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褪色的人生
- 《永不褪色的人生》編委會編著
- 2959字
- 2025-02-18 17:48:12
熱血軍旅鑄本色 三尺講臺育英才
——記優秀退役軍人、廣漢市七一學校校長王萬春
胡吉
在部隊,他是一名戰士;退役后,他是一名光榮的鄉村教師。身份變了,工作變了,始終不變的是他對黨的堅定信仰,是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軍人作風。在24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始終以一名軍人的執著和堅毅,懷揣一顆關愛農村孩子成長的赤誠之心,立德樹人,春風化雨……
道義——退伍回鄉
今年46歲的王萬春,1993年從廣漢師范學校畢業后,在金輪鎮馬嘶村小學任教。按捺不住從小扎根心底的軍人夢,從教一年后,王萬春毅然參軍入伍。
1994—1997年,王萬春服役于北京衛戍區某團,從普通戰士逐漸成長為營部司務長兼文書。1995年、1996年,他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兵。1996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7年,榮立三等功。

王萬春軍旅風采(由廣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
1997年12月,帶著一身榮光,王萬春退役回到廣漢,在金輪中學(今金輪一中)工作,先后擔任了體育教師、語文教師、團支部書記、政教處主任、教導處主任、副校長等職,并在這期間通過自考取得大專學歷。在金輪中學任教12年,王萬春每天想的、做的,都是怎樣幫助貧困學子逐夢成長,怎樣改善這所鄉村學校的教學條件。
王萬春曾經帶過的一名初三學生,后來成了廣漢小有名氣的企業家。時隔多年,這位企業家難忘師恩,在向金輪二中(原興隆中學,王萬春后來工作的學校)捐贈體育教學器材的時候,物資里面附帶了一封給王萬春的感謝信。信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名農村娃,家里窮,沒有見過世面,那個時候是不知道何為夢想的,所幸遇見您這樣的恩師,給我們分享了首都生活和部隊追夢往事。彼時,我的世界就像忽然之間打開了另外一扇窗戶。是您讓我得以了解世界原來很大,人生可以很精彩……回首往事,雖然我們幾個總是比較調皮,但恩師的一視同仁,還有您的嚴厲與慈愛同行,對我而言,至今都是莫大的鼓舞……”
“助生成長,促校發展”已經成了王萬春教學路上的全部志向。他還主動報名參加援彝工作,先后5次前往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金陽縣等偏遠地區支教講學,這些工作歷練鞭策著他更加努力前行。
“癡心一片終不悔,嘔心瀝血育英才。”王萬春在教師這個神圣的崗位上,無愧而充實地走過了在金輪中學的12個春秋。他先后被評為廣漢市優秀教師、德陽市優秀教師,“全國語文教師讀書競賽百杰”,并獲得德陽市教學成果獎等嘉獎。
擔當——抗震救災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王萬春所在的學校校舍受損嚴重。王萬春按照學校安排,第一時間組織教職員工進行自救,組織搭建臨時帳篷、打掃衛生、消毒殺菌……他還數次冒著余震危險,進入教室、實驗室、圖書室、學生宿舍,對建筑物和學校設施、設備受損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拍照登記,為及時掌握學校受損程度提供了準確數據。
在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后,王萬春又加入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工作。為了讓受災群眾能盡快入住救助站,他頂著烈日,全程參與金輪救助站的修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安排干什么就干什么,搬運建筑材料,裝卸救災物資,平整土地,鋪磚,搭帳篷……每一天都工作到深夜。
金輪救助站建好后,先后接收了兩批受災群眾入住。一名從漢旺鎮轉移過來的受傷學生劉某,因為受到驚嚇,加上親人失聯,整日郁郁寡歡。王萬春看在眼里,便主動承擔起志愿者、老師和長輩三重責任,除了在生活上對劉同學無微不至地照顧,還耐心地對他進行心理疏導,最終將康復的劉同學順利交到了其親屬手中。
每當急難險重任務出現的時候,王萬春總是挺身而出的那個人,他不怕困難,勇于擔當,深受學校教師、政府領導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光芒——迎接挑戰
2009年6月,廣漢市宏華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宏華學校”)開始籌建。不畏艱難、敢于擔當的王萬春再次展示了“敢啃硬骨頭”的軍人作風。通過全市公開競聘,他勇挑重擔,先后擔任宏華學校籌備組組長、宏華學校語文教師、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他與來自江蘇啟東的四人管理團隊一起,助推宏華學校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宏華學校從籌建到發展壯大,歷經了數不清的曲折和艱辛。隊伍磨合、并校整合、競聘教師、起步招生、建章立制,教學設備設施安裝調試,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系列工作,王萬春都親力親為,廢寢忘食、長年無休是他的工作常態,個中辛苦不足為外人道。對自己的家庭,王萬春滿含愧疚,好在他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妻子常對他說:“放心,家里的事有我!”
“要當好校長,就要愛教愛校愛學生!”王萬春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抓建設抓管理抓教學,他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各項工作中越來越在行。宏華學校的3年時光,把王萬春錘煉成了優秀的管理干部。
2012年,王萬春在江蘇啟東南苑中學掛職校長助理期滿,從教育發達地區學成歸來。當年7月,經教育主管部門考察考核,王萬春擔任了興隆中學(今金輪二中)校長一職。他開始了迎接新挑戰、綻放新光芒的旅程。

工作中的王萬春(攝影:王毅)
上任后,王萬春勤懇務實、雷厲風行的軍人作風,帶動了學校的管理團隊和教師隊伍,立足學校實際,銳意創新,連創佳績。在充分與廣大教師干部溝通交流的基礎上,他首先完善了學校規章制度,全面建立“教、考、評、獎、懲”綜合評價體系,將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切實落到實處,極大調動了全體教師的積極性。
在澳門援助支持的災后重建工作中,王萬春與全校教職工不懈努力,建設了標準操場、實驗室、圖書室,并給所有教室、功能室都配備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設備。此外,學校還添置了完備的音、體、美、衛設施設備,理、化、生實驗儀器和豐富的圖書,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環境面貌日新月異。興隆中學高標準地通過了四川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達標驗收及復查,實現了由當初的設施落后、默默無聞到如今的設施完善、各項工作名列鄉鎮中學前茅的巨大轉變。
“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擔任校長期間,王萬春利用業余時間,通過艱苦的自學考試,拿下了本科學歷。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對工作的高度負責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結出了累累碩果:學校的教學質量由低谷徘徊到穩步提升,再到高位保持。學校連續獲得“教學過程管理先進集體”“學生素質教育‘五個一’先進集體”“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德陽市模范職工之家”“德陽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德陽市籃球特色布點示范學校”“教育局綜合考核一等獎”等榮譽。王萬春個人先后4次獲得廣漢市委、廣漢市政府優秀校長的表彰,2020年獲得“德陽市優秀校長”和“四川省模范退役軍人”榮譽稱號。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如今,王萬春再次接受新的挑戰,從金輪二中履新到廣漢七一學校任校長,這已是他在教育戰線上奮斗的第25個春秋,他的時間和精力幾乎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
翻開王萬春的工作簡歷,他從一所學校到另一所學校,一直鐘愛著這三尺講臺和廣漢這片熱土。他的很多戰友、同事,或下海經商,或調往縣城,或考進大城市,可他都不為所動。曾有戰友高薪邀請他共創財富,也有私立學校以優厚條件聘他前往工作,他都婉言謝絕。“鄉村的孩子更需要我,我熱愛這份工作,我愿意為廣漢的基礎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那點微弱力量!”這是王萬春的肺腑之言。

工作中的王萬春(攝影:王毅)
“熱血軍旅鑄本色,三尺講臺育英才。”曾為軍人的王萬春,始終踐行著“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錚錚誓言,把“忠于使命、不辱使命、獻身使命”融入了一名人民教師的靈魂,繼續書寫著他的育人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