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改變一生的旅行(全新修訂版)
- 尼瑪達娃
- 1161字
- 2025-02-19 17:09:32
唐蕃古道
公元7世紀上半葉,正當漢地的大唐王朝蓬勃興起之際,仿佛作為一種奇妙的響應,雪域藏地的吐蕃王朝也橫空出世,如日中天。吐蕃第33代贊普松贊干布不僅武功蓋世,亦有超凡的遠見卓識,鑒于吐蕃文明尚處于十分落后的階段,他南向泥婆羅請婚,東向大唐求親,交好四方,取長補短,吐蕃進入空前強盛時期。
公元638年,吐蕃遣使入唐奉表求婚,李世民未許。顯然,那時的唐太宗,尚未將剛剛崛起的吐蕃放在心上。松贊干布見求親不成,親率大軍擊破白蘭羌、吐谷渾部落,吞其地沒其人,后又攻黨項,使其臣服。進而率軍駐扎于松川(松潘)以西,揚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唐太宗震驚之余,派遣5萬兵馬與吐蕃對峙。此時吐蕃又派使者赴唐二次請婚。唐太宗無奈之下,只得應允。表面上是和親,其實質無異于逼婚或搶親。
對唐王朝而言,和親的權宜之計所換來的和平未免太過短暫。在其后的100多年間,外甥屢次攻伐舅舅。“安史之亂”時,更是連都城長安都陷于外甥之手。對于年僅16歲的文成公主,走向雪域終老邊荒無疑是個人的悲劇。個人的不幸,在歷史的長河里,不過是泛起的幾朵小小浪花。歷史所記住的,是另一些事情。文成公主以其非凡智慧和賢淑善良,贏得了千百年來藏族人的愛戴和尊崇。在藏族人的眼里她不再是一個凡間的女子,而是綠度母的化身,她不遠萬里不畏艱險,護送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來到雪域,使雪域眾生從此有了心靈的皈依之所。她的無數塑像,供奉在西藏的寺廟里;她的許多故事,流傳在西藏各地。她留在身后的那條進藏之路,從此有無數的人走過,人們叫它“唐蕃古道”。




清代繪制的西藏地圖(上一)。表現歷史內容的彩色壁畫(中二、三)。文成公主進藏圖(下一)。據說唐朝使臣回到大唐后,唐太宗僅聞其所途經的地名,就已悲傷不已。

西藏的流浪藝人。
古代羌人在西部河湟地區,已初步開辟了通向青藏高原的道路。到了吐蕃松贊干布時期,以文成公主進藏為契機,唐蕃古道正式形成。這條古道的起點是長安,終點是邏些(拉薩),總里程3120千米,據說文成公主一行走了兩年多才到達拉薩。傳統上將唐蕃古道分為東西兩段。唐蕃古道開辟后,兩國開始頻繁交往。據史籍記載,先后200年間,唐蕃雙方往來使者達200多次,其中包括和親、會盟、報喪、朝賀、報聘等。茶葉也借助唐蕃古道大量傳入吐蕃,由于茶有助于“疏滯膩”,很快盛行于吐蕃。隨著茶葉交易量的激增,早期的“絹馬互市”逐步轉為“茶馬互市”。北宋時,宋朝與遼、金之間頻發戰爭,需要大批戰馬,“茶馬互市”迅速發展。南宋時,西夏、遼國等切斷了唐蕃古道,茶馬互市由西北遷至西南。元帝國將吐蕃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并在各重要古道上設立了驛站。驛站制度使唐蕃古道從原來的民間貿易商道,變為了由官方控制的官道,同時元朝在古道沿途還設了兵站。唐蕃古道雖因遠離茶葉產地而逐漸衰落蕭條,但由于其沿途地勢平緩,元朝清朝用兵西藏時仍多行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