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虛安也是一種手段
領導可以對部屬講實在話嗎?領導可以對一般員工講實在話嗎?如果我們把員工集合起來,說我們這個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依我們目前的狀況來看,恐怕我們連前十名都擠不進去,所以目前公司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大家不好好做,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倒閉了,恐怕第二天員工就有可能全跑掉了。他本來不想走,卻被你嚇走了。因此,憂患意識是中高階層的事情,絕不是一般員工的事情,我們不要搞錯了。我們是不能對一般員工講這種實在話的。你要激勵他,安慰他,給他愿景,給他希望,他才會留下來。
我們對一般員工講公司的美好前景,給他期待,給他信心,這不是欺騙,而是虛安,這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大家認真工作,齊心合力,公司就會一天比一天好,因此這也沒有騙人。“虛安”就是打氣,就是安慰,就是激勵,就是給他信心和希望。所以,“虛安”也是一種手段,我們不要認為它是騙人。
在管理實務上,我們有時不太可能一下子就達到成就“大安”“眾安”“久安”和“實安”的地步。所以我們得一步一步來,只要不停滯就可以了。
儒家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叫作“不停滯”。儒家要求一個人每天要有一點點進步,永遠不停滯,“停”就是停頓,“滯”就是滯留。所以人不可以自滿,就是這個道理,一滿他就停滯下來了,就要倒退了。為什么說“不進則退”呢?因為人會遺忘,學三樣忘兩樣,再不學連一樣也忘光了,所以要不停地前進,只許前進不許后退,這是儒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要求自己太高,只要慢慢地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就可以了,因為急是沒有用的。
“小安”有時可以導致“大安”,有時則會造成“不安”,這才是我們要小心的。例如,公司要派人到日本企業去觀摩學習,每次最多派兩個人,不可能一下去十幾個,或者誰愿意去就去。管理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數量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機會是不足的,不是充足的。因此公司就要輪流安排人員,先去的人就會很高興,這是“小安”,但后去的人就很生氣,因為經常是前面去的人觀摩學習以后,發現沒有太大作用,于是活動就停止下來了,后面的人員就不能去了,他窩一肚子火,這就造成了“不安”。
在各行各業中,醫生用“虛安”的手段最多。我們有病去看醫生,特別是患上重病絕癥,醫生一般是不會對你講實話的。大部分醫生號脈診斷以后,會說這病是小事情,吃幾服藥,回去調養一段時間就會好起來的。聽了醫生這樣說,你的病就好了一半。假如醫生說這病我以前沒有見過,或者說你還有幾個月的壽命,恐怕你就真的離死不遠了。因此,“虛安”有時候是很管用的,因為人是精神的動物。
我們在管理運作上,更是經常會用到“虛安”。例如我們明明要開除一個員工,唯恐打草驚蛇,不會馬上叫他滾蛋,而是先安慰他,再相機開除他,這并不是欺騙,而是一種“虛安”。
西方人看員工不行,馬上就叫他滾蛋,我們不會這樣做。只要你把一個中國人開除掉,他出去沒有面子,就會發動全家人來對付你。我們會把他“冷凍”一段時間,然后讓他自己提出辭職,這是最上策。我們還要挽留他,讓他很有面子地離開。
告訴員工一切十分穩定,實際上情況已經相當危險,也是一種安定人心的“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