔一個時區就差一個小時啊!
而位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在西十區,與紐約時差整整5個小時!對,就在夏威夷起訴!
就這樣詹妮芙贏得了至關重要的幾個小時,最后她以雄辯的事實,催人淚下的語言,使陪審團的男女成員們大為感動。陪審團一致裁決:妮可小姐勝訴,汽車公司賠償妮可小姐各種費用總計500萬美元!
詹妮芙沒有被馬格雷先生的強勢所嚇倒,而是見招拆招,馬格雷先生隨后也表示,自己在這場較量中輸得心服口服。
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謂的“一帆風順”只不過是一句美好的祝愿而已,坎坷和崎嶇總是會有一些的。但是我們也絕不能因為怕遇到難題就不敢去做任何事情。我們相信困難再多也能找到解決它們的辦法,一千個困難必會有一千零一個解決的方法,方法總會比困難多!
所以只要努力去找,解決困難的方法總是有的,同時也只有努力地去找方法解決困難,你才有可能成功,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創造學之父奧斯本說:“誰被逼到角落里,誰就會有出奇的想象。”一個人躲過了壓力,就會失去成功的動力。適度的壓力,不但是行動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把潛能發揮到極點,創造出令人震驚的奇跡。
陶華碧,說出她的名字,許多人也許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媽麻辣醬”,卻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她出生于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結婚沒幾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在生存的壓力下,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當時,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醬,作為拌涼粉的一種作料,結果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后感到頭很暈,就沒去菜市場買辣椒。她想:反正拌涼粉的作料有好幾種,缺少麻辣醬也不會耽誤生意。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居然都轉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會這樣?難道來我這里的顧客并不是喜歡吃涼粉,而是喜歡吃我做的麻辣醬?!難道我這個小店生意興隆,也是因為有這種麻辣醬的緣故不成?
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了。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后,還會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家,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到了后來,她的涼粉生意少有人問津,可她做的麻辣醬卻做多少總是供不應求。她心里又納悶了:麻辣醬充其量只是一種食品作料,這些人買這么多回去,吃得完嗎?
有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了,吃涼粉的客人一個都沒有了。她心里憋得慌,就關上店門,想出去看看別人的生意怎樣。她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卻發現人家的生意都非常紅火。什么原因?原來那些涼粉攤上用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里買來的!她很生氣,第二天,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了。結果,那些買不到麻辣醬的老板紛紛來求她,還半開玩笑地說:“你既然能做出這么好的麻辣醬,還賣什么涼粉?干脆開家麻辣醬工廠算了!”這話一下觸動了陶華碧的靈感:是呀,有這么多人愛吃我的麻辣醬,我還賣什么涼粉?干脆開個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舍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用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干媽麻辣醬”。
“老干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精明的陶華碧心想:老話不是說要“趁熱打鐵”嗎?索性,我擴大規模,把工廠辦成公司得了!
于是“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短短的幾年間公司資產達13億元之多,成為響當當的大企業。
陶華碧這個沒上過一天學的農村“老太太”,創造了新時代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神話。她的成功,令人嘆為觀止,而她的成功,更值得人們反思!
一個不識字的大媽都能創造這樣的成績,作為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負的新四有新人,如果做出同樣的努力,多動一動腦子,是不是可以創造出更好的成績呢?
困難是棵草,勢頭隨風倒。我們不怕困難、迎接困難、剖析困難,就能解決困難,因勢利導,抓住機遇就能事半功倍。
少向外面要條件,多向自己找智慧
一個凡事不向外面要條件,積極主動改變的員工,必然是一個智慧型的員工。只有這樣的員工,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經受住市場的洗禮,才能真正成為單位最有潛力、最有發展前途、最受器重的“鉆石”。
一個企業里面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員工,綜合他們能力、性格、表現等方面因素,大體上可以分成3類:
機械型員工:布置給他什么做什么,不布置什么都不會主動做。
智能型員工:這類的員工可以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主動地應用于工作,是公司的中堅力量。
智慧型員工:能苦干,更能巧干;會做事,更會做人;重視知識,更重視智慧。
一個帶著智慧工作的員工不會因枯燥而抱怨,而是在環境中尋求改變。這類員工往往能處處運用智慧,時時運用智慧,能超越平庸,成為單位不可或缺的人才,直通職場金字塔的最頂端。
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但只有智慧才是人生無價的財富,它引導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會貧窮。猶太人之所以能夠贏得“世界商人”的美譽,靠的就是其特有的勤勞和智慧。
多年以前,一個猶太人對他的兒子說:“現在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一加一等于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于二。”
1946年,他們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兒子答道:“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說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20年后,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表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這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后,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就在一些人等著看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
最后,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像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出3個月,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本來無人問津,難以處理的一堆垃圾,被猶太人稍一改裝,頓時化腐朽為神奇,身價百倍。我們提倡要做一個智慧型員工,只有這樣的員工,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經受住市場的洗禮,才能真正成為單位最有潛力、最有發展、最受器重的“鉆石”。
縱觀那些杰出的成功人士,在他們剛剛起步,還只是普通員工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了不同一般的智慧,而這些最終使得他們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最耀眼的“鉆石”。
有一位年輕人在美國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從事的工作非常簡單,就是每天檢查石油罐蓋是否自動焊接完全,以確保石油被安全地儲存。這是一項非常簡單而又枯燥的工作。
每天,年輕人都會看到機器成百上千次地重復同一個動作。首先是石油罐從輸送帶上移動至旋轉臺上,然后焊接劑便自動滴下,沿著蓋子回轉一周。他的任務就是注視這道工序,從清晨到黃昏,檢查幾百罐石油,每天如此。
前幾個在此工作的人對這種單調的工作厭煩極了,每天都向自己的主管抱怨不休,最后他們忍受不了工作的枯燥無味都選擇了離開。
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年輕人在機器成百上千次的重復動作中,注意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他發現罐子旋轉一次,焊接劑一定會滴落39滴,但總會有那么一兩滴沒有起到作用。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這將會節省不少焊接劑呢!
于是,他經過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機。但是用這種機器焊接的石油罐存在漏油的問題。但他不灰心,很快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機。這次的發明解決了上個機型漏油的問題,同時每焊接一罐石油都會為公司節省一滴焊接劑。
雖然節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劑,但就是這“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5億美元的新利潤。
這位年輕人,就是后來掌控全美制油業的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
當很多人只是機械性地重復勞作,將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抱怨上時,他沒有隨波逐流。他沒有向公司要什么條件,而是運用自己的智慧主動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最終出乎意料地獲得了成功。
不難想象,如果洛克菲勒也像他的幾個前任工友一樣,忍受不了枯燥無味的工作過程,憤然離去或者就此消沉,其結果也只能流于平庸。正是他沉下心來,改變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思路,才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