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小動作讓秦昭襄王很生氣,他決定在蠶食三晉政策不變的基礎上,給楚國點顏色看看。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白起率領秦軍與趙軍大戰(zhàn),取得巨大的勝利,斬首兩萬人,拿下了光狼城。接著,司馬錯帶著隴西兵,從蜀地攻打楚國的黔中,并輕松地將其拿下,使楚國被迫獻出了漢水以北及上庸一帶。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白起再次伐楚,一口氣占領了鄢、鄧、西陵等地。
雖然秦國接連取得了對楚國的軍事勝利,士氣大漲,但是秦昭襄王知道,趙國還在一旁虎視眈眈。要是趙國趁白起對楚國用兵之時,突然反攻秦國,秦國還真的有點難于應對。想到這里,秦昭襄王就派使者去趙國,要求在黃河外的澠池舉行雙邊會晤。
幾年下來,趙國很多人都患上了“恐秦癥”,好不容易秦軍剛剛撤走,秦國的請柬又來了。趙惠文王想來想去,覺得還是不去赴約最安全。但廉頗和藺相如建議:“大王您若是不去赴約,就會顯得趙國懦弱又膽怯。”趙惠文王也明白不給秦國面子的代價,只得帶著藺相如前去赴約了。
廉頗把他們送到趙秦邊界上,對趙惠文王說:“從這里去澠池,來回行程最多三十天。如果三十天后大王沒有回來,請您允許我馬上立太子為趙王,斷了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
趙惠文王同意了這個提議。
秦、趙兩國君主終于在澠池會面了。雙方到底都談了些什么,做出了什么樣的合作協(xié)議框架,歷史上并沒有詳細記載,倒是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流傳至今。
某天,秦昭襄王邀請趙惠文王赴宴,酒興正濃時,突然提出請趙惠文王表演鼓瑟。趙惠文王沒有辦法,只得拿著樂器(瑟)演奏了一曲。那時,大家都認為吹拉彈唱是下等藝人才做的事,貴族根本不會碰。趙惠文王演奏過后,臉色很難看。秦昭襄王欣賞過后,臉色很燦爛。
當然,如果只是搞了一場惡作劇,后面的事情也許就不會發(fā)生了。哪知,秦昭襄王高興得有點過頭了,在笑著表揚趙惠文王技藝精湛之后,還叫來秦國的史官記述了一段文字:“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趙惠文王看到秦國史官認認真真地記在竹簡上,知道自己為秦昭襄王鼓瑟這一筆注定要被載入歷史了,心里氣得要命,覺得這個臉丟得更大了。
這時,藺相如登場了,他跑到秦昭襄王的面前,大聲說道:“趙王很早就聽說秦王您很擅長秦地音樂。現(xiàn)在請讓臣給大王捧上瓦缶。”
秦昭襄王一聽,差點兒大爆粗口。藺相如卻不管秦昭襄王的臉色,跑到邊上拿到一只瓦缶,然后跪到秦昭襄王的面前,大聲說:“瓦缶來了,請大王演奏!”
秦昭襄王當然不肯擊缶。藺相如早就猜到了,他冷冷一笑,大聲說:“現(xiàn)在臣離大王只有五步。五步之內(nèi),臣就可以頸血濺大王!”
秦昭襄王的衛(wèi)士們哪想到會發(fā)生這樣的事,紛紛拔出兵器,要砍了藺相如。
藺相如怒目而視,大聲呼喝起來,那些衛(wèi)士居然被他嚇得畏縮起來,不敢輕易行動了。
秦昭襄王一看,自己要是硬著頭皮不應,只怕藺相如敢立馬變成刺客,只得在瓦缶上敲了一下。
藺相如趕緊回頭招呼趙國的史官,讓他寫上:“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昭襄王雖然臉色難看,但事已經(jīng)至此,只好默默咽下了這口氣。
秦國的大臣們看到藺相如多次讓秦昭襄王丟臉,紛紛大聲喊道:“請趙王用十五座城向秦王獻禮。”
藺相如聽到后,立馬大聲回應:“請秦國用咸陽向趙王獻禮。”
秦昭襄王原本有心在宴會上羞辱趙惠文王一番,但都被藺相如化解了。秦昭襄王始終未能壓倒趙惠文王。而且,趙國此次前來并非毫無準備,廉頗陳兵趙秦邊境,對秦國虎視眈眈,秦國也不敢有什么太出格的舉動。澠池相會就在這種微妙的氣氛中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