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春季養生老偏方(6)

老偏方:①虎刺鮮根或花30克(干根10~15克),煎汁用酒沖服,有清熱通絡之效。②牡丹藤1500克,牛膝30克,鉆地風60克,五加皮250克,紅糖250克,紅棗250克,燒酒5000毫升,密封1個月。每次30毫升,日服3次,有活血祛風、通絡止痛之效。③珍珠蓮根(或藤)、鉆地風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克,丹參30~120克,水煎服,兌黃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風活血、通絡止痛之效,主慢性痛風。

藥理:痛風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在春季非常容易誘發。以上三方通過合理配伍,均有清熱祛風通絡的功效,對痛風有非常好的療效。

痛風早期典型表現為單關節炎,且導致多關節發病,引起關節疼痛、腫脹,病情反復發作,則可發展為多關節炎或游走性關節炎。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大關節受累時常有滲液。可伴有發熱、寒戰、疲倦、厭食、頭痛等癥狀。由上可知,痛風的危害是很大的,需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爭取盡早恢復健康。

痛風最易侵犯的關節是足部第一跖趾關節,其次是踝關節及跗間關節等,這與人的雙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本身溫度偏低有關。據了解,痛風的發病原因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組織中。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前奏。痛風發作時,拇趾、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關節都有可能紅腫劇痛。反復發作,關節畸形,形成“痛風石”。

痛風發病有家族傾向,遺傳模式尚不清楚。關于痛風性關節病的發病機理,許多學者普遍認為與多形核白血球有關,這就是痛風性關節炎的病因之一。

痛風時滑膜組織和關節軟骨釋放的尿酸鈉晶體被關節液的白血球吞噬。白血球又破壞釋放出蛋白酶和炎性因子進入滑液,這也屬于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病因。酶炎性因子使關節中的白血球增多,于是有更多的吞噬了尿酸鹽結晶的白血球相繼破裂釋放出酶和炎性成分,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導致急性滑膜炎和關節軟骨破壞。而這些痛風性關節炎的病因都是較為常見的。

痛風不僅僅讓患者感到劇痛,更是一種難以根除的、糾纏患者一生的疾病。

而且吃海鮮、喝啤酒、吃動物內臟乃至豆類,都會引起痛風病發作。在早春季節,寒冷和潮濕也是不可忽視的發作誘因。痛風的治療越早越好,以避免病情惡化,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傷害。急性發作時,初多發生在踝、手、腕、膝、肘關節,極少發生于盆骨、脊柱、肩等軀干部各關節?;颊叩谝淮伟l作一般多數在夜間,開始時常為單個關節呈紅、腫、熱、痛與運動障礙,關節疼痛如同撕筋裂骨,甚至不能忍受被單的重量,若室內有人走動,較重的震動也覺得受不了。患者還可出現高熱、頭痛、心悸、疲乏、厭食等癥狀,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沉加快,每100毫升血中尿酸,男性超過6毫克,女性絕經前5毫克以上,絕經后多于6毫克。急性發作一般持續3~10天,也有數周后才緩解的。病情緩解后,關節外形及運動功能也隨之恢復。少數患者在一次急性關節炎后幾十年不再發作,但大多數病人經過1~2年會再次發作,而且常常是多處關節同時發生腫痛。痛風一年四季均會發病,但以春、夏、秋季多發。

痛風反復發作次數一多,就逐漸演變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進入慢性期后,關節呈現肥大,活動逐漸受到限制,其程度則隨著發作的次數而增加,后可形成關節畸形、僵硬。有少數病人初期發作癥狀輕微而不典型,等到出現關節畸形、痛風結節或腎臟損害等癥狀時才發覺。痛風結節活檢、關節液偏光鏡檢查,均可發現尿酸鹽結晶。X片早期表現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嗣后關節附近的骨呈鉆孔狀或蟲蝕樣骨質缺損性改變。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疾病肆意地襲擊著人們,其中痛風性關節炎就是一個典型。日常預防痛風必不可少。首先,不進高嘌呤飲食,如動物的心、肝、腎和腦。要避免肥甘厚膩之味,體重超重者應限制熱卡攝入,必須限制飲酒或禁酒。

其次,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及時消除緊張情緒。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固定冷敷24小時后可熱敷,注意避寒保暖,宜大量飲水迅速中止急性發作。有痛風家族史的男性應經常檢查血尿酸,如有可疑,即給予預防性治療。為了防止復發,可長期服用小劑量秋水仙堿,也可服用小劑量丙磺舒。

春季小兒肺炎,老偏方最有效

癥狀:小兒肺炎

老偏方:①麻黃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蔥白10克,淡豆豉10克,荊芥6克,半夏6克,萊菔子10克。水煎服,日1劑。體質壯實者,也可日2劑,早晚各煎服1劑。此方治辛溫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風寒閉肺型肺炎效果最好。②麻黃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黃芩10克,全瓜蔞15克,桑白皮10克。水煎服,日1~2劑。此方對風熱襲肺型肺炎治療最好。③麻黃3克,射干6克,葶藶子5克,杏仁、地龍、鉤藤、黃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水煎服,日1~2劑。此方用于痰熱阻肺型肺炎。

藥理:麻黃具有明顯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風寒外侵、毛竅束閉而致肺氣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黃治療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黃宣通肺氣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氣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黃性剛烈,杏仁性柔潤,二藥合用,可以增強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臨床上有“麻黃以杏仁為臂助”的說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現肺熱的征候(痰黃稠、喉燥咽干、口鼻氣熱、遇熱則喘咳加重、苔黃、脈數等),則需加入生石膏,或黃芩、知母等,以清肺熱而平喘。常用的方劑如麻杏石甘湯、定喘湯等,可資參考。

小兒肺炎是臨床常見病,以冬、春季為多。如治療不徹底,易反復發作,影響發育。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兒素喜吃過甜、過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積滯而生內熱,痰熱壅盛,偶遇風寒使肺氣不宣,二者互為因果而發生肺炎。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病,在沒有嚴重并發癥,如心力衰竭、休克或持續高熱等情況下,可用中醫中藥控制病情,且能避免西藥可能發生的過敏或中毒等副作用,也不會出現耐藥現象。

如果孩子表現為不發熱或發熱無汗,嗆咳氣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膩、舌質淡或淡紅,脈浮緊,指紋青紅在風關者,辨證屬于風寒閉肺型肺炎。

若以發熱、有汗為主癥,伴口渴,咳嗽痰黏或黃,氣促鼻煽,面赤唇紅,咽紅等癥,指紋青紫多在氣關,脈浮滑。屬風熱襲肺型,治宜辛涼解表,宣肺化痰。

當孩子高熱不退,咳嗽且伴有喘,呼吸困難,氣急鼻煽,口唇紫紺,面紅口渴,喉間痰鳴,聲如拽鋸,胸悶脹滿,泛吐痰涎,舌紅苔黃,脈弦滑,指紋紫至氣關時,癥屬痰熱阻肺型。

肺炎后期,或體質虛弱小兒患病時,常見潮熱盜汗,顴紅唇赤,干咳無痰或痰黏難吐,舌質嫩紅,舌苔光剝少津,脈細數,指紋沉紫。治宜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如果患兒體溫不穩定,低熱起伏,面色蒼白,動則汗出,咳嗽無力,微微氣喘,喉中痰鳴,神倦懶言,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脈細無力,指紋色淡,多見于支原體肺炎。治宜益氣健脾,調和營衛。

此外,小兒肺炎患者,若突然面色蒼白而青,口唇發紫,呼吸淺促,額汗不溫,四肢厥冷,虛煩不安,右下出現痞塊,舌質紫,舌苔薄白,脈象虛數或結代,是心陽暴脫之征,需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可用參附湯。高熱抽搐,可加用紫雪散或牛黃清心丸。但需注意,由于個人體質差異,上述方藥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肺炎高燒患者,一定要清淡軟食,宜食魚豆腐湯、冬瓜排骨湯(去厚油)、鴨子冬瓜湯(去厚油)等,主食以面條、小米稀飯等為好。

春季肝炎偷襲,偏方來幫忙

癥狀:肝炎

老偏方:①雞內金10克,生山楂9克,茯苓10克,薏米10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療程2個月。可舒肝理氣、健脾養胃。②桑葚10克,麥冬10克,沙參9克,紫河車9克,圓肉6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療程2個月。此方有活血養陰、補腎益肝的功效。

藥理:桑葚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的功效。補肝、益腎、熄風、滋液。

治肝腎陰虧、消渴、便秘、目暗、耳鳴、瘰疬、關節不利。雞內金、生山楂和茯苓、薏米配伍可以舒肝理氣、健脾養胃。以上兩方活血養陰補腎益肝,對肝炎的防治有非常好的效用,尤其還具有抗癌作用。

肝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致病原因不同。中醫認為肝炎患病的原因主要是正氣不足。由于飲食不節、失節,損傷了脾胃而不能化濕,濕熱內生,困脾傷肝,造成肝膽脾胃不和,從而加劇了對正氣的損傷,導致肝炎的發生。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習性和飲食習慣特別注意,這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肝炎是肝臟的炎癥,作為一種高發性傳播疾病,已經嚴重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肝炎種類很多,不同的原因導致不同的肝炎。了解肝炎的病因類型,對預防、診斷和治療都有很大的幫助。

肝炎的誘因多種多樣,勞累、煩躁、營救和用藥都有可能誘發肝炎,在春季尤其要注意。有些肝炎病人擔心病情遷延不愈,害怕會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或苦惱于人們對他們的回避或歧視,因而長期情緒憂郁、脾氣急躁,這不僅會使病情加重,甚至會導致治療失敗。

肝臟是人體制造和貯備能量的主要場所,有“火力發電站”之稱。發生肝炎后,肝臟產能和貯能的能力顯著下降,如果此時機體仍因劇烈運動或勞動消耗過多的能量,勢必加重肝臟負擔,不利病情好轉,甚至導致病情惡化。

酒精對肝臟有明顯的毒性作用,而且對肝臟損害的程度與酒精含量高低成正比。原先沒有肝病的人,長期飲酒也會招致肝病,甚者發生“酒精性肝硬化”。

另外,四環素、紅霉素、雷米封、利福平、甲基多巴、雙醋酚汀、磺胺類、麻醉藥等許多藥物會加重肝臟的損傷。通常用作退熱止痛的阿斯匹林、撲熱息痛等,對肝臟也有毒性作用。肝病屬于慢性病,病程較長,目前市面上的肝炎藥物種類繁多且療效多不確切?;颊咧委熜那?,容易同時服用多種肝炎藥物或加大藥量,以為這樣可以“強化”療效,其實是錯誤的做法。

進入春季,天氣剛剛轉暖,人們逐漸煥發出春天的活力。然而,在各大醫院傳染科就診的肝炎病人卻明顯比冬季要多。多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春季是肝炎的高發季節,而且患者的病情也較重,這可能與春天萬物復蘇、病原微生物逐漸活躍有關。甲肝和戊肝有較明顯的流行季節,一般是在冬春季,而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常年散發,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但慢性肝炎患者常受到氣候,特別是春季潮濕氣候的影響而容易復發。因此,在春季要特別注意衛生和保健,避免肝炎復發。

防止病從口入: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均為消化道傳播疾病,傳播途徑主要是食入被甲肝和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時下流行的生吃蔬菜、魚或海鮮,都會讓肝炎病毒有可乘之機,導致肝炎的發生。因此,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做到不喝生水;在外面就餐時,要找清潔衛生的餐館;戒除生吃蔬菜、魚或海鮮的不良習慣。

過度勞累(包括體力和腦力勞動)會破壞機體相對平衡的免疫狀況,促使肝炎病毒的復制,加重肝臟的負擔,容易引致慢性肝炎的復發。因此,慢性肝炎患者要特別注意休息,避免長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緊張、工作壓力過大、情緒波動以及房事過頻等。

肝炎患者飲食應以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避免多吃油膩、油炸、辛辣的食物。飲酒是引起肝炎復發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肝炎患者必須禁酒。另外,除了蔬菜水果之外要多吃一些酸性的東西如山楂、食醋等,對保護肝臟會有一定的幫助。

早春之時,天氣反復無常,人們常容易患其他疾病,如感冒、腹瀉、膽囊炎、消化道大出血等,這些疾病往往也會導致肝功能的異常波動。

春季腮腺炎,蔥姜蒜就搞定

癥狀:腮腺炎

老偏方:①去皮大蒜頭、醋等量,搗爛如泥,敷患處。每日2~4次?,F搗現敷。病之初起時療效更好。若出現發熱、頭疼等全身癥狀者,可加內服藥治療。

②大蔥3根,切碎搗爛,敷患處。本方主治腮腺炎。有散腫消結之功。③姜汁、大黃末適量。上藥和勻,遍擦腮部,只露一頭,不日即愈。本法對腮腺炎的治療有較好的療效,可以起到清熱散結的作用。

藥理:醫學研究證明,大蒜、大蔥、姜汁均有清熱消腫的功效,合理配伍之后對腮腺炎的治療有非常好的療效。以上三方均針對腮腺炎而成,具有散腫消結、清熱解毒的療效。

腮腺炎,俗稱“豬頭風”、“胖腮”等。它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可通過接觸、飛沫等傳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是,冬、春交替季節,最容易發病。因此,春季宜謹防腮腺炎。

春天到來,萬物復蘇,流行性腮腺炎也是其中之一。此病只在人群中發生,受感染的人、病人和健康帶毒者是唯一的傳染源。一般病人易發現、易控制,但有約35%的感染者癥狀不明顯,亞臨床型者,其排毒時間與顯性病人一樣長,更有流行病學的意義。流行性腮腺炎是丙類傳染病,平時不要求傳染病報卡,易造成對本病疫情的忽視。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爆發多是因為發現晚、措施不力而造成傳播蔓延。

流行性腮腺炎以直接接觸唾液或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以及空氣飛沫的途徑傳播。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長繁殖,通過血液傳播至腮腺及其他器官,引起該器官的炎癥或損害。潛伏期14~21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倦怠、畏寒、低熱、頭痛等前軀癥狀,前軀癥狀出現數小時或數天后腮腺腫大,局部疼痛、過敏,開口咀嚼時疼痛明顯,白細胞計數正?;蛏詼p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流行性腮腺炎時常并發有睪丸炎及卵巢炎,可導致不孕。最嚴重的并發癥是腦膜腦炎,致死率波動在0.5%~3%。流行性腮腺炎的并發癥,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危害很大,并且每例感染者周圍都有一批隱性感染者,使傳染源難以排除,故易造成擴散流行,尤其在腮腺炎高發的春季危害更為嚴重。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最有效的辦法是疫苗免疫接種。國內外均已研制出減毒活疫苗,接種后可收到滿意的預防效果。兒童時期使用疫苗獲得的免疫力,能否長期維持到成人時期,足以防止臨床腮腺炎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等問題,現仍缺乏充分的實驗及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的數據。丙種球蛋白用于預防腮腺炎,并不能獲得明顯的效果,曾經使用過劑量達20毫升的混合丙種球蛋白,同樣也未顯出預防腮腺炎的效果。

現代醫學總結和概括出腮腺炎的主要癥狀是:以耳垂為中心的耳垂下方腫大,伴有明顯疼痛或壓痛、張口困難、發燒、食欲下降等。一般潛伏期為2~3周,先是一側腫大,接著另一側也出現腫大,并伴有疼痛和熱感。在這段時間里,應對病人進行隔離,消腫一周后就不會傳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公主岭市| 化德县| 黄陵县| 海口市| 措勤县| 高州市| 融水| 中牟县| 宣威市| 平遥县| 东光县| 海阳市| 独山县| 昌乐县| 武平县| 政和县| 通州区| 宁陕县| 九龙坡区| 开封县| 章丘市| 岱山县| 鲁山县| 察隅县| 叶城县| 定日县| 永寿县| 宝鸡市| 宜宾市| 康马县| 古浪县| 兴国县| 平阴县| 松溪县| 冀州市| 成武县| 上思县| 张家口市| 米泉市|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