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經理人常犯的11種錯誤
- 余世維主講
- 4310字
- 2025-02-19 17:09:21
觀察你自己
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只強調客觀條件,不從自身入手,就難以有所成就。一般人都在研究成功者如何成功,卻從來沒有思考過失敗者為何失敗,所以也就沒有避免失敗者所犯的錯誤。
因此,在我們分享如何成功之前,不妨先探討一下一個人失敗的原因。
專注自己,少些抱怨
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這樣一些抱怨:“北京比較好做,天津比較難做;我寧愿在大連,也不喜歡在長春;財務部門多好啊,它的員工總是最好的,受過高等教育和訓練,人力資源部不行;我最不喜歡銷售部了,我喜歡計劃部……”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必將一事無成。一個人要充分認識自己,而不要常常去研究管區、下屬、辦公室。行業之間是截然不同的,部門也是各有分工,因此不能說我的公司比別的公司面臨的挑戰更大,我的部門比別的部門困難多,我的管區與別的管區不一樣,我的人手也不夠……與其強調客觀,不如從自身入手開始完善。
接受別人的批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作為管理者,有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批評,甚至是下屬的批評。面對批評,管理者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體現著管理者的管理風格和管理素質。
◆不要猜測對方批評的目的
管理者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對方批評的內容上,而不要去懷疑對方批評的目的。否則,對方可能不會再對管理者進行批評。久而久之,管理者的身邊只剩那些唯唯諾諾的下屬,當管理者出現問題時,也不會有人站出來提醒他,這種結果往往是很悲慘的。
◆不要急于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
有些管理者性情比較暴躁,或者不太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如果有人向他們提出批評,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進行反駁。反駁并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相反,可能還會使矛盾激化。當對方提出批評意見時,管理者應該認真地傾聽,即便有些觀點自己并不贊同,也應該讓批評者講完自己的道理。另外,管理者應該很坦誠地面對批評者,表現出很愿意接受批評的態度。
◆讓對方說明批評的理由
有些人在進行批評時,雖然說了一大堆,但很難讓人明白他具體在批評什么。如果遇見這樣的批評者,管理者應該禮貌地讓他講明批評的理由,最好能講出具體的事件。這樣可以使管理者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和不足。另外,還可以讓無中生有的批評者知難而退。
◆承認批評的可能性,但不下結論
有時管理者對批評者所批評的事情可能還不是很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承認錯誤還是不承認錯誤,都會使自己處于被動。最穩妥的辦法是先承認批評者的批評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并且表示對批評者的觀點能夠理解,但不就批評本身下結論。在此之后,管理者應該認真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并進行認真的分析,最終對批評者的批評進行客觀的評價。
檢討自己,承擔自己的責任
在一些外資公司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Always solution,Never excuse”,即“永遠尋找解決方案,不要怨天尤人”。但愿它能成為經理人的座右銘,并時刻提醒經理人不要忘記自己的職責—時刻為企業提供有效、及時的解決方案。
與其強調客觀,不如從自身入手,凡事多檢討自己,努力承擔自己的責任,這些都是作為一個經理人必不可少的素質。
勇于承認錯誤,意味著你向成功又近了一步。有些人把承認錯誤視為軟弱的表現,是承認失敗與暴露不足,實際上,文過飾非是自欺欺人的一種表現,它使你失去了改進的機會,而錯誤終究會表現出來,那時,你的信譽就會一落千丈。
優秀的主管應當從承認錯誤中獲得力量,因為他懂得可以從自己的錯誤和其他人對錯誤的討論中學到很多東西。而且,他知道當一個人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承認錯誤時,“清算”的呼聲也就越來越小,并且慢慢消失。
優秀的主管不僅要學會承認錯誤,還要學會正確對待別人所犯的錯誤。一味強調他人的錯誤,說三道四,要求“清算”,這只是無能的主管的做法,優秀的主管應該幫助犯錯誤的人吸取教訓。
當然,錯誤還是越少越好,原則性錯誤一定不要犯,非原則性錯誤一定要少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勇于承認。
承擔下屬的責任
◎案例
吳經理上任
吳經理是某跨國公司的經理人,負責南大區的運作,雖然職位已經很高了,但總感覺到有“玻璃天花板”,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而很苦惱。碰巧他結識了民營企業家張先生,經過一番了解以后,被重金聘為該民營企業的銷售部經理。
吳經理剛上任三個月,他所負責部門的銷售代表小李就被客戶投訴,說小李貪污返利,經過審計部調查,情況屬實,并且返利單據上面還有吳經理的簽名。這件事使總經理很是光火,于是他親自到銷售部質問此事。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當經理的,”張總對吳經理說,“你手下的銷售代表竟然膽敢貪污客戶的返利,這么長時間了,你居然不知道?而要等到客戶投訴到我這里才知道。唉,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管理的。”
“我也知道了這件事,”吳經理辯解道,“按照流程,小李是把返利單報到我的助理那里,她審一下,整理好,給我簽字,我的工作也很多,可能沒有看清楚。”
“是沒有看清楚那么簡單嗎?你的工作比我的多嗎?”張總懷疑地看著吳經理。
吳經理無奈地說道:“是我工作的疏忽,回頭我會和助理商量改進工作流程,并要求公司處理她,也請處理我。”
“處理助理能挽回公司的損失嗎?這件事負全責的應該是你!”張總對于吳經理這種模糊的態度很氣憤。
“是這樣的,”吳經理繼續辯解道,“張總,你也知道我剛來,銷售部很多關系還沒有理順,我們都知道這個助理很能干,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但她和我的關系,我感覺總存在問題,沒有理得很順,甚至有時我要順著她的意思來簽署一些文件。畢竟我是新來的,要有適應的階段,我保證今后這樣的事情一定不會發生了,你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本來我過來是來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因,并不是要處理你的,”張總說道,“不過現在得考慮一下你的能力問題了。”
◆誰的錯誤
上述案例中,很明顯是吳經理做錯了。在老板眼中,吳經理是代表銷售部的,只要是銷售部出了問題,無論責任是多是少,一定有吳經理的責任。
所以張總了解情況時,吳經理要首先承認錯誤,而不是進行推脫,更不是拿小小的助理墊背,這些行為都為老板所不齒,也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老板知道,當出現問題時,懲罰當事人不是唯一的辦法,關鍵是不讓問題進一步發生。有人主動承擔責任了,大家才能盡快靜下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人人自危,大家把時間都花在推測誰是責任者上了,這種糾纏在老板眼中沒有任何意義,除非確實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同時,只有經理先把責任承擔下來,下屬才能和經理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而不是一味追究責任到底在誰。只有經理勇于承擔責任,下屬才可能站出來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
所以無論從老板的角度,還是從下屬的角度,經理都要首先站出來承擔責任。經理只有承擔了責任,才會得到上司的器重和下屬的擁戴。
當然,要得到上司的信任和下屬的支持總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個例子中,吳經理羽翼未豐,受到助理的牽制,也是很正常的。擺脫環境的影響,需要時間,也需要實力。將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為向老板辯解的理由,老板不但不會認為“情有可原”,而且還會認為他很無能。
案例中的助理也有可能是老板派來專門監視吳經理的。作為一名老員工,助理得到的信任可能比吳經理多,助理也可能是在老板的授意下,專門制造一些問題,來試探吳經理的能力。聽到吳經理這樣抱怨助理,老板會怎么想呢?所以老板有下面的話也就不奇怪了:“本來我過來是來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因,并不是要處理你的,不過現在得考慮一下你的能力問題了。”
◆正確的做法
在老板還沒有質問時,吳經理就應直接到老板辦公室,向他匯報事情的整個過程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張總,這件事情是我的疏忽,我是應該仔細審一下返利單的,如果仔細一點、嚴格一點,可能就不會這樣了,我要為這件事負責任。”吳經理愧疚地說。
張總緊繃著的臉松弛了一點,說:“這件事情影響很壞,你知道別的部門會怎么想?別的銷售代表會怎么想?很可能對你以后的工作開展不利。”
“沒有辦法,既然這樣了,我就要為這件事情負責,我服從公司的決定。”吳經理恭敬地說。
“處理你不是根本的辦法,關鍵是以后不再出這樣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我覺得以后返利應直接由財務部計算出來,并在客戶下一次進貨時扣除,這樣就不需要通過銷售代表了,也就沒有人為的干擾了。”
“這也是一個辦法,但銷售代表手上的資源就更少了,你以后和他們協調起來更難了。不過還是個好辦法,我看就出個制度,把這個流程固定下來。”張總贊許地說。
“怎么樣,工作上有什么問題嗎?”張總問。
“還好,我現在的助理可以幫我很大的忙,一般都是由她審核、整理以后,再給我簽字。畢竟她是公司的老員工,對公司的情況比我了解。在這三個月中,她對我的支持很大,我已經對公司的基本運作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我想是不是給這么優秀的員工一個機會,讓她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吳經理說(暗示并借機解決助理的問題,在夸獎助理的同時,也向老板暗示了自己的苦衷,讓他來做進一步的安排。有時也可以直接對老板說,這要視老板的性格而定)。
“她的事情要由你來安排,這是你們部門內部的事。”張總說。
如果你直接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而老板還要訓斥你,往往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這個錯誤太嚴重了,老板只能通過訓斥的方式,讓你知道錯誤的嚴重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老板根本不信任你,所以也沒有必要給你面子,通過訓斥讓你早日“醒悟”。當然老板也可能根本不訓斥你,一般也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老板在給你承認錯誤的時間;另外一個是老板已經準備對你“動手”了,即正在尋找替換你的人。綜合起來看,只要是部門的問題,部門經理還是主動找老板承認錯誤比較好,因為這樣更安全。
失敗是成功之母
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與其埋怨員工,不如反思己過,對現實中已造成的失誤要勇于承擔責任,要認識到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成功中學到的多,以避免重蹈覆轍。
工作中,沒有任何人能避免犯錯。否認失敗是無能的象征,承認失敗并從中吸取教訓才是應該做的事。
管理者應列出十條“最佳”工作失誤,即那些大的挫折和你認為對工作最有教育意義的失誤。還應寫下每次失敗的本質及后果,分析失敗的主要原因,每個原因應反映出你在判斷上和行動上的弱點。這些原因不可以是“運氣不佳”“別人辦的蠢事”。即使當真如此,這些“原因”也并不能使你受益。下一步該找出成功的必要條件,總結一下取得的成績和如何將現有的成績發揚光大。
本章小結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是經理人常犯的錯誤之一,“優秀的管理者,應該為事情結果負責”。習慣于推卸責任不但不利于事情的及時解決,還會對經理人的個人發展、企業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果你有“不停地辯解”的習慣,如果你習慣于說“我以為”,請馬上改掉,這都是拒絕承擔個人責任的表現。
正確認識自己,專注于自己的本職工作,找出自己可能忽視的一些問題并及時調整,是成為一名稱職經理人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