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隨時都應將心比心
我們隨時都要變,但是隨時都要將心比心。此時可行,并不表示時時可以通行無阻。
管理的最終目的,在求安人,這是不變的常道,稱為“經”。安人的條件和方法,隨時空而變遷,這種權宜應變,叫作“權”。
持經達權,主要在求安,所以才要隨時應變。衡量的標準,放在“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上。管理者隨時將心比心,比較容易擇定判斷的尺度。對于一切新產品的創新,我們應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來考慮,而不是站在設計者的立場。僅站在設計者的立場,自己愛怎么變就怎么變,那就是亂變。
任何事情,一定要用使用者、當事人的感受來衡量你的改變對不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依“絜矩之道”來互相感應,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臺灣地區買賣房子的時候,就到交易所去辦理手續。辦理員給我一張表格,我卻怎么看都看不懂。我就問他:“我好歹也是一個大學教授,連我都看不懂,別人看得懂嗎?”他說:“如果你們大家都看得懂,我靠什么掙錢呢?”他講得很清楚,就是故意將表格設計得讓別人看不懂,然后委托他們,乖乖地給他們掏錢。這是不對的。我們一定要尊重使用者,一定要“將心比心”,因為是使用者來決定企業的命運,是使用者評判產品的創新是否成功,而不是我們生產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