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小城故事多

下面,我將借用“小城故事”的那句歌詞,擺一擺楊家坪、謝家灣和黃桷坪的老龍門陣,以及我在其間的一些城市坐標。

其實,楊謝黃不是一個小城,而是重慶城西南郊的一個區域。

我的出生地楊家坪,位于JLP區的東北部,是JLP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

楊家坪原是石坪橋、謝家灣和灘子口相鄰的一塊平地,有一條名叫“桃花溪”的小河,由沙坪壩石橋鄉的唐家堡經石坪橋流經此地,在魚鰍浩匯入長江。桃花溪全長14公里,是主城最大的次級河流。清康熙年間,此地因楊姓居民聚居而得名。那時,這里是農家田地,人煙稀少,交通閉塞,較為偏僻。

直到抗戰軍興,國府遷渝,兵工署第一工廠(原漢陽兵工廠)奉命遷建大后方。第一工廠選址在長江九龍灘岸邊的鶴皋巖,開鑿山洞,建筑廠房,于1942年建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洞穴兵工廠。

偏僻陡峭的鶴皋巖原來就是人煙稀少的荒郊野嶺,第一工廠從川外遷來后,日夜生產武器支援抗戰前線。從此,渾然天成的鶴皋巖上機器的轟鳴聲與雞鴨的啼叫聲相互交織,高大婆娑的黃葛樹和隱蔽山洞的車間大門相互交織,下班出洞的外地工人和擔糞勞作的當地農民相互交織,成了抗戰時期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漢陽兵工廠的遷入,創造了現代工業的傳奇,也使重慶九龍坡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邁出了第一步。而九龍灘與鵝皋巖,從此成為了九龍坡傳說與傳奇的交匯之處。

由于兵工廠遷建之故,鶴皋巖周邊居民便逐漸移居到了地勢較為平坦,水源較為豐富的楊家坪。楊家坪原本只有一條街巷叫鶴皋路(我父親第一次到楊家坪合伙經營的小相館就在鶴皋路上),周邊均為農家田地。隨著鶴皋巖搬遷來的居民急劇增多,楊家坪開始大興土木,迅速由原來的農業經濟形態因人口增多,房屋聚集而成為了城鎮經濟形態,使這一帶慢慢熱鬧起來。

1941年,楊家坪中部修建了一條長約200余米的新街,新街東北方向起于后來的楊家坪正街,西南方向連接兩年后修建的西郊路。戰亂年代,遷移的人常以原居住地命名現居住地,是為僑置。當時從鶴皋巖搬遷來的人們渴望來此后更興旺發達,即順其意在原地鶴皋巖“鶴”字之后掛“興”而命名為“鶴興路”,成為了揚家坪最早的市井老街之一(我就是出生在鶴興路路口父母單位分配的老屋里)。

楊家坪于1938年修建九龍鋪碼頭時,還沒有公路。最初的公路建設,起步于1939年在九龍鋪碼頭處修建九龍鋪飛機場。當時,為連接九龍鋪飛機場與重慶城里的交通修建的浮九(浮圖關至九龍坡)公路正好途經楊家坪。浮九公路于1943年建成通車并在楊家坪設有汽車站。

這條公路于建國后的1952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拓寬,在車行道中設了快慢車道和隔離帶,兩側人行道寬敞平坦,行道樹繁茂蔥郁,是當時重慶最寬的公路。1972年該公路改名為兩楊(兩路口至楊家坪)公路(既后來的“長江二路”)。

浮九公路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封閉的楊家坪與外界的交通。隨后,楊家坪又逐年形成鶴浮路、鶴九路。1943年西郊路建成,為連接重鋼的通道。楊家坪開始房屋大量集中、街道不斷擴展,人口漸漸稠密、交易活躍起來,逐步形成了集市。1944年在鶴興路口建萬壽場,每月逢農歷三、六、九趕場。但場名未被當地人接受,仍叫楊家坪。

建國后,從新中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楊家坪這個昔日重慶城西名不見經傳的小場鎮,真正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逐漸發展成為重慶直轄前的主要工業中心和商業中心之一,開始繁華起來。

上世紀50年代,楊家坪的交通建設方興未艾,基本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以楊家坪轉盤為中心,往東北的兩楊路沿中梁山支脈山脊線方向,經兩路口可達重慶城市的中心——解放碑;往西北的沙楊路走,經著名的古驛站石橋鋪,就來到嘉陵江南岸的文化區——沙坪壩;往西南的楊大路去,是十里鋼城——重慶鋼鐵廠;往東南的楊九路走,經灘子口成渝鐵路重慶南站和黃桷坪的重慶發電廠,公路的盡頭就是長江北岸的客渡和車渡混合碼頭——九渡口。作為傳統工業區的楊家坪能夠后來居上,發展成為重慶主城的五大商圈之一,印證了后來非常有名的那句話:“要致富,先修路?!?

上世紀50-60年代,國家開始在楊家坪及周邊的謝家灣、黃桷坪、五龍廟大力投資工業建設,很快便匯聚了中央在渝軍工企業國營建設機床廠、國營空氣壓縮機廠和重慶發電廠(“一五”期間蘇聯援建我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新華印刷廠等一大批國有企業。同時興辦教育,創建或遷建了重慶鋼鐵工業學校(現重慶科技大學)、西南工業學校(現重慶理工大學)、重慶電力工業學校(全國首批七所電力中等專業學校之一,現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西南美術??茖W校(現四川美術學院),美院成為當時全國五大美院之一,先后培養出許多世界級的藝術家,是重慶乃至中國的藝術高地。南鄰楊家坪的黃桷坪與五龍廟,也成為了九龍坡藝術與技術的融合之地。

上世紀70年代,楊家坪市政建設亦初具規模:隨著楊家坪數萬產業工人的入駐和各行各業服務人口大增,商業服務性建設隨之興建。在修建了仿蘇風格的建設電影院和重慶動物園的基礎上,又修建了大型菜市場和綜合體育場,原有的馬路和狹窄的伴街小巷,也拓寬了街道,泥濘的土路先后變成了石子路和柏油路,可通行汽車,馬路兩旁毫無規則的簡陋門面被一間間四五層樓高的新房店鋪所替代,楊家坪已逐漸發展為重慶主城著名的商業區。

上世紀80年代,楊家坪將正街街心花園改建成人行地下通道,由5條通道,1個環形大廳組成。中部設有水池,中央屹立著21米高的立柱,頂端安裝著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的杰作——10米高的“探索”紫銅雕像;大廳四壁鑲嵌的也是四川美術學院的作品——《時代·人生·我們》大型釉陶瓷壁畫,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釉陶瓷壁畫。80年代末,JLP區政府從長江南岸的李家沱遷來楊家坪下石橋,楊家坪成為了JLP區的行政中心。

上世紀90年代,楊家坪將眾多空置的地下人防工程被改建為楊家坪地下商場,這些原本陰冷的防空洞群開發成了買賣小商品或經營小吃美食的生意場所,每天從早到晚人潮涌動,圍繞轉盤的楊家坪五條主要街道都有出入口,是重慶最先開發的地下商圈,我那時工資金不高,一直是楊家坪地下商場的???,經常在下班后與三朋四友逛街時,順便到地下商場購買自己需要的物美價廉的小商品,見證了楊家坪地下商業的繁榮。

1997年重慶直轄,主城開始城市更新。JLP區為紀念香港回歸和重慶直轄,修建了“直港大道”,楊家坪商業中心從此連通了長濱路,直達長江岸邊。建設廠1988年分配給我的第一套一室一廚20幾平方米的福利房,就位于直港大道街口的團結路附近的工廠家屬區民主二村茶館與民主二村糧站之間。

通過陸續架通的一座座橫跨長江、嘉陵江的大橋,楊家坪先后溝通了與南岸、江北的便捷交通。在其后的十年中,直港大道曾是重慶四大美食街之一,后因停車位少和污水排放受限等問題而逐漸轉向九龍坡的巴國城。

巴國城于2003年在楊家坪西面幾公里的二郎開工建設,總占地面積350畝,包括230畝巴國城生態公園,建筑面積2542平方米的巴人博物館,12萬平方米仿古官式建筑,1條寬60米、長800米的餐飲街,2條寬8-10米、長300-500米古色古香的時尚酒吧街和文化藝術商品街(約1.8萬平方米),因知名品牌餐飲企業云集而成為重慶著名的美食街,被稱為重慶的不夜城,曾在2011年被評選為“中華美食街”。

但巴國城真正的核心不是美食,而是作為重慶根文化的“巴文化”的展示。從一座高15米,寬60米的仿古牌坊進入城內,1萬平米的巴國城廣場上,豎有巴人圖騰柱和300米巴國歷史名人長廊,運用近百個雕塑,地刻、走廊、牌匾、題字等藝術形式,全面展現巴國的歷史文化,最著名的是一座13米高的巴蔓子將軍雕塑。《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之季世,巴國有亂,將軍有蔓子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三千年前刎首留城、忠信兩全的那位以身殉國的巴將軍,其舍身取義的秉性和耿直剛烈的性格早已融入了巴人的血脈,《華陽國志·巴志》中對巴人有“其民質直好義”的評價。國內專門展示巴人、巴國、巴文化的“巴人博物館”,是潛心于文化尋根的巴史學界的研究基地,也是巴文化的教育基地。被先后授予“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AAA級旅游景區”“CQ市創意產業基地”“重慶歷史文化保護片區”等稱號。

作為JLP區地方志專家庫專家,我于2017年7月,受邀在巴人博物館作了題為“漢陽兵工廠的創建與遷移”的講座,借助詳實的史料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講解了重慶兵工抗戰舊址群的前世今生,精彩的講座贏得了陣陣掌聲,受到現場聽眾的熱捧。

2007年,黃桷坪涂鴉藝術街開街,全長1.25公里,共涂鴉建筑物37棟,設置雕塑小品20座,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涂鴉藝術作品群。

經過不斷投資擴容,傳統商圈的楊家坪及其周邊,一路升級到繁榮。

2008年,華潤置地(重慶)有限公司獲得了建設機床廠搬遷巴南后一千多畝廠區原址的房地產開發權。2014年,華潤公司開發的當時重慶僅有的三大國家五星級購物中心之一、奢侈品牌云集的萬象城,在曾經神秘的謝家灣建設廠原址落成,高聳入云的購物天堂萬象城,與重慶城西的楊家坪商圈融為了一體。

華潤公司也是一家中央直屬的大型國企,有及其鮮明的企業文化,在項目開發的幾年間,我受公司黨委指派,與開發商華潤公司就挖掘開發地塊的歷史底蘊方面進行了合作,以廠史專家身份加入文化項目組,由華潤出資,我提供資料與線索,報社記者策劃實施。2008年4月15日,《重慶晨報》第29版“城記”專欄,刊登了該報朱記者采訪原建設廠王副廠長和我的專版《毛澤東舉起建設廠步槍》。隨后兩天,又先后刊登了標題為《二十六年前,建設與雅馬哈艱難談判》和《外面日機轟炸——我在洞里造槍》的專版報道,達到了預期目標,提高了項目的品味,促進了項目的銷售。與此同時,作為九龍坡文物管理局邀請的文化專家,我還多次受邀參加政府主辦的項目會議,對開發項目區域涉及的原廠區山洞進行文物鑒定,履行文物保護的職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合肥市| 星座| 炎陵县| 灵山县| 施甸县| 莫力| 英吉沙县| 淮安市| 星子县| 彰武县| 疏附县| 芒康县| 雅江县| 南部县| 沅江市| 灵丘县| 合阳县| 通许县| 宜黄县| 拜城县| 安吉县| 娱乐| 黑水县| 丹阳市| 吉木萨尔县| 平度市| 宁晋县| 连城县| 凌海市| 临湘市| 巴楚县| 涟水县| 揭阳市| 石嘴山市| 丰城市| 陆河县| 碌曲县| 福鼎市| 婺源县|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