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圣火的追尋者
——記優秀退役軍人馬俊

夏兮予

人所共知,奧林匹克圣火是由奧林匹斯山上的陽光點燃的,它象征著光明、團結、友誼、和平、正義。

2007年4月26日晚,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夜晚。當晚,北京奧組委在中華世紀壇向世界公布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路線,長江文明的杰出代表三星堆的故鄉——廣漢正式成為火炬傳遞城市之一。

這一消息令60萬廣漢父老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在這歡慶的人群中,有一個人更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悅,他就是當時廣漢市搶抓奧運商機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的成員馬俊。申辦奧運圣火傳遞工作啟動3年多來,他與領導和同事們幾赴北京,歷經艱辛,最后奧運圣火終于光耀三星堆……

參與奧運圣火傳遞的申辦工作,僅是馬俊從部隊退役后工作過程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回望他以往的人生旅途,他一直在求索、在奮斗,為心中的圣火不懈努力。這圣火,便是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追尋,對真善美的禮贊,對故土的情懷。傳承火焰,生生不息,下面讓我們走進馬俊平凡又精彩的人生。

青春歲月

馬俊,1961年1月生于軍人家庭,共產黨員,廣漢市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成員,廣漢市“兩新”黨建指導總站站長,連山鎮滴水村、金魚鎮上岺村鄉村振興顧問。他的父親是1942年參加革命的老軍人,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批授銜的少校,母親是廣漢師范附小校長。

1978年12月,馬俊由廣漢連山公社知青農場應征入伍。位于美麗山城重慶的基建工程兵第一技術學校(后移交地方并入重慶大學)留下了他認真工作的身影,馬俊先后在政治部宣傳科任圖書管理員、廣播員、放映員。他積極上進,勤奮好學,苦練播音主持技能。他根據部隊院校的特點,配合政治教育、文化培植,自主開辦了《校園之聲》《銀幕上的歌聲》《點歌臺》等多檔節目,極大地豐富了校園的文化生活,被首長和師生們親切地稱為“小電臺”。

正是這段校園播音主持的經歷,為他之后從事廣播電視工作打下了基礎。其間,他曾獲部隊多次嘉獎,獲得優秀義務兵、工作標兵等榮譽。1981年,馬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4年的軍旅生涯,改變了馬俊的人生走向,重塑了他的三觀,在他的人生畫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是黨教育、培養了他,使他提升了思想認識,鍛煉了工作能力,開闊了眼界視野。更重要的是他磨煉出了堅韌不拔、愈挫愈勇的品質。

馬俊軍旅風采(由廣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

1982年底,馬俊退役,回到了父親和繼母的生活所在地——河南省西平縣(此時馬俊母親已去世)。離開部隊時,他流下了不舍的眼淚。部隊給予了他太多,是部隊讓他對生活、文學、播音有了更深的熱愛。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懷、正直、友善、奮進的人,已成為他的人生目標,這目標如火焰一般在他的內心點燃。

退役后,馬俊先后在西平縣完全中學教導處和河南國家糧食儲備庫西平分庫辦公室工作。在此期間,他在部隊院校練就的播音主持功力有了意外的用武之地。無論學校運動會的現場解說、夏秋兩季收購公糧時的廣播宣傳,還是文藝舞臺的主持,交誼舞、歌手、時裝表演大賽的獲獎,都讓西平小城的人們對他刮目相看。

1992年7月,河南經濟廣播電臺舉辦主持人大賽,馬俊積極參賽并獲了獎。至此,他清晰地意識到他與自己理想的事業已漸行漸近。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2年8月,即將正式建臺的廣漢電視臺公開招錄播音員的消息令遠在河南的馬俊熱血沸騰,喜出望外,徹夜難眠,他清楚地知道這是回歸故鄉難得的機會。于是,他瞞著病重住院的父親,背著6歲的兒子擠上火車,3次往返廣漢和西平,參加了初試、復試和為期3個月的試播。最終,年齡最大、往返距離最遠的馬俊成為365位候選人中的唯一優勝者!終于,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回到了故鄉廣漢,以專業播音員、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了廣漢的熒屏、舞臺上!

奮斗時光

已過而立之年、情系廣漢的馬俊,終于如愿以償地回到了故鄉。

從此,清晨的鴨子河畔,多了一個吊嗓子的青年男子;化妝鏡前,常常出現一個領口扎滿大頭針訓練頭姿口型的身影;廣漢城鄉,活躍著一個手持話筒、激情飛揚的主持人。他珍愛這個崗位,熱愛這份職業,珍惜回報家鄉的機會,他以更加飽滿的激情和百倍的努力投入到他所熱愛的工作之中。

他傾情投入,不斷創新,通過《廣漢新聞》《黨建之窗》《熱點追蹤》《紅綠藍視點》《話說廣漢》《為青春喝彩》《幸運良宵》等多檔節目,把黨的聲音和溫暖傳向千家萬戶。他繼續發揚在部隊院校養成的優良作風,遵章守紀,任勞任怨,勇于擔當。他集播音主持、新聞記者、策劃撰稿、欄目制片于一身,經常深入機關、學校、企業、鄉村,捕捉新聞線索,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基層現狀,體察民間疾苦,反映民眾呼聲,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成為當時廣漢電視臺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媒體人,成為廣漢百姓熟悉、認可、難忘的“小馬哥”。

經過多年的工作歷練,馬俊逐漸從一名新聞工作者成長為一名管理者,走上領導崗位的他仍然離不開播音。身為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的他,每天仍堅持播報新聞,在他調離廣播電視局的當天,還滿懷深情地完成了《廣漢新聞》的錄制。

從2001年12月至今,馬俊歷任廣漢廣播電視局、司法局、文化體育局副局長,廣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調研員,市委黨建辦副主任、市委組織部一級主任科員等職。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顧全大局,服從組織,扎實工作,甘于奉獻,受到領導、同事、群眾的廣泛贊譽。

回到廣漢30年間,馬俊先后參與了廣漢眾多重大的文化活動:歷年的春節團拜會、三星堆博物館建成開館文藝演出、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千禧之旅》拍攝采訪活動、三星堆國際文化旅游節、北京奧運火炬接力展示活動等。他還參與主持、策劃了數百場各級各類大型文藝晚會和社會活動,并為這些活動撰稿。馬俊以他的激情、才智、風度,在各項活動中為廣漢的文化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被譽為廣漢本土著名資深主持人、策劃人、撰稿人。

工作中的馬俊(由廣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

工作之余,他還筆耕不輟,潛心文學創作。2003年以來,散文《難忘桂花香》《情系桉樹葉》,中篇小說《小雨》《家春》等作品陸續面世;由他組織策劃并參與創作的《回望的視線》《夢翔廣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報告文學《狂瀾之上顯神勇 石亭江畔見真愛》刊發于《文學界·中國報告文學》,并獲德陽市第二屆三星堆文藝獎;與他人合著的長篇電視劇本《川西壩兒女》由沈陽出版社出版;作品自選集《跟隨內心的聲音》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位著名主持人悄然隱入歲月的塵煙,一位優秀的本土作家漸漸被人們熟知。

浴火重生

隨著時光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馬俊退出了工作一線。當他仍然用火一般的熱情參與文化活動、提攜新人、潛心創作的時候,可怕的病魔擊中了他。2015年3月27日下午3時許,四川省人民醫院病理科,馬俊拿到了自己的針吸細胞學檢測結果,一行刺目的黑色字跡映入眼簾:“淋巴結轉移性低分化鱗狀細胞癌”。

在這一瞬間,他是迷茫的,怎么會是這樣?癌!這是多么可怕的一個字眼,如此沉重、真實地落到自己的頭上!同行的兒子也滿眼茫然。

軍人時期練就的理性和沉穩,讓他沒有自亂陣腳。他立即回到廣漢,并表現出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當夜,是馬俊人生中難忘的一夜。依舊談笑風生的他打消了妻子的顧慮后,早早躺在了床上。這一夜,是心海翻騰的一夜,是思緒狂亂的一夜,也是痛下決心與病魔抗爭、冷靜得近乎殘酷的一夜。

輾轉反側中,他回顧了自己54載的人生,回顧了自己過早失去母愛、坎坷不幸的童年,也回顧了自己步入軍營、回歸故鄉收獲的榮耀與幸福。最后,他決心再次迎接考驗,與病魔抗爭,扼住命運的咽喉!

從此,他開始了與病魔抗爭的艱難歷程。

令人揪心的是,在多方求醫的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權威教授告訴他:由于他的外發灶腫瘤包裹粘連著頸部動脈血管,做手術的結果大概率會有兩個:一是下不了手術臺,二是成為植物人或者偏癱;不做手術的結果則是內外灶迅速長大、潰爛、疼痛,無法入睡、進食,最多一年時間生命就會走到盡頭……

心情稍稍平復之后,馬俊毅然做出了放棄手術、保守治療的決定,決心用意志和傳統中醫療法與病魔做斗爭,力爭戰勝它,微笑著活下去!

經過四川腫瘤醫院和上海民生中醫的精心治療,在各級領導、眾多親朋的關心支持下,馬俊的病情得到控制,精氣神得以恢復。結束治療后的5個夏季,他都會去重慶市武隆區接龍鄉小坪村的馬廟水居住。那里的青山綠水、靜謐村寨、古老木樓、淳樸鄉親,給了他修復身心、閱讀創作的絕佳環境。

生活中的馬俊(由廣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

經過不懈努力,馬俊奇跡般地打破了權威專家對馬俊只能存活一年的預判,頑強從容地走到了今天。他曾回憶,在四川腫瘤醫院接受靶向、化療、放療“三管齊下”的治療時,有兩個夜晚他體內的痛楚超出往常,感覺再難看到明日的晨光。他看著陪在身邊的兒子,想到自己既定的創作計劃,想到所有關心、支持他的人,腦海里浮現出鄭鈞的一句歌詞:“在欲望的城市,你就是我最后的信仰。”堅持,不放棄!他忍受著劇烈的疼痛和不適,迎來了黎明的曙光。

在與病魔頑強抗爭的過程中,他堅持文學創作,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用特殊的方式回報廣漢這片深情的土地。廣漢迎春團拜會(各界人士迎春聯誼會)、三星堆博物館建館20周年慶典、“美麗德陽·美麗鄉鎮”競演、松林桃花節、“九大碗”民俗活動、“文化原鄉·松林鄉村實驗藝術活動”作品展、“舞動廣漢·用運動慶祝我們的節日”主題體育舞蹈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動,均有他的心血和身影。

尤其是每年的各界人士迎春聯誼會,雖然節目單上馬俊僅作為顧問出現,但實際上從整臺晚會的方案策劃、節目的構架,包括演員的選擇、具體的排練,他均是操心始終,給導演組、創作組以巨大的支持和幫助。他所給予的專業指導,即便在患病期間也從未停止過。

2016年迎春聯誼會的總體方案,就是他在病床上完成的。2017年迎春聯誼會的原創節目音舞詩畫《城市之春》,康復中的他與老搭檔祝莉婭攜手登臺。當他身著一套灰色唐裝,頸間配繞一條紫色圍巾,神采奕奕地走上舞臺時,尚未開口朗誦,臺下已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廣漢的馬哥回來了!馬哥沒有被病魔擊倒,他又回到了他摯愛的舞臺!

不知道站在舞臺上的馬哥是否被觀眾的掌聲打動,但是觀眾中有很多人欣賞著馬哥的深情表演,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這淚水,是為強者而流,是為不屈的精神而流!

近年來,馬俊的身體狀況相對穩定,他更是沒有停下工作的腳步。在廣漢市文化藝術專項扶持資金的支持下,他在松林鎮(今連山鎮)界牌村成立了馬俊文學工作室,開展文學創作、研討、講座等活動,簽約、扶持青年學生,培養文學青年。馬俊還利用網絡平臺,借助自己的微博和美篇,持續不斷推出各類文章,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

此外,馬俊還積極投入鄉村振興工作,2018年12月掛職擔任松林鎮黨委委員、界牌村鄉村振興顧問,廣泛接觸當地干部群眾,了解經濟文化發展現狀,利用自身資源幫助當地招商引資,尋求支持,使界牌村基礎設施有所改善,鄉村文化活動驚艷開篇。他帶去了新思路、新理念、新風尚,為鄉村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作為新村民的馬俊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認可、尊重和喜愛,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馬老師”。

2020年2月,馬俊正式退休,但他前行的腳步仍然沒有停止。他以“兩新”黨建指導總站站長的身份,奔波在企業、醫院、銀行、學校、社團之間,指導黨建工作,開展素質培訓……他飽含深情的文字,他真誠坦蕩的微笑,他直達人心的熱忱,感染著眾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們,溫暖著愛他和他愛的人們。

每當有人稱他為廣漢的資深文化人時,他卻強調:“我只是一個踮起腳尖觸摸文化的人。”而我們眼中的馬哥、馬老師,在率性、追求完美的個性之下,分明有著一顆對文化圣火執著追尋的、火熱的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宁县| 杭锦后旗| 金川县| 中宁县| 濮阳市| 张家川| 兴义市| 密云县| 营口市| 乌兰察布市| 浪卡子县| 睢宁县| 高唐县| 东至县| 南漳县| 黄冈市| 蒲江县| 怀远县| 文水县| 平武县| 新蔡县| 安徽省| 凤台县| 青海省| 楚雄市| 永善县| 灵台县| 栾川县| 郧西县| 喀喇沁旗| 古交市| 铜川市| 和林格尔县| 大港区| 那坡县| 通州市| 龙川县| 浑源县| 珠海市| 西乌珠穆沁旗|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