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
人性管理是中國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核心部分。那么,什么是中國式管理?
所謂“中國式管理”,說到底,就是中國的管理哲學,即以人為本的人性管理。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而從管理科學的角度來看,無所謂中國式管理,當然也就無所謂美國式、日本式管理。哲學則不同,因為各地具有不同的風土人情,管理必須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結合在一起才能增強效果。所以,各地區的管理哲學不同。從管理哲學的角度來考慮,誰也不會否定中國式管理哲學的真實性。中國式管理不過是中國式管理哲學中的一種,并由此發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管理科學。
中國式管理即人性管理
什么是中國式管理
提到人性管理,我們必須先概要地介紹一下中國式管理。
人們對“中”這個字一直都有誤解,說“它是地球的中央”,或者“不偏不倚”,其實不然。我認為,“中”就是合理。什么叫作“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主義。所謂“管理”,就是你管得合理,對方就接受;你管得不合理,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沒有用。
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了解什么叫作中國。中國,就是任何事情都講究合理的國家;而且要做到沒有一件事情不合理,才有資格稱自己是中國人。
就管理而言,每個時代都有它的主流,19世紀英國式管理絕對是主流,20世紀學美國式管理非常流行,而21世紀中國式管理則是世界的主流。
為什么要了解中國式管理
對于中國的管理者和廣大的讀者來說,懂得中國式管理有什么樣的好處呢?
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我們并不了解自己。以前的中國人只了解自己,不了解世界,所以很吃虧;現在的中國人,了解世界,卻不去了解自己,所以也吃虧。
我們要做既了解自己、也了解世界的人,這樣我們就會知道怎樣去操控局面,這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有利。
很多人都在做中國式管理,也都接受了中國式管理,只是沒有講出來罷了。原因有兩個:第一,覺得很丟臉;第二,感覺不成系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兩千多年以來,我們已經按照中國式管理做下來了,可是近百年來卻一直在否定它——我們一直在否定自己。當領導的,向部屬交代完一件事情,一定要再交代一句:“不要說是我說的。”外國人則不然,是自己說的就從不否認。所以,外國人總覺得我們做事鬼鬼祟祟。其實,是他們不了解中國,不了解中國人。
有人會問,中國人這樣做合理嗎?我認為是非常合理的。因為盡管領導說了“不要說是我說的”,部屬還是要說出去的。但是,說出去是部屬的責任,不是領導的責任。領導可以這樣說,但部屬不能照樣講出去。這涉及深層次的東西,與中國特有的文化相關。
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更是文化。中國文化源于《易經》、太極思想,陰陽變化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也滲透在管理哲學中。
每個國家都有一些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對中國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為自己的方式而感到羞愧。我們可以非常大膽而且坦然地運用我們的這套學說。當充分了解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坦然了。
同樣地,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探討中國式管理,因為如果不了解中國,就無法進軍中國市場,而這么大的一個市場就被漏掉了——未來世界,他們是看準了中國的。
概括地說,以中國的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就是中國式管理,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用得有效。
管理的原則:以人為本
其實,中國式管理用比較簡單、概括的六個字就可以完全涵蓋了。是哪六個字呢?稍后再講。現在,我們必須先把思路整理出來,就像蓋房子一樣,先打好地基,歸納、概括后就會非常簡單明了,但是卻像孫悟空一樣有七十二變。
我認為,要了解中國式管理,必須首先了解中國人,一定要記住四個字:以人為本。何謂以人為本?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一個人活著,只要修養好且不傷害他人,這個人就有價值,這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現在有很多人盲目地接受西方的觀念,不再以道德的標準衡量人,而是“一切向錢看”,致使整個社會的價值標準都發生了扭曲。賺了錢就了不起,人就有價值;沒賺錢就沒用,人就沒有價值。這是不對的。
有的領導總是抱怨自己的員工不好:“就是他們妨礙了企業的發展。”老實講,員工是你請來的,他不好,你不要他就可以了,但是你為什么請他來卻又說他不好呢?
員工不好,往往是領導帶壞的。所以,當有人跟我講員工不行時,我第一個問題就是:“那你干嗎要把他招進企業里來?當初是經過甄選,你認可他才讓他進來的。他本來很行,跟了你變得不行了,那是誰的錯?是你的錯,是你把人家帶得不行了。為什么這個人跟著你就不行,跟著另外一個人就行呢?”
那么,領導應該怎樣帶人?怎樣管理人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句話:不要管他。有人會說,那怎么行?這樣做又是為什么呢?人性管理,管與理不同。管是管,人性不喜歡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歡被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一切皆變,唯有人性不變
談管理是需要一定背景的,管理不是要管人,而是要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資源。所以,把人納入管理的范疇,就相當于把人當成了物。在西方的人力資源觀念中,人被當作人力資源去利用、去處理,視人猶物,嚴重地違反了人性。而人性的特點是,第一要創造,第二要自主——不接受他人的擺布。
很多老板向我抱怨說:“中國人很難管啊!”我給出的答案只有一個:“誰叫您管他!”
要了解一個人,必須看他講話,一個人講什么話,就代表他心里在想什么,這叫作“言為心聲”。“不要你管”“你干嗎管我”“你憑什么管我”,這是我們常常講的話。還有更有趣的:“憑他那種德行也想管我嗎?”即便有的時候嘴上不這樣說,但是心里卻在這樣說。
管理與德行有什么關系嗎?
中國的管理與德行是有密切關系的,“憑他那種德行也想管我嗎?”其言外之意就是,你首先要管好自己才能管我!中國人十分重視德行,認為只有品德優秀的人才有資格管理他人。
我一直在研究中國人,還沒有聽到哪一個中國人主動說:“趕快來管我,趕快來管我。”從根本上追究,人性對管理有一種先天的排斥。
人性不喜歡被管
中國人的“是”與“非”
中國人的頭腦里是《易經》,是太極思想;中國人的文化淵源是《易經》,是陰陽變化。太極圖代表“圓滿”,從根本上是一個整體,在同一整體內產生“是”“非”兩種相異的現象。我們說“要”,含有“不要”的成分,是“此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你明天要去開會嗎?”被問的人先要看看旁邊有沒有其他的人,如果有其他人,他一定講“不一定”,因為他怕得罪人。還有另一種情形:“你明天要去嗎?”“我去。”結果他卻沒有去。這也是常有的事。
講“是”,含有“否”的成分;講“否”,含有“是”的成分。中國人就是這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如果不了解中國人的人性,怎么跟中國人打交道呢?管理也是這樣,怎么可以不管呢?但是你應該說不管。你說“不管”,他就會讓你管;你說“我要管你”,他就不讓你管了。
新官上任,先要說保持人事穩定。結果,不到三個月就把所有與自己管理理念不合的人都慢慢地換掉了。這樣,既沒有造成人人自危的混亂,又讓自己安心了。如果一上任就說“我要換人”,他就必須應對各種情況,直到自己不堪重負。
如何管中國人
大家都不喜歡被管,但是作為領導來說,還是必須要管的。那么,應該怎么去管?
這就是我為什么一直強調“不管”的道理。為什么只能說“不管”?因為領導不可能不管,員工不讓領導管,領導會管得少一點兒,就比較合理;如果員工讓領導管,領導就一直管下去,管到最后領導“完”了——因為中國人不喜歡被管。
中國人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關鍵在于“需要”——需要時要你管,不需要時又不要你管,這才是中國人不受管的真相。工作做得順利時,他最討厭別人管;一旦遭遇困難,特別是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就會大聲喊叫:“為什么你不管我?”賢明的領導,應該在這種時候再來管他——在他需要時管他。
人性喜歡理,喜歡被看得起
也許會有人問:如果我是一名員工,領導總不管我,那是不是很危險啊?當然不會。我們不是怕人家不管,而是怕人家不理。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員工說:“你干嗎不理我?”“你憑什么管我?”說明“管”和“理”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不一樣的——當慢慢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因為理的層次比管的層次高得多。
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他照樣也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誰。中國人看人,完全是看對方對自己怎么樣:你對我笑,我沒有理由不對你笑;你對我板臉,我的臉色也不會比你的好看。
西方人討論X理論、Y理論,討論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看來,X理論相當于性惡論,Y理論相當于性善論。其實,人既沒有那么好,也沒有那么壞;人性不善,也不惡,而是可善可惡。
這樣一來,大家就會明白為什么會有如下情形:說對了,中國的老板打你三十大板;說錯了,照樣打三十大板。什么時候把這個搞懂,你就了解了中國人的哲學。因為中國人是變動的,是不固定的。你對、對、對,就變成了錯;你錯、錯、錯,就變成了對。因為陰會變成陽,陽也會變成陰。
我有一次問一位老板:“那個人講錯話,你罵他我能理解,因為他講錯了;另外一個人講得對,你干嗎罵他?”
老板說:“他讓我沒有面子。他講得越對,我越沒有面子,我不罵他還得了!”“他錯,我是罵他錯;他對,我是罵他搞得我沒有面子,再對也沒有用!”
這就是老板罵部屬的道理。也就是說,這個部屬講得雖然對,卻是在不對的時間、不對的地點講的,所以他是錯的。
因此,要把管做到理,先要清楚中國人人性的特點。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不僅說的話本身要對,而且要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場合講。你說得老板有面子,他就會承認你對;你說得他沒有面子,再對也沒有用。
作為中國人的領導,最基本的訓練就是要看得起所有的人。老板看得起部門經理,就帶得動他;部門經理看得起員工,就帶得起他。
而道理又是變動的,因為不是陰消陽長,就是陽消陰長。
一個會當老板的人,在員工面前贊美部門經理,然后馬上又把部門經理叫到辦公室里面訓斥,為的是“平衡”。這位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贊美他以后,他就會以為自己真的很行,就容易在陰溝里翻船,這是老板害的;然而,他總得不到贊美,就會有挫折感。
我們也是這樣,有時候很守規矩,有時候并不守規矩;有時候講話很有信用,有時候講話卻沒有信用。一切都是搖擺不定的。作為領導就是要找到這個“蹺蹺板”的合理點——要隨時隨地找到合理點。
人性管理:管事加理人
有人才有事,事在人為
事情都是通過人來完成的。所以,人性管理的重點在于人,只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如果存心不管,這個領導就是不負責任的領導。如果存心要管,就開始整人,這也是不對的。
一個好的領導是這樣的(如圖1-1所示):只要你做得好,我為什么要管你?我不需要管你。你做得不好,我也不會管你,但是我會提示你,提示不通再提示,實在提示不通,我才會訓斥你。這才是中國人,這才是中國式的人性管理。

圖1-1 人性管理的最佳方式
中國人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但是嘴巴上一定要講一視同仁,這是必然的。有人會問:這不是相當程度的心口不一嗎?這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嗎?當然不是。
把管做到理,成功可待
《論語》里有一句話,叫作“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說,君子做人講求先確立基礎的東西,基礎的東西確定了,才會有道的存在。
管理也是如此。比如,我會跟不同的人講“隨便”。“隨便”就是我所提倡的管理之“本”(不過,并非唯一的“本”)。只是,對于不同的人來說,他們需要確定的“本”并不相同。對于有的人來說,“隨便”就是我真的讓他“比較隨便”;對有的人來說,“隨便”就是“你不能隨便”;而對有的人來說,“隨便”就是“隨便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所以,為什么要去領略、去體會中國人?就是在中國人講話的時候你要學會聽,要學會轉折。也就是說,聽話要聽音,轉折要合理。打個比方,如果有人現在叫你去死,你一定知道不能去死,這就非常有學問;但是如果聽不懂、不理解,你就危險了。
我建議,學過西方管理的人士,平心靜氣地學學中國式管理,其結果必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現代化管理運用得有聲有色;不談西方管理科學,先看中國式管理,也必然對現況的演變與未來的變化更為一目了然,對于掌握未來、安身立命,有很大的助益。21世紀是中國管理哲學與西方管理科學相結合并獲得發揚的世紀,兩者缺一都將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