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國和周邊幾個國家不斷發生摩擦之時,燕國和齊國之間的戰爭也在繼續著。樂毅率領燕軍將齊國王室的勢力困在莒城、即墨兩座城中。
想渾水摸魚的楚將淖齒在殺掉齊湣王后不久,為王孫賈所殺。淖齒一死,齊國的大臣們開始尋找齊湣王之子,希望早日立他為王,使齊國盡快找回主心骨。齊湣王之子在哪里呢?這位王子名叫田法章,在父親齊湣王遇害后,改名換姓躲到了莒城,在太史敫家里做仆人。開始的時候,他根本不敢說出自己的身份。等過了一陣,田法章覺得形勢好轉一些之后,才站出來說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大家擁立他為齊王(齊襄王),堅守莒城以抵抗燕軍。
就在齊襄王駐守莒城之時,另一個厲害的人物在即墨登場了,他就是田單。田單是田氏王族的遠親。齊湣王在位時,田單擔任的是首都臨淄佐理市政的一個小官,并未被重用。后來臨淄被樂毅攻破了,田單逃到了安平。
在逃跑的路上,田單就已經感覺到,安平一點也不安全,估計用不了幾天就會被樂毅攻破。于是,他叫族人用鐵皮把車軸包好。沒過幾天,果然安平被攻破,大家都爭著出逃,可一到城門,就發生了擁堵事故,其他人都因為車軸相撞時被碰斷而無法離開,被燕國俘虜。只有田單及其族人因為車軸提前包了鐵皮,才得以順利沖了出來。之后,田單帶著他的族人們逃到了即墨。
當時,齊國只有即墨、莒城兩城未被攻下。樂毅開始對這兩座城發起攻擊,集中右軍、前軍包圍莒城,集中左軍、后軍包圍即墨。[5]
即墨大夫親自率軍去迎戰,結果戰死在城外。即墨大夫一死,即墨城中立刻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經過討論,大家推舉田單當將軍,帶領大家一起堅守即墨,抗擊燕軍。
樂毅本以為這兩座城應該沒有什么戰斗力了,沒想到卻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圍攻這兩座城一年了,都未能攻克。無奈之下,樂毅便下令解除包圍,退至城外九里處修筑營壘。
同時,樂毅還下令說:“如果城里的百姓出來,不要抓捕他們。如果碰到他們有困難,我們還要主動幫助他們。讓他們各操舊業,這樣才能起到安撫他們的作用。”
雖然樂毅政治眼光不錯,懂得用安撫百姓的做法來收買人心,可惜三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拿下這兩座城。
對于這種局勢,燕國國內看不慣樂毅的人暗自開心起來。本來他們就對樂毅拿下齊國七十余座城十分嫉妒,覺得樂毅對自己的地位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便希望能抓到樂毅的“小辮子”。
面對這種機會,這些人自然不會錯過,他們馬上對燕昭王說:“樂毅智謀過人,軍事能力出眾,他攻打齊國,只片刻之間就拿下了七十余座城。現在只剩下兩座城,他要拿下應該不成問題。可是現在他花了這么多年的時間,仍然沒有一點兒進展,目的就是想倚仗兵威恐嚇齊人,收買人心,然后自己在南面稱王。如今齊國人心已服,他之所以沒有行動,是因為他的妻兒都還在燕國。齊國的美女很多,只怕再過一段時間,他就會忘記自己的妻兒。那時,大王還能拿他有什么辦法?您還是得及早防備他。”燕昭王聽了,沒有作聲,而是下令大擺酒宴。在宴會上,燕昭王把那幾個講樂毅壞話的人叫過來,大聲斥責道:“先王倡導禮待賢才,并不是為了多得土地留給子孫。繼承人缺少德行,不能完成大業,而且使百姓心生怨恨。無道的齊國趁著我國發生內亂,蹂躪我國。寡人繼位以后,對此痛心疾首,廣納賓客,以求報仇。誰能幫寡人報仇,寡人便愿意跟他分享燕國的大權。現在樂毅為寡人大敗齊國,還占領了大片齊國的土地,毀了齊國的宗廟。按照樂毅的功勞,把齊國的土地都送給他也一點兒不過分。齊國原本就不是燕國的土地,要是樂毅當上齊王,從此跟燕國成為友好鄰邦,共同對付其他各國的侵犯,那才是燕國的福氣、寡人的心愿啊!你們怎么敢來挑撥寡人跟他的關系呢?”最后,燕昭王宣布將挑撥者處死。
殺完了挑撥離間的人后,燕昭王還給樂毅的妻子送了王后的服飾,給樂毅的兒子送了王子的服飾。然后,他準備了君王所用的車馬和上百輛屬車,派宰相送到樂毅那里,立樂毅為齊王。
樂毅面對如此厚禮十分驚慌,拜謝后連連推辭,還寫了一封信,請燕昭王收回成命,宣誓以死效忠燕王。
齊國人一看,覺得樂毅真是個道德高尚的人,都很敬佩他。其他各國的人也對樂毅很尊重,沒有人再來算計他了。
按理說,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樂毅拿下齊國最后兩座城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了,齊國滅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惜,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
燕昭王在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因病去世了。燕昭王一死,樂毅的好日子也馬上到了頭。樂毅能取得現在的成就,主要原因就是得到了燕昭王的鼎力支持。現在這個強力的后臺倒了,如果繼任燕王能繼續執行燕昭王的政策,那么樂毅還有可能拿下齊國。遺憾的是,燕國的新君是燕惠王。
燕惠王在當太子時就與樂毅有矛盾,只是燕昭王一直把樂毅當成寶貝,他不敢做出太出格的事情。燕惠王繼位后,樂毅的處境就變得微妙起來。
樂毅與燕國新君不合的事,很快便被田單知道了。田單知道,自己的機會,不,齊國的機會來了。于是,一個著名的反間計就此拉開了序幕。
田單派人跑到燕國,進行大量的謠言散布工作。謠言的內容是:齊湣王已經被殺死,樂毅卻一直攻不下齊國這最后兩座城池,主要原因不是樂毅沒有能力,而是他不愿意攻城。由于樂毅跟燕國新君之前有矛盾,怕得勝后回去被殺,所以就以伐齊為名,故意留在齊國,等時機一到就在齊國稱王。樂毅因為現在齊國百姓大多反對他,民心不穩,所以暫時拖延時間,只是圍著即墨等待。現在齊國百姓最怕的不是樂毅,而是燕國換別的將領前來帶兵。那樣一來,即墨就必破無疑了。
如果燕惠王能認真思考一下,肯定不會相信這個謠言,應該像燕昭王一樣把造謠的人統統抓起來砍頭。但是,燕惠王非常喜歡聽這樣的話,這給了他一個修理樂毅的大好機會。
于是,燕惠王沒有什么遲疑,立刻宣布撤換樂毅,派大將騎劫接管軍隊。接到這個消息后,樂毅沒有做任何抵抗,只是長嘆一聲,跟騎劫辦完了交接手續。
交接完成后,樂毅知道燕惠王肯定是容不下自己了,如果就這么回燕國,迎接他的只有大刀。在權衡利弊之后,他決定跑到趙國避難。燕國的將士看到燕國高層突然換掉樂毅,都很憤怒,不愿意跟著騎劫去打仗。
田單聽說燕惠王果然入了圈套,現在燕軍主將的旗號已經換了,哈哈大笑起來。當然田單也知道,自己的計策想要成功,光忽悠燕惠王是不夠的,還得讓齊國百姓以及城外的燕軍都蒙在鼓里才好。
田單的忽悠之計具體分為兩步。
第一步,田單對即墨城內的百姓下了一道命令:城中的百姓在用餐前,都必須先在露天的庭院里擺放貢品祭祀祖先。結果,即墨城內的百姓發現常會有飛鳥成群結隊地下來啄食貢品,他們都覺得很奇怪。其實當時各國連年征戰,鳥兒缺食,一見有東西可吃,不來啄食才怪。不過,那時的百姓們很少會想到這一點。
田單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立刻向百姓高調宣布,現在有天上的神仙下凡,傳授他打敗齊軍的方法。
有個士兵大聲說:“我也可以做老師嗎?”說完轉身就走。田單一聽,連忙起身,請士兵坐在向東的上座,然后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
這個士兵一看,覺得玩笑開大了,對田單說:“其實我是騙您的,我一點兒神仙的本事都沒有。”田單聽完后,警惕地瞅了瞅周圍,壓低聲音對他說:“我知道,你不用再說下去了。”
從此,每當田單要發出什么指示,都會宣稱是神仙老師的意思。就這樣,即墨城中的民心安定了下來。
第二步,田單對著燕軍又散布了一個謠言。
田單讓人到城外燕軍的駐地散布言論,說:“田單現在最怕的是燕軍把齊國戰俘的鼻子割去,然后讓他們在打仗的時候站在燕軍的隊伍前面。這樣做,即墨必然會被馬上攻克。”
這個謠言可信度極低,但是騎劫相信了。他真的下令士兵把齊國戰俘的鼻子割掉。即墨城里的人一見燕軍如此兇殘,都憤怒不已,拼命地堅守城池,唯恐被俘。
田單一看,城里的士氣果然提升上來了。但是,他覺得還不夠。于是,田單開始了第二波的傳謠。這次謠言的內容是,田單現在最怕的是燕軍挖齊國人在城外的祖墳,侮辱他們的祖先,這是最能讓人寒心的事了。
騎劫和之前一樣,對謠言又一點不加分析地采納了。在騎劫的授意下,燕軍紛紛拿起鋤頭鐵鍬,去挖齊國人的祖墳,并且焚燒死者的尸骨。
田單收到消息后,立馬組織即墨百姓爬上了城樓。大家看到燕軍的舉動涕泗交流,紛紛請求田單打開城門,讓他們與燕軍決一死戰。
田單看到即墨的士氣已經提升到了頂點,便親自拿起夾板鏟锨,跟士兵們一起修筑城墻。此外,田單還把自己的妻子姬妾全部編到守城隊伍之中,并且把全部食物都拿出來犒勞士卒。之后,他把即墨的老弱婦孺都集中起來到城頭守衛,而把城里的精銳部隊全部埋伏在了城下。
做好這些部署之后,田單派人去和燕軍談判,說即墨快守不住了,城中人請求投降。騎劫很高興,一口答應。
于是,雙方馬上談好舉行受降儀式的日子。燕軍圍攻即墨多年,這時聽說即墨要舉城投降,都很高興。
田單沒有被沖昏頭腦,他知道,現在燕軍的數量遠遠多于齊軍,如果雙方真的硬碰硬,只怕自己勝不了騎劫。所以,田單計劃讓燕軍的警惕性不斷降低。
于是,田單又在即墨城中來了一次緊急動員,請城中的人把家里的黃金都拿出來,最終征集到了一千鎰黃金,之后讓即墨城里的富戶送給燕軍,并一再叮囑燕軍:“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們進城之后,不要擄掠我們的妻子姬妾,讓我們能繼續平安地生活。”
燕國諸將大喜,就答應了。于是,燕軍上下更放松了警惕。
田單并沒有因為燕軍入套而沾沾自喜,而是沉穩地繼續按自己的計劃進行。他把城中的牛都集中起來,一共有一千多頭。之后,他給這些牛披上了用大紅綢絹制成的被服,上面都畫有五彩龍紋,再在牛角上綁好鋒利的尖刀,最后在牛的尾巴上捆上浸有油脂等的易燃物品。
做好這些準備之后,田單命人在城墻邊鑿了一些墻洞,然后在夜里把牛從洞里放出去。五千名精壯的士兵悄悄跟在牛的后面,點燃了牛尾巴上的易燃物品。尾巴被燒著了的牛痛得向前狂奔,直沖燕軍的大營。
燕軍都在沉睡之中,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他們驚慌失措。牛尾巴上的火光把夜晚照得通明如晝,燕軍只看到一群牛發瘋似的沖進來,被碰到的人非死即傷。他們又看到這些牛身上都畫了五彩龍紋,以為是神牛從天上下來懲罰他們,更加驚恐萬分。那五千名精壯的士兵此時沖了上來,奮勇拼殺。
與此同時,即墨城里的婦孺老弱們都敲著各種器具,大聲喊叫,與城外的吶喊聲匯合成驚天動地的聲浪。燕軍爭先恐后地四散奔逃。齊軍則瘋狂地屠殺著燕軍。騎劫也未能幸免,被當場殺死。
齊軍乘勝追擊,所到之處包括已經劃歸燕國版圖的齊國城鎮,全部歸順田單。田單的兵力日益強大,乘著軍威一路把燕軍趕到了黃河邊上,原來屬于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都被收復了。
之后,田單派人到莒城把齊襄王請回臨淄,處理齊國的政務。為了表彰田單的功勞,齊襄王重重賞賜了田單,封他為安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