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的第一修養(yǎng),在“不與員工爭功勞”
中國式管理的組織形態(tài),自古以來,就是呈現樹狀的有機系統(tǒng)(見下圖)。我們從“干部”著手研究,為什么叫作“干”部?因為他們有如樹干,正好擔當樹干的部位。老板是樹頭,所以稱為頭家,常常隱而不現,或者半隱半現,好像樹的根部那樣。

●中國式管理的特色之一,是組織同人因道結合。大家合則留,不合則去。在多元化社會中,結合少數志同道合的人,為達成同一目標而共同奮斗。
樹狀組織并不是西方所說的“倒金字塔結構”(Inverted Pyramid Structure),因為它不一定那樣刻板,再怎樣倒也要維持金字塔形(見圖4-6)。

圖4-6 倒金字塔結構
●中國式管理的總體目標,在求“時中”,就是“時時都合理”的意思。時間變動,理也跟著改變,所以隨時應變,可以解釋為“隨著時間而合理應變”,成為中國式管理的“權變”的特色。
開花結果是枝葉的事,樹干向來不與枝葉爭綠奪艷。可見干部的第一修養(yǎng),在“不與員工爭功勞”。干部權大位高,當然有機會也有能力搶奪部屬的功勞,但是一次、兩次下來,部屬就不想表現了。因為他覺得反正再努力也沒有功勞,何必拼命為上司爭光彩?
把成就感讓給部屬,才能夠引起部屬強烈的參與感。唯有員工熱心參與,干部才能夠稱心如意地推行組織所欲達成的任務,順利完成預期的目標。
●志同道合只是合理應變的基礎,重視倫理,建立共識,才能夠在遇到變動時,尋找出合理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