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春季養生老偏方(4)
- 很久很久的老偏方:四季養生特效秘方
- 秦旭東
- 5665字
- 2015-02-06 12:27:13
藥理:傳統中醫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具有益氣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
現代醫學也認可了中醫的觀點,豆腐確有解酒精、可消渴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品。
初春時節,氣候多變,是許多老人與小孩易發病的季節,而通過飲食來增強身體抵抗力十分關鍵,具有食療作用的食品自然成為首選。鮮嫩可口的豆腐是食藥兼備的食品,具有益氣、補虛等多方面的功能,常吃可以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并達到解毒的功效。
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質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春天的飲食宜清淡,豆腐營養豐富又不肥膩,正是春季的養生良品。
豆腐的不足之處是它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種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蛋類、肉類蛋白質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豆腐應與這一類食物混合食用。春天飲食要清淡,應以煮、燜的方法烹制。買豆腐時若豆腐過白不宜買,有可能添加了漂白劑,豆腐本身的顏色是略帶點微黃色。
此外,豆腐是高蛋白質食品,很容易腐化,尤其自由市場賣的板豆腐更應多加留意。盒裝豆腐需要冷藏,所以需要到有良好冷藏設備的購物場所選購。
當盒裝豆腐的包裝有凸起,里面的豆腐混濁,水泡多且大,則屬于不良品。
而沒有包裝的豆腐很容易腐壞,買回家后應立刻浸泡于水中,并放入冰箱冷藏,烹調前再取出,且取出后不要超過4小時,以保持新鮮,最好是在購買的當天食用完畢。
春季飲食,多甘少酸養脾氣
癥狀:脾氣不振
老偏方:①蜂蜜蘿卜汁。白蘿卜500克,洗凈去皮切碎,榨汁備用。每次取60毫升蘿卜汁,加入20~30毫升蜂蜜調勻服用,每日3次。②蜜蒸百合。百合50克,蜂蜜50克。將百合洗凈,脫瓣,浸清水中半小時后撈出,放入碗內,加入蜂蜜,隔水蒸約1小時即成。③蔗漿大米粥:新鮮甘蔗500克,去皮,切段,榨汁備用。用大米60克煮粥,煮熟后倒入甘蔗汁60毫升,再煮沸一次即可食用。
藥理:甘蔗和蜂蜜屬于非常好的甘性食品,本著春季養脾養氣多甘少酸的中醫養生原理,以上偏方對養脾養氣有著非凡的功效。中醫認為人體之有五臟﹐猶自然界之有五行。而脾是人體后天之本,脾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至全身;又能統攝周身血液、調節血液循環,使之正常運行。通常所說脾有益氣作用的“氣”,就是代表人體機能的動力。所以,養生養脾氣尤為重要。
從中醫角度說,春天的飲食是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的。因為這個季節陽氣生發、生機盎然,但也是各種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復蘇的季節,疾病很容易流行,而合理飲食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指的是春天要少吃點酸味食品,多吃點甘味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和營養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這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復發的原因之一。
春季易發紅眼病,要防治結合
癥狀:紅眼病
老偏方:①取人乳或鮮牛乳滴入眼內,閉眼10分鐘,每日2次,每次2滴,連用2天,有特效,忌辣。②用苦瓜250克(干苦瓜125克),木賊草(筆殼草或筆筒草)15克。共煎湯(中老年人1次服用量)。先將鮮苦瓜洗凈剖開去瓤,切成小薄片,木賊草切成3~5厘米長的短節,兩味同時放入瓦鍋,注入清水,文火煎至兩碗,將渣濾去后服用。早晚各1次,3天1個療程,可治愈紅眼病。
藥理:紅眼病高發季節是炎熱的夏季,不過隨著春季氣溫升高,發病率就開始上升。所以在春季預防和治療紅眼病非常重要。以上兩方經過實踐證明對紅眼病的治療有非常好的效果,具有用時短、見效快的特點。人乳和牛乳有著非常好的消毒殺毒作用,苦瓜也有很好的降火清熱的功效。
紅眼病是傳染性結膜炎,又叫暴發火眼,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眼部疾患。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為細菌性結膜炎和病毒性結膜炎兩類,其臨床癥狀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結膜炎為重。它是通過接觸傳染的眼病,如接觸患者用過的毛巾、洗臉用具、水龍頭、門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兒園、學校、醫院、工廠等集體單位廣泛傳播,造成暴發流行。
紅眼病在春、夏季易流行,其主要臨床特點是雙眼先后發病,眼部明顯紅赤,眼眵多,刺癢交作,灼熱疼痛,怕光,流淚,發病突然,病勢迅猛,有自愈趨勢。本病傳染性極強,易造成暴發流行。因此,加強預防是防治此病的根本途徑。春季氣候轉暖,盡量不要聚集或少到公共場所,如已傳染上紅眼病,應立即進行適當隔離,要絕對禁止游泳,患者洗面用具、眼部用品及眼藥水應單獨一份,經常消毒,且對患者的個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要注意消毒隔離。不用臟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飯前便后洗手。
要時刻保持室內清潔通風,光線宜暗,外出戴有色眼鏡,以免強光與煙灰刺激,加重病情。飲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新鮮水果等,保持大便通暢。眼眵多時,用干凈手帕或紗布拭之,不要擦傷角膜,不可用手揉眼。
如單眼患者,取患側臥位,以防患眼分泌物進入健眼,不要交替擦眼;患眼局部宜勤點眼藥水,睡前涂眼藥膏,紅腫消退后還須每日3次再滴1周,以防復發。如家里有人或周圍接觸的人群中已有人患紅眼病,健康人盡可能避免與之接觸,并用0.3%諾氟沙星眼藥水滴眼,每日3次,加以預防。紅眼病患者應裸露患眼,不能遮蓋,否則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反而會加重病情。
三個老偏方,預防春天舊傷痛
癥狀:舊傷痛
老偏方:①桂枝芍藥茶:取桂花10克,芍藥10克,大棗5枚,加水800毫升,浸泡15分鐘后煎熬成500毫升,取汁當茶飲。每日1劑,對預防和治療手術疤痕的疼痛有效。②當歸紅花酒:取當歸20克,紅花10克,分別浸泡于50毫升50度的白酒中,48小時后過濾,二液混合后再加入白酒至150毫升,混勻即可。每日3次,每次2~3毫升,飯后服,對春季外傷部位的舊病復發有效。
③木瓜羊肉湯:取木瓜30克,伸筋草15克,羊肉250克。先將木瓜、伸筋草洗凈后用白布包扎,再加水與羊肉共煮,旺火燒開后,以文火慢煨,待肉爛熟則加適量食鹽、味精、胡椒粉。食肉喝湯,對骨折后舊傷疼痛特別有效。
藥理:以上三方有祛風寒保陽氣的功效,對預防和治療舊傷疼痛,尤其是對季節過渡引起的關節痛有非常好的效用。值得注意的是,凡有內熱或陰虛盛者皆不宜。
要想弄清楚春季為什么易發舊傷痛,必須對春天的氣候特征有大致的了解。
我國屬季風氣候區,春天是冬季和夏季季風交替轉換的過渡時期,冷暖空氣時常交匯,形成“鋒面”天氣帶。氣候統計表明,我國許多地區的春天,每隔三五天就會有一次冷空氣入侵,故“三暖四寒”天氣最為常見;有時,上午還風和日麗,下午就冷鋒過境,天氣即刻轉為陰雨,所以有“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之說。
由于冷暖空氣經常交替,所以春季里的空氣濕度變化也較大。
從生理角度上說,曾經骨折、手術或有其他陳舊性外傷的患者,其傷口部位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會形成疤痕,疤痕內有無數個纖細的神經纖維,它們對外界氣候條件的變化相當敏感。春季寒熱變化無常,直接刺激了疤痕內的神經纖維,使人感到疼痛不適;天氣時陰時雨,濕度時高時低,也使得疤痕組織隨著這多變的氣候而收縮或松弛,這樣就會對神經纖維產生擠壓或牽拉的刺激,從而導致疼痛。當然,對于一些做過內科手術的患者來說,由于被手術的臟器的生理功能降低,天氣的變化也會引起疼痛。以胃部手術為例,當冬春季出現寒潮天氣時,由于氣溫變化幅度大,患者多半都會出現胃部(傷口處或非傷口處)疼痛和不適。
尤其是氣候變化突然,忽冷忽熱,忽風忽雨,一些老毛病都容易復發。許多做過手術,或曾經骨折,或有其他陳舊性外傷的人,每當這時,舊傷部位往往會發生疼痛,還有的老年人會出現關節僵硬、腫脹,如不注意保健或及時治療,會使病情加重,給生活帶來不便。
春寒可導致舊傷疼痛。因此,要防止或減輕舊傷疼痛,患者就要注意保溫,隨著天氣的變化而及時增減衣服,以保證舊傷處的溫度盡量恒定。寒濕不分家,寒是“殺手”,而濕是“幫兇”。所以,居室內要保持干燥,環境潮濕會加重疼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平時應多多揉按患部,或做理療、按摩等治療,以使疤痕變軟和加強局部血液流通,從而減輕疼痛。中醫還認為,如果體內陽氣不足,則“寒從內生”,一旦“外寒”促發“內寒”,則會使疼痛加劇。因而,還應注意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三個妙方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癥狀:上呼吸道感染
老偏方:①百合(鮮良者)、枇杷(去核)、鮮藕(洗凈,切片)各30克。
將百合、枇杷和藕片合煮汁,調入適量白糖(冰糖更好),代茶頻飲。②鮮茼蒿150克,用水煎,去殘渣,加冰糖適量,待溶化后,分早、晚兩次飲用,至好為止。③將白蘿卜洗凈,帶皮切絲,加入適量冰糖及少量清水煮,熟后連蘿卜帶水服下。早晚各一次,至好為止。
藥理:中醫認為,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夠潤肺止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另外枇杷果實及葉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常吃可以預防四時感冒。而鮮茼蒿可以消食開胃,通便利肺。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發油,有助于寬中理氣,消食開胃,增加食欲,并且其所含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達到通腑利腸的目的;還可以清血養心,潤肺化痰。茼蒿內含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及多種氨基酸,性味甘平,可以養心安神,潤肺補肝,穩定情緒,防止記憶力減退。此外,茼蒿氣味芬芳,可以消痰開郁,避穢化濁。
上呼吸道感染是自鼻腔至喉部之間急性炎癥的總稱,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細菌感染常繼發于病毒感染之后。該病四季、任何年齡均會發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霧滴,或經污染的用具進行傳播。常于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如受寒、勞累、淋雨等情況,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迅速生長繁殖,導致感染。該病預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繼發支氣管炎、肺炎、副鼻竇炎,少數人可并發急性心肌炎、腎炎、風濕熱等。
春暖花開,陽光充足,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春季也是冷暖空氣頻繁交匯的時期,天氣多變,忽冷忽熱,若不注意健康保養,很容易患上流行性疾病。春季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本病常在氣候突變時流行。由于病毒的類型較多,人體對各種病毒感染后產生的免疫力較弱且短暫,并無交叉免疫;同時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攜帶者,一個人一年內可有多次發病。細菌感染起病較急,全身癥狀及局部癥狀均較重,有畏寒、寒顫、發熱、頭痛、四肢及腰背酸痛、咽痛、乏力等癥狀。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常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及壓痛。
感染之初就應及時治療,以防拖沓引發其他病變。
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早期癥狀有咽部干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風和日麗的季節,群體活動會增多,大家交叉感染的機會也就增多了,以及生活環境對身體的不利,如室內裝修不合格等。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要注意日常自我預防。
多吃水果:多吃梨、甘蔗、草莓、紫葡萄等深色水果,它們富含抗氧化劑,可以對抗造成免疫細胞破壞和免疫功能降低的自由基。
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它們有抗感染的功效,并可減輕呼吸道充血和水腫。
體育鍛煉:適度運動可以使血液中白細胞介素增多,進而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消滅病原體,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目的。
充足睡眠:人在睡眠時,機體其他臟器處于休眠狀態,而免疫系統處于活躍狀態,白細胞增多,肝臟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體內的細菌、病毒消滅掉。
春季痤瘡,刮痧治療
癥狀:春季痤瘡
老偏方:刮痧。在痤瘡患者背部涂抹刮痧油后,用水牛角刮痧板或砭石刮痧板(可去中藥店購買),由頸部開始沿脊柱兩側從上向下刮,用力大小要適中,要以被刮者能接受為宜,力度過重會損傷皮膚,力度過輕卻達不到效果。
藥理:臨床研究表明,刮痧對治療和預防痤瘡有非常好的效果,每次刮10分鐘左右,如能刮出紅痧(紫紅色印痕)為最佳。以上方法每周2次,病情嚴重者治療4周后痊愈。
痤瘡是一種發生于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中醫又稱“粉刺”。
痤瘡大多是內有濕熱,或陽火有余,因此通過背部刮痧可疏通相關臟腑經絡,調節臟腑氣機平衡,并可活血化瘀,加快體內毒素的排出,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痤瘡(祛痘痕)的目的。在夏季痤瘡暴發或加重前的春季3~5月份刮背效果最好。
痤瘡初起多為黑頭粉刺,加以擠壓,可見有頭部呈黑色而體部呈黃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皮疹頂端可出現小膿皰,破潰或吸收后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小凹狀瘢痕。少數嚴重患者,除黑頭粉刺、丘疹、膿皰外,尚可見有蠶豆至指甲大的炎性結節或囊腫。囊腫可化膿,形成膿腫,破潰后常形成竇道和瘢痕。各種損害大小深淺不等,往往以其中一兩種損害表現為主。好發于顏面、胸背部多脂區,偶爾也發生于其他部位,對稱分布,顏面中央尤其是鼻部及眼眶周圍常不受侵犯。多無自覺癥狀,炎癥明顯時則會引起疼痛及觸痛。青春期后大多數病人均能自然痊愈或癥狀減輕。痤瘡在臨床上分為肺經蘊熱、脾胃多損與瘀血阻滯3類。
痤瘡患者在刮痧治療前要先洗凈面部,常規面部消毒,用痤瘡挑擠器挑破黑頭粉刺及隆起結節,擠出豆渣樣物及膿血性分泌物后,取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內庭、支溝穴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療,每周2次。
刮痧治痤瘡可去正規的醫院中醫科,也可由自己家人幫助完成。注意:刮痧后兩小時內不要洗澡,防止著涼,以免寒氣入侵經脈。不要吃冷食,最好喝些溫水,以促進體內氣機運行。刮痧期間,飲食一定要清淡,避免過多食用油膩的食物。
春季真菌活躍,易染手足癬
癥狀:真菌感染
老偏方:①干姜、木香、陳酒、李子各適量。加水,煎至半量,此煮汁為1日份,3次服飲。本方可預防腳氣沖心癥。此外,宜攝取稍多的維生素B1,對治療腳氣病有益。②蔥頭1個、蘿卜籽適量。加水煮1小時,每次1碗飲服。本方用于治腳氣腫痛,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③花生仁、赤小豆、大蒜頭(去皮)及紅糖各200克。煮爛食之,每天服1次,不可加鹽,否則無效。本方可治療腳氣病之足背浮腫,延至腳踝,甚則小腿也微感不適者。如腫過膝至股部,則生命垂危,應及時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