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善意才是被喜歡的底層邏輯
經常會有人問我:于斌老師,我怎樣才能像您和恒洋老師一樣人見人愛呢?
這個時候我會反問他:你覺得大家喜歡我們的原因是什么呢?
他說,因為我們社交能力好,接著又列舉了很多夸獎我和恒洋老師的詞,如為人親和,熱心,口才好,舉止大方,談吐有氣質,有才華,仗義……
那么,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同樣一句話,A說出來讓你感覺到關懷,而B說出來你一點感覺都沒有?又或者同樣一個動作,比如握手,有的人做出來你會從這個動作里接收到對方對你的尊重和在乎,有的人做出來反而讓你渾身不自在?
為什么會有這種差異?我想先講一件事。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向我請教過一個問題。她說:“優(yōu)秀的主持人都是要經過專業(yè)的訓練才能在鞠躬的時候把握一個恰到好處的角度。您給我們呈現(xiàn)的每一面都是那么得體、那么好,是天生的嗎?還是您有意做過一些形體訓練或者專門上過表演課呢?”
她的問題看似簡單,但問得極好。她問到兩個層面:第一,一個人的體態(tài)、舉止是天生的嗎?第二,這種讓人感到舒服、喜歡的能力是不是可以通過刻意訓練而獲得?
首先,我非常確定的是,我的一切讓人感受很好的言行舉止不是天生的。現(xiàn)在的于斌和10年前、20年前的于斌是不一樣的,我不是一出生就擁有了現(xiàn)在這樣的談吐和形體,我也說錯過話,也辦錯過事,也經歷過不被喜歡的時候。
其次,它也不是我刻意訓練出來的。我沒有接受過任何形體訓練和任何專業(yè)老師的指導,畢竟我不是專業(yè)主持人出身。
現(xiàn)在你可能就更好奇了,這兩個層面我都沒有,那我又是怎么做到自然而然就舉止得體、儀態(tài)大方的呢?
我舉一個例子。當我通過語音或者視頻與人溝通的時候,雖然我沒有站在對方面前,甚至也沒有開攝像頭,但是我的肢體語言和我面對面與人交流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我站在舞臺上或是站在任何一個地方,我的言行舉止都具備同一性;我對待比我厲害的人、我的后輩,是一視同仁的。無論你是誰,我們在什么樣的場合和時間相遇,你認識的于斌始終都是那個于斌。
每個人都可以去學習禮儀、儀態(tài),去找專業(yè)的老師指導,系統(tǒng)地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但這種學習是一種外在的,它能夠讓你在特定場合、特定時間表現(xiàn)得體,卻很難讓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做到得體。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難以做到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讓人喜歡和尊敬。
我想說的是,我的談吐和舉止并不是訓練出來的,而且我也不認為僅僅通過訓練就能達到這樣的狀態(tài)。我的語言、神態(tài)、肢體動作其實都是發(fā)自內心、自然而然的,哪怕我的表現(xiàn)并不如主持人那樣專業(yè),但對方是能夠感受到我心里那種尊重的。
我再講個小故事。有一天,我的一個朋友來我家吃飯,他突然問我,我家的椅子是在哪里買的。我以為他是喜歡這把椅子,也想買,所以就告訴了他。沒想到第二天,我的這個朋友竟然搬了一把嶄新的椅子到我家。見我一臉茫然,他解釋說:“昨天我坐在你家那把椅子上的時候,發(fā)現(xiàn)椅子的扶手松了,可能是被我不小心弄壞了,所以趕緊買了把新的送過來。”
其實,我家的那把椅子在那個朋友來之前就已經壞了,并不是他弄壞的,由于那段時間我一直很忙,也就沒顧上找人來修理。但是他什么也沒說,就直接把新椅子親自送到了我家。你說,這樣的人誰會不喜歡呢?
我再問問你,我的這個朋友的這種行為是天生的嗎,還是他去哪里接受過培訓?都不是!
現(xiàn)在揭秘,我的這個朋友,就是這本《社交心法》的作者恒洋老師。他給人的感覺從來都是低調、謙卑,有愛心的。10年前他只有10個粉絲,現(xiàn)在全網粉絲5700萬,但是10年前的恒洋老師和朋友們一起乘電梯時最后一個上,今天的恒洋老師乘電梯時仍然是最后一個上。
無論你之前是否認識恒洋老師,但是我相信,通過我講的這個小故事,哪怕你沒有見過恒洋老師,也會開始在心里萌生對這個人的喜歡和尊敬,希望和他成為朋友,對嗎?
你為什么會喜歡一個人?為什么你喜歡和這個人待在一起,而不喜歡和那個人待在一起?
真正讓人舒服的、喜歡的,不是你說了什么樣的話,也不是你鞠躬時的標準動作,而是你所有的語言動作背后的意義。這個意義不是訓練或者天賦賦予你的,而是由一個更偉大的老師教給你的,這個老師的名字叫作善良。
善良的教學機制是偉大,因為它從不強迫,而是通過同理心來發(fā)揮作用。當你的內心充滿了愛,充滿了善良,你就會真正擁有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別人的世界去思考。當你有同理心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所有行為方式都會悄然改變。你會從追求外在轉向追求內在,你不再去關注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是開始關注你帶給別人的感受。
你開始自然而然地在意別人與你相處是否舒服,在意你的行為方式是否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這個時候你的行為方式就形成了。它不是天生的,老師也教不會,它是自發(fā)形成的。你內心的愛和善意就是一個行為驅動器,它驅動著你去學習,去總結,去感悟。沒有比這個內在的老師更厲害的了!
訓練出來的東西大多只有表面的形,沒有魂。有了表面的形,你也會90度鞠躬,也會微笑鞠躬,但是大多數(shù)人感受不到你的那份誠意。如果你是心懷善意和愛在鞠躬,即便你沒到90度,只有75度,對方也是可以感受到你鞠躬背后的敬意的,它的力量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通過訓練,你可以學會一個標準的90度鞠躬,但無法真正學會一個散發(fā)著善意和真誠的鞠躬。而只有散發(fā)著善意和真誠的鞠躬才能夠真正讓別人感受到你人格的魅力,才會發(fā)自內心地敬重你、喜歡你。
恒洋老師走到今天,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能有各行各業(yè)不同領域的“貴人”愿意支持、助力、托舉他,身邊永遠聚集著一群喜歡他的朋友,他憑借的是什么?是高學歷,還是他與生俱來就善于社交?都不是。如果一定要說恒洋老師哪一點做對了,那就是他真的懂得了什么是愛,真的懂得了什么是善良,并且身體力行地把心底的愛和善意傳達給每個人。
從內心有了這份愛和善意的那一刻起,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跟每一個人說話的方式會自然改變,你看每一個人的眼神會自然改變。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不再是旁觀,而是走過去,甚至是沖過去“管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