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以人為主、因道結合并且依理而變

西方管理,主張以“事”為中心,把工作分析妥當,分門別類,采取明確分工的原則,劃分出不同的部門,規劃好所需的職位。然后按照各個職位的實際需要,擬好所需要的人才規格,寫成工作說明書,并且依據擬訂的規格,來選聘合適的人員。

這種“因事找人”的方式,“人”必須配合“事”的需要,顯然是以事為主的一種管理方法。

中國式管理,則迄今仍然以“人”為中心。工作分析不妨照做,但是組合的時候,大多依據現有的人員,采取“量身定做”的方式,來規劃職位,劃分部門。由于“現有的人不完全符合工作說明書所要求的規格”,所以在工作職責表的末尾,加上一條“其他”,以便彈性應用,因人而適當調整。

這種“因人設事”的作風,以“事”來配合現有的“人”,必要時再向外找人,來配合現有的人。以人為主,是中國式管理的第一特色。

通常,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采取“大家一起來”的策略,沒有分工,也不設置任何職位。在這種含混不清的局面當中,最容易看出各人的特性。于是就現有人員來加以衡量,因人而設事,建立起初步的組織。有兩個人適合當主管的時候,我們先分成兩個單位。等到再有人非當主管不可,或者具有擔任主管的能力時,再變成三個單位。我們的組織常常變更,然而大家心里有數,完全是依照“人”的需求,只是口頭上一定要說基于“事”的需要。

中國人相信“事在人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所以管理是應該以人為主。

以人為主,需要什么樣的人呢?由于分工不明確,讓主管和工作人員自己都可以用“其他”來多做或規避。因此必須尋找“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夠在“道”的共識中,將心比心,用心來配合,以求協調。

西方管理以事為中心,人不能配合事的要求,就應該更換,所以主動求去或者被動解雇,成為家常便飯。

同樣以人為主,日本式管理大多采取“長工”的方式,終身雇傭的結果,人沒有變動,反而是工作不斷地輪調。人不動事動,近來在日本,也逐漸式微,因為長工的成本,實在太高,越來越覺得承受不了。

中國式管理介乎“短期雇用”和“長期雇用”之間,采取“合則留,不合則去”的原則,可長可短,更加具有彈性。合或不合,取決于“道”,也就是今日常說的“理念”。大家理念相合,可以同甘共苦,那就愉快地留下來,一起為理想而奮斗。若是理念不同,與其拖拖拉拉,浪費生命,不如快刀斬亂麻,掛冠求去。

因道結合,是以人為主的必要的配套。茍非理念相同,很難以人為主而又密切配合,所以中國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為謀”。要開拓事業,先找到三五位志同道合的親友,再作計議,否則就算勉強開創,不久也將“因互相了解而拆伙”,白忙一場。

中國式管理還有一個“變動性”的特色,那就是“依理而變”。一切變來變去,變到合理的地步。

組織變動,是隨處可以發現的事實。每次到公司,請問“有沒有組織系統表”?答案必然是“有”。當然有,不可能沒有。問及“能不能借我看看”時,回答“可以”。拿來時卻不忘補充說明“這一張是舊的,新的正在印”。可見組織變革,對中國人而言,乃是常事。

計劃變動,是大家慣有的行為。計劃確定之后,執行的人就開始動腦筋加以變更。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作風,幾千年來沒有改變。一切照計劃而行,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話,實際上一切都在變動。而且非變動不可,因為計劃確定之后,勢必又產生若干變數,不變動計劃,怎么能夠因應,又怎樣得以順利實施?

人員變動,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固然是志同道合的組合,然而人心善變,不久之后,變成志不同、道不合了。這時候一句“人各有志”,便可以掉頭而去。人員動態,稱為人事流動率,在中國式組織中,大于日本而少于美國。換句話說,流動到合理的程度,最為理想。

工作變動,表現在中國人欣賞“多能”大于“專業”的事實。專業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多幾樣專業,豈不是更好?中國人比較喜歡“通才”,因為彈性較大,工作變動起來,更加勝任愉快。

制度變動,大多采取形式不變而實際改變的方式。同樣的制度、同樣的組織、同樣的人員,只要主管改變,一切都跟著有所變更。嘴巴一定說“蕭規曹隨”,以免引起抗拒或批評,實際上一定“不斷改變”,以行動來證明“新人新政”,讓大家知道新任主管真的有三把火。只要不燒到自己,似乎怎么燒都可以。

事實上,當中國人說“就這么決定”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白“已經開始要變動”了。

中國人的“變動性”最強,而“持續性”也最高,這是比較不容易了解的部分。“變動中有持續,持續中有變動”可以說最合乎中國人擅長的中庸之道。

只要合理,怎樣變動都可以,這是中國式管理的基本特性。變動得合理,必須依理而變,絕對不能亂變。

中國式管理,相對于美國式管理、日本式管理而言,具有上述“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依理而變”三大特色。這三大特色,說起來都以“人”為中心,人為管理的主體,基于人的理念來組合,按照人能接受的道理來應變。所以說中國式管理,最合乎人性。

在中國社會,人治的色彩永遠大于法治。大家口口聲聲說法治,心里頭則沒有不知道“徒法不足以自行”的。人來推行法治,到頭來還是以人為主。

有共識最要緊,缺乏共識的時候,自己人先爭論不休,內部紛爭不斷,力量分散了,徒有組織之名,產生不出真正有效的組織力。

人的理念、行為都會變動,所以制度、共識、態度都不可能不變。中國式管理,主張“一切變得合理”,便是合理的應變。歸結起來,中國式管理的最高智慧,即在于飽受一般人誤解的“以不變應萬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松县| 万盛区| 兰考县| 永新县| 加查县| 临猗县| 汉川市| 冀州市| 新干县| 福泉市| 陆良县| 高台县| 中阳县| 平泉县| 浑源县| 江都市| 黔南| 山阴县| 镇宁| 定日县| 瑞金市| 建水县| 内黄县| 蓬溪县| 江津市| 昌宁县| 眉山市| 公安县| 闸北区| 平陆县| 阳春市| 卢龙县| 尼勒克县| 永清县| 璧山县| 棋牌| 揭东县| 房产| 鹰潭市| 齐河县|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