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暮色里的貴族世家

高貴的終歸衰微,聚集的終于離分,積攢的終會枯竭。今日果然!

——阿旺倫珠達吉《倉央嘉措秘史》

自歐洲文藝復興始,“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現代社會民主政體下普遍推行的選舉制,逐漸淡化乃至最后終結了曾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存在過的貴族統治。作為一個主宰國家的社會階層,貴族在現代社會已壽終正寢。作為一個曾經輝煌的詞匯,貴族已然黯淡無光。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大約在3000多年前,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種姓制度,把人明確分為貴賤有別的四個等級。2500年前,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倡導眾生平等,反對種姓制度。然而,任何人都無法超越他所置身的歷史環境。在佛教里,佛、菩薩本身即有等級之分,六道輪回里的眾生亦有高下之別。后來,佛教傳入西藏,也絲毫沒有給雪域大地帶來所謂的眾生平等。

與世界上的許多民族一樣,自產生了階級分化后,西藏形成了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局面。提倡眾生平等的佛教,卻給西藏后來的政教合一制度和貴族統治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悖論。西藏的地方統治者,以佛教的“輪回說”和“業力(羯磨)說”解釋貴族何以成為貴族,奴隸何以成為奴隸。佛教宣揚的宿命主義觀點,在全民信教的雪域可謂深入人心。篤信佛教的奴隸階層,曾心悅誠服地接受這樣的解釋,而把解脫苦難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來世。于是,在貴族和奴隸這兩個對立的階層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關系。在森嚴的等級下,兩個階層竟能數百年“和睦”共處,相安無事。

康松思輪(也叫威鎮三界閣)是游人進入羅布林卡正門后首先看到的一座二層亭臺建筑,坐西向東,是達賴喇嘛看藏戲的地方。二層為看臺,樓前為戲臺。每年雪頓節這里都要演藏戲。

西藏貴族亞谿·朗頓·貢噶旺秋夫妻和女兒攝于20世紀40年代的舊照片。

意大利藏學家畢達克在《西藏的貴族和政府》一書里,對西藏貴族群體的來源做了以下描述:“與其他所有的貴族一樣,西藏貴族亦歷經滄桑巨變。吐蕃王國時代的顯貴家族在王國分崩離析、佛法遍弘蕃地之后銷聲匿跡,一些新的顯貴家族取而代之。近代貴族只有寥寥數家可將祖先追溯到王國時代……追溯十三世達賴喇嘛時代西藏貴族階層的產生,似乎除了一些繼續延續吐蕃、薩迦、帕竹時期的家庭之外,大部分顯貴家庭產生于18世紀上半葉,可以說是頗羅鼐統治長久的產物?!蔽鞑刈钤绲馁F族,大致可追溯到藏王聶赤贊普年代,那時吐蕃第一次有了君臣之分,出現了階級分化。藏王聶赤贊普的后裔也成為神圣的家族、最早的貴族。到了松贊干布時期,吐蕃出現了諸如“香倫”“公倫”“齊倫”等享有特權的階層,西藏的貴族階層已初步形成。但隨著吐蕃王朝的全面崩潰,西藏陷入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直到17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在中央政府扶植下,統一了西藏地區,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從此,一個以高貴的血統自居,擁有世襲祖傳的莊園和奴隸,享有政治特權的貴族階層正式出現,并左右了西藏此后300多年的命運。

具體而言,300年來統治西藏的貴族世家,主要由西藏地方政府所屬貴族、班禪拉章所屬貴族、薩迦法王所屬貴族以及地方性小貴族等組成。這些貴族中,以財產和權勢的差別,分為“亞谿”“第本”“米扎”和一般小貴族等幾個高低不同的系列。值得一提的是,與歐洲和別的地方以血統為核心的貴族身份傳統不同,西藏貴族世家延續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土地莊園,而非血統。西藏貴族的家族血統觀,主要針對外部,在家庭內部并不嚴格。如果家族內無男性子嗣,貴族們為了家族之延續,允許以離婚、再婚、入贅、養子等方式,引入男性繼承人。

居于西藏貴族體系最高層的是“亞谿”家族?!皝嗀G”意思是父親的莊園,是對達賴喇嘛家族的尊稱。達賴喇嘛家族作為貴族,始于七世達賴時期。七世達賴的父親索朗多杰被清朝皇帝加封為公爵,從此凡達賴喇嘛家族都被封為公爵,并賜給大量的莊園和奴隸,成為西藏特殊的大貴族家庭。隨著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認定,亞谿家庭不斷出現。300多年以來,先后共出現過6個亞谿家庭,即七世達賴喇嘛家庭“桑珠頗章”、十世達賴喇嘛家庭“宇妥”、十一世達賴喇嘛家庭“彭康”、八世和十二世達賴喇嘛家庭“拉魯”、十三世達賴喇嘛家庭“朗頓”和現在的十四世達賴喇嘛家庭。

“第本”是尊榮顯貴僅次于金字塔尖“亞谿”的大貴族階層。這些家族的祖先,或曾立過大功,或是名門望族。屬于第本家族的貴族只有5家,其中高貴血統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時期或更早年代的有3家,在清朝發跡的有兩家。這5家分別是:1.拉嘉日家族,自稱吐蕃贊普后裔,居住在山南拉嘉日地區。2.吞巴家族,據說該家族是吐蕃時期四個著名的“公倫”(大臣)之一吞米·桑布扎即藏文創始人的后人。吞巴是該家族在拉薩宅第的名稱。家族自稱“拉讓寧巴”,“拉讓”是活佛居住地,“寧巴”為古舊。3.熱咯夏家族,也叫“多卡哇”。據說多卡哇是達隆酋長的后裔,與拉嘉日家族一樣是王室的后裔。熱咯夏是家族在拉薩宅第的名稱。4.多仁家族,噶錫哇是家族名稱,多仁是該家族位于拉薩宅第的名稱。家族創始人康濟鼐·索朗杰波是1720年驅逐準噶爾勢力的功臣,皇帝賜封貝子,委任為平息準噶爾事件后的第一任總理西藏地方事務的首席噶倫。5.帕拉家族,又稱“仲孜哇”,全名為“帕覺拉康”。帕拉是該家族最大的莊園之一。帕拉家族是從不丹移居西藏的一名僧人的后代,家族在延續過程中先后出過五個噶倫。

在大貴族階層中居于第三層的是被稱為“米扎”的家庭。米扎家庭的突出特點是該家庭內至少有一人現在或者曾經擔任噶倫一職。米扎家庭約有30多家,這些米扎家庭基本上掌握著各時期的西藏財政大權。主要的米扎家庭有“擦絨”“廈扎”“索康”“霍康”“阿沛”等家庭。

帕拉家族是西藏著名的貴族世家,屬西藏五大“第本”貴族世家之一,這些貴族世家地位僅次于歷代達賴家庭構成的亞谿家族。距江孜鎮不遠的班覺倫布村的帕拉莊園,以規模和實力,曾名列西藏十二大貴族莊園之列。歷經了特殊的年代,它仍完好保存至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以上的大貴族系列和普通的貴族家庭、僧侶貴族家庭一起,形成了西藏的貴族統治階層。這些貴族家庭,逐漸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社交禮儀,以此彰顯著他們與眾不同的高貴存在。在普通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的西藏,僅占人口5%的貴族,卻以莊園名稱或活佛封號等為姓氏。此外,為了提高、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貴族家庭之間常?;ソY婚姻,攀連門第,從而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直到20世紀中葉,西藏的貴族統治氣數才盡,這段歷史終于降下了帷幕。阿旺倫珠達吉撰寫的《秘史》里,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曾感慨道:“高貴的終歸衰微,聚集的終于離分,積攢的終會枯竭。今日果然!”這話用在西藏貴族階層身上,實是再貼切不過。

令人遺憾的是,由于西藏貴族統治的消亡才半個世紀,時至今日,在普通藏族人的心中,那段特殊的記憶猶未完全抹去。在西藏,等級觀念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古時內地曾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高呼,藏族亦有“只要男兒有本事,甘丹法座沒有主”的民諺。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佛陀“眾生平等”的理想,最終必將與現代文明的理念在雪域大地上殊途同歸,開花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凯里市| 叙永县| 陇川县| 裕民县| 景谷| 基隆市| 民勤县| 白河县| 怀化市| 长寿区| 大荔县| 油尖旺区| 阜康市| 桐梓县| 上林县| 邵东县| 江津市| 桃江县| 桓台县| 杨浦区| 宁武县| 施甸县| 汝南县| 兴仁县| 鄄城县| 会泽县| 体育| 海伦市| 旬阳县| 巴林右旗| 波密县| 济阳县| 阆中市| 呼玛县| 北碚区| 阿图什市| 新乡县| 民丰县| 双流县| 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