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改變一生的旅行(全新修訂版)
- 尼瑪達娃
- 2166字
- 2025-02-19 17:09:23
雪域奇葩藏醫藏藥
藏醫藥學的發展,大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苯醫”,主要靠放血療法、火療法、涂抹療法治病。此外,還有用熱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洗外傷消毒、用柏枝艾蒿熏煙預防瘟疫等土法。
關于藏醫藥的起源,有3種不同的說法,它們是佛祖賜予說、來源印度說和苯教創造說?,F在通常采用的是最后一種說法。
相傳公元前200多年,藏王聶赤贊布曾提出6個難題,一位叫孜拉嘎瑪躍德的人回答了其中之一,闡釋了毒可成藥、以毒攻毒的醫理。公元4世紀的拉妥妥日年贊時期,開始采用寒病熱治、熱病寒治的治療醫理,出現了著名藏醫師通格妥覺堅。據史料記載,通格妥覺堅已能夠在人的眼睛上開刀動手術。
吐蕃時期,在中原、印度、波斯醫學的影響下,藏醫有了很大發展。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了“治四百零四種病的醫方百種,診斷法五種,醫療器械六種,醫學論著四種”等,這批醫書被譯成藏文,取名《醫學大全》。赤松德贊時期,西藏出現了“四方名醫”“遠方九太醫”等名家,其中,玉妥·云丹貢布成就最大,被后世尊為藏醫始祖。

藏醫三因說掛圖?!叭驅W說”為藏醫學理論的核心。“三因學說”認為,人體內存在三大因素,即“隆”“赤巴”和“培根”。三大因素支配著七大物質基礎及三種排泄物的運動變化。當三者中的任何一個因素或幾個因素由于某種原因出現過于興盛或衰微的情況時,則會出現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治療需對三者進行調整,使其恢復到協調狀態。
玉妥·云丹貢布是吐蕃王朝時期最杰出的醫學家,曾擔任過贊普的御醫,是藏醫學理論體系的奠基人。他編著有30多部醫學論著,由此形成了藏醫的一整套體系。玉妥·云丹貢布總結編寫的《四部醫典》《實踐明燈》等醫學著作,至今仍是藏醫學的理論基礎。
《四部醫典》系統地論述了藏醫藥學的理論基礎、人體構造、生理功能、病因病理、診斷治療、藥物種類、服用方法及飲食起居、衛生保健、行醫道德。其中,提出的“三因學說”為藏醫學理論的核心。“三因學說”認為,人體內存在三大因素“隆”“赤巴”和“培根”。人的身體有七大物質基礎,即飲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人有三種排泄物,即小便、大便、汗。三大因素支配著七大物質基礎及三種排泄物的運動變化。在正常生理條件下,上述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保持著相互協調和平衡。玉妥·云丹貢布在《四部醫典》中總結出的血液循環理論,比英國人哈維提出的血液循環理論要早800多年?!端牟酷t典》后來又經過許多醫學家的注釋和整理,愈趨詳明。
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的第司桑結嘉措,為藏醫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于1689年和1703年完成了《四部醫典釋論·藍琉璃》和《醫學概論·仙人喜筵》,還組織完成了醫學唐卡掛圖79幅,這些唐卡掛圖成了藏醫藥學的形象化教材。其中的《人體胚胎發育圖》,描述了人體受孕、妊娠反應、胎兒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魚期、龜期、豬期”的順序,與脊椎動物、魚綱、爬行綱、哺乳綱和人類的進化順序驚人的一致。
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藏醫學也有一定的發展。曾出現許多著名的藏醫學家,諸如噶瑪吉美吉森格、喇嘛吉美赤列、太醫烏堅丹增嘉措、多吉堅贊、扎康基巧堪布強巴土旺、恰布巴當曲班丹、欽饒羅布大師等。
我們不難發現,許多藏醫藥大師同時也是修養極高的佛學大師。藏傳佛教與藏醫藥,從誕生到發展,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事實上,藏傳佛教五明學中的醫方明即為藏醫學。也就是說,藏醫為僧侶的必修課,許多寺院里都曾建有名為“門巴扎倉”(醫學院)的機構。僧侶行醫可以為眾生解除痛苦,相應地也為佛教的廣泛傳播起了巨大作用。
藏醫藥學在當今時代仍倍受人們青睞,其重要原因之一緣于它獨特的藥物來源和制作方法。藏藥主要取材于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共有2000多種植物、100種動物和80多種礦物可以入藥,其中許多藥物屬于青藏高原的特產,更有許多名貴藥物如天麻、冬蟲夏草、麝香、熊膽、貝母、三七、羚羊角、雪蓮等。在藥物應用方面,藏醫具有自采、自種、自配、自用藥物的優良傳統。藏醫學生必須隨師學習采藥、辨認藥材、炮制藥材及制藥。傳統藏醫對采藥亦有極嚴格的要求,如寒性草藥必須采生長在寒涼之地者、燥性草藥必須采長在陽光充沛之地者,甚至還要守候至適合的節令及時辰才采摘,以確保其藥性精華凝聚至濃。藏藥成藥的類型可分為湯劑、散劑、丸劑、藥露、酥油藥丸、煅制藥、藥膏、藥酒等等,劑型繁多,目前常用于臨床治療疾病的成藥達300多種。藏醫既有內服藥,又有外治法,常用的配方用藥少則二三味,如止鼻血的二味三棵針是由三棵針內皮和藏茵陳配成;多則上百味,如七十味珍珠丸由70味藥物所制,又如常覺漆木解毒丸由130味藥物所配成。一些著名藏藥對部分疑難病癥具有獨特的療效,如七十味珍珠丸對半身不遂、中風、腦溢血,芒覺丸對萎縮性胃炎,紅珊瑚丸對高血壓等,使這些藥物倍受進藏旅游者的追捧。

藏醫唐卡。藏醫藥古來有“有毒就有藥”的說法,其理論體系不同于中醫和西醫。藏醫的診斷,主要采用“望、問、摸”的方法,同時以“寸、關、尺”配屬五臟六腑,而且十分重視“尿診”。治療時除使用植物、動物、礦物等藥物外,還配以穿刺、放血等療法。
作為雪域高原的一朵奇葩,藏醫尤其是藏藥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無疑是值得我們珍視的。但傳統上巫醫和僧醫的身份重合,使做法事、占卜、禳災及開光、加持等儀式成為藏醫藥學的組成部分,妨礙了藏醫的良性發展。此外,藏藥重金屬含量普遍超標,亦為人所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