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心路歷程

黃瓜山的海拔并不算高,可山上的冬季,卻比山下的平壩要清冷許多。1977年臘月的一個夜晚,黃瓜山迎來了一場大雪。雪花紛紛揚揚,從第一天的半夜,悠悠然飄落,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氣溫也隨之降到了零度以下。

清晨起床,我輕輕推開房門,那漫天飛舞的雪花,瞬間讓我滿心歡喜。走出家門,只見自家房屋之上,堆積著厚厚的積雪,潔白而松軟;遠處的竹林與樹木,都凝結著素雅潔凈的冰花,宛如夢幻之境。極目遠眺,漫山遍野皆是銀白之色,這景致,實在是美得讓人心醉。

這是我下鄉之后所經歷的第一場雪,這般自然風光,在城市之中可是難得一見。那時的我,心底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沖動,大概是被這美景觸動,竟也有了幾分詩興。于是,我回到屋內,穿上厚厚的棉衣與絨褲,圍上那條胭脂色的長圍巾,懷著滿滿的興致,登上了院落后面的山坡,去盡情欣賞這如夢似幻的雪景。

天氣著實有些寒冷。寒風呼嘯著,像是帶著凜冽氣息吹響的口哨,在這風聲里,我的手指漸漸被凍得麻木,整個人都被涼意包裹著,周身涼颼颼的。天空中,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腳下的積雪發出細微的吱吱聲,我在這冰天雪地中緩緩前行,一邊走,一邊在心底默默構思著詩句,渾身直冒酸溜溜的迂腐習氣。

待爬上那被白雪覆蓋的坡頂,四周一片靜謐,仿若時間都在此刻靜止,空氣里滿是清新的味道,令人心曠神怡。我不由自主地伸直雙臂,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剎那間,思緒也如同那紛飛的雪花,飄向遠方。

正當我沉浸在這無邊的遐思之中時,遠遠瞧見幾個身形瘦小的農村女孩,從那銀裝素裹的山野間走來。看她們的模樣,大概也就六七歲左右,大多身著一件單薄的舊棉襖,下穿粗布長筒褲,洗得泛白的解放膠鞋里,墊著些許稻草,連襪子都沒有穿,被凍得通紅的臉蛋在寒風中格外顯眼,小小的身軀止不住地顫抖著。她們背著竹編的背兜,雙手攏在衣袖里,縮著脖子,在風雪中艱難地穿梭。在這滴水成冰的季節里,竟沒有看到有誰因寒冷而發燒感冒。

抬眼望去,世界被皚皚白雪包裹,一片銀裝素裹,本應是美不勝收的景致,可剎那間,我竟沒了半點作詩抒情的興致,滿心索然,腳步拖沓地返回屋內。城市與農村的天壤之別,讓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忍不住捫心自問:倘若我生于農村,長于這片鄉土,又會是怎樣一番人生?還會像此刻這般,處處埋怨生活里的一切都苦不堪言嗎?

這樣帶著粗糲感的啟迪,是無法從教科書上獲得的。

所幸,知青歲月里那些難以想象的勞動艱辛、生活磨難,并沒有白白經歷。在那片土地上,我揮灑過汗水,熬過無數個艱難的日夜,即便如此,也并非一無所獲,那些在艱難中沉淀的思想,成了我生命里寶貴的財富。

那是1977年暮冬的一個午后,天空像是被一層昏沉的紗幕所籠罩,一陣細密的雨滴毫無征兆地飄灑而下,轉眼間,便將正在坡上維修水渠的社員們淋成了落湯雞。我和眾人落荒而逃,一路小跑了約莫二十分鐘,才渾身濕透地回到家中。換上干爽的衣物后,只覺疲憊如潮水般涌來,我一頭栽倒在床上,蒙頭沉沉睡去。

是夜狂風大作,雨腳如麻。臨近半夜,我從睡夢中醒來,只覺周身寒冷,腹中饑餓,頭疼欲裂,口中干渴難耐,似是發起了高燒。我緩緩掀開被子,坐起身來,用腳在床前摸索著找到鞋子,隨后劃燃火柴,點亮了那散發著昏黃光暈的煤油燈,想去倒些開水。然而,搖晃熱水瓶時,才發現里面空空如也。無奈之下,我只能從水缸里舀了半瓢冰冷刺骨的涼水,一飲而盡,而后又躺回那冰冷的床上。

凌晨時分,高燒愈發嚴重,我在迷迷糊糊中再度醒來。外面的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著,雨滴輕輕敲打著窗欞。我望向窗外黑洞洞的天空,暗夜無邊,一個徹骨寒透的冬天幾乎看不見盡頭。一種對未來感到迷茫與憂慮的情緒,如一張無形的大網,悄然將我籠罩。

雖說從城市下鄉的知青在身份上是等同于農村農民的。不過,知青的根不在農村,知青的歸宿也不在農村,國家在政策上還留有知青回城的口子,這就是下鄉知青和當地農民的區別所在。知青們于是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拚命想抓住那虛無飄渺希望,期待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要實現回到城鎮就業的期待遙遙無期,這就是令人苦惱的現實。

我直面自己的內心需求,帶著無助與絕望與自己對話:我需要機會、需要實現、需要成就、需要價值,我的需要誰能滿足?凡此種種都沒有著落,我在內心吶喊:誰能告訴我,在看不到渡船的渡口,過河的人還能等多久?

我想起了我在一本書上讀到的一個故事:有個作家丟了塊表,他心急火燎四處尋找,可怎么也找不到。幾天后的一個深夜,他安靜地坐在書桌前寫作,突然隱約聽到了滴答滴答的聲音,于是,丟失的表找到了。這個故事的提示是:焦慮與目的呈負相關。我們越是焦躁地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但處于那樣的環境,要平靜下來絕非易事。我嘗試著慢慢放下那些縈繞心頭、略顯不切實際的憂慮,心底隱隱覺得,實在不能再這般虛度光陰了。回想起過去的這幾個月,我身處相對封閉、發展落后的鄉村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農民生活的不易。他們每日不辭辛勞,從早到晚,臉朝黃地背朝天,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不過是為了獲得好收成,過上溫飽的日子。可生活再苦再難,他們也從未有過絲毫抱怨,始終堅韌不拔;即便希望看似遙不可及,他們依舊默默耕耘,毫無怨言。他們的生活態度,讓我深受觸動,也讓我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

知青們遠離了城市里優越的生活條件,背井離鄉來到農村插隊落戶,生活環境可謂一落千丈。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面對困難重重,出路何在?不禁讓人思考。我想,答案其實就在自己身上,關鍵在于我該如何去思考、去應對。仔細想想,困難本身或許并沒有那么可怕,重要的是我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雖說我無法改變當下的環境,但我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當我試著以樂觀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時,那些原本看似難以忍受的艱難,似乎也變得不那么難以接受了。

捋順了思路之后,我想通了一件事:時代在前進,我不能只在祈禱中生活,在困苦中沉淪,在逆境中崩潰,我需要對社會的發展變化做出反應。在農村連初中生都是高學歷的情況下,我這個受過10年教育的高中生,到農村來的意義不能僅僅學會農村里的農民那種默默無聞的承受和忍耐。奮斗是奮斗者的天性,只不過方式各異而已,看來除了奮斗沒有退路可言。

在黃瓜山那個風雨如晦的冬夜,感冒的我心中泛起層層漣漪,有了一個了不起的感悟:或許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換個說法,過往已然成為過去式,無論曾經經歷過什么,對于當下的這一天,似乎都難以再產生直接的影響;而未來呢,它太過遙遠,充滿了太多的未知與變數,以個人的力量,似乎很難去左右它的走向。我想,我應當下定決心,好好珍惜當下的時光,就如同毛主席曾說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有時候,從決心到決定的距離非常遙遠;有時候又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下鄉僅僅半年多的那個凄風苦雨的寒夜里,我覺得是該當機立斷作出決定了,沒時間磨蹭了。這并非是因為高燒讓我頭腦發昏,而是在經歷了種種磨礪之后,心智得到了成長的體現。這個感悟最大的意義,或許不在于這個決定本身,而是它為我的思想注入了一股力量,一種不甘于現狀、奮勇向前的奮斗精神。

《論語》中講:“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少說那些空洞的話語和不切實際的大話,在實際行動中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決心,這是從古至今人們為人處世所遵循的原則。而我選擇即刻行動起來,也為自己日后的成長默默埋下了伏筆,奠定了基礎。

天亮了,住在隔壁的生產隊會計來敲門喊我出工。知道我發燒后,會計的老婆為我熬了一大碗草草藥,又吃了大嫂送來的苞谷粑,蒙頭一覺睡到下午,我感到全身輕松了許多,但心里似乎更加郁悶。我筋疲力盡地爬起床,燒火煮飯,吃完飯后天已經黑了。

我輕輕點亮了那盞煤油燈,在搖曳的昏黃燈光中,翻開了下鄉之后記錄的日記。看著那些文字,思緒不由自主地飄散開,心中思索了許多,而縈繞最多的,便是“天道酬勤”這四個字。我心里清楚,再完美的計劃,若沒有行動去支撐,最終也不過是鏡花水月,一事無成。就目前而言,我想實現自我救贖,唯有即刻將心中的愿望化作實際行動,至于這一番努力能否收獲成功,或許也只能看命運的安排了。

說起來,我上面講了這么多廢話,其實絲毫沒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意思,不過是些無病呻吟的家常話而已。大家讀到這里不妨做個見證,在我的青少年時期,確實沒有那種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高遠覺悟,也未曾有過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的宏大抱負。我只要我想要的,我只做我能做的,我只不過想花力氣做更好的自己。畢竟在現實的磨礪中我漸漸明白,人只有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曾經遭受的那些蔑視與忽悠才會消散不見,取而代之的,將會是他人的巴結與尊敬。

我提起筆來,打開日記本,將自己定下的知青生涯的兩個基本任務洋洋灑灑地記在備忘錄里:

任務之一:堅持下鄉的本質要求,就是在艱苦的勞動中強健筋骨,磨練自己的意志,讓身體更健康。

勞動是人消耗大腦、肌肉、神經、手腳等生理能量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反映著人與自然的關系。為解決冬天的活路少,空閑時間多的鍛煉身體問題,我特地到采石場請生產隊的石匠幫忙,打了一副石啞鈴和石鎖。從此聞雞起舞,到屋后的竹林里舉啞鈴、甩石鎖。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規律的體育鍛練,有助于人格的完善和建立正常的價值判斷。還能緩解壓力,增強心理健康。這是其一。

任務之二:在農村,我除了勞動,如果還能做點什么事,那就是讀書了。我打算把靜心讀書作為放眼長遠的一項修為,通過閱讀增加知識儲備,提升學問品性。

拿破侖說過:“世上有兩種力量:刀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刀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道理是這樣的,人人都知道。可從知道到做到,并不是人人都有這種意愿跟這個能力。好在我嗜書如命,我還記得書上講的“知行合一”,遂決定另辟蹊徑,通過書籍觀察社會,思考人生,以知識提升自身的涵養和能力,以能力應對未來的挑戰。

但問題來了,我有愿望也有時間,但農村書報很少,不容易找到需要的書讀。

要說的話,讀書是普通人也消費得起的“高消費”,可說起來你別不信,那時的農村,能讀之書屈指可數。既然沒法按照興趣愛好開一個量體裁衣的書目,那就開卷有益,管他正統也好閑書也罷,手頭有什么書就讀什么書吧。從此,算是進入了唐代顏真卿描述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那種讀書人的狀態。

略為不同的是:我當知青時的作息時間,早上的時間一般分為兩種情況:農忙時期早飯前后都要按照生產隊的安排忙活路;農閑時期則將鍛煉身體嵌入早飯前的時段。所以讀書主要安排在晚飯后。在鄉下,晚上的時間多半屬于自己的天地。

夏天的晚上,忙完坡上的農活后,只要有時間,我就泡一壺黃瓜山茶,手持一把樸扇驅趕蚊蟲,坐在即是餐桌又是書桌的簡陋方桌旁,點上一盞煤油燈,在搖晃的油煙熏烤下,少則幾十分鐘,多則幾個小時,記完日記后便開始孜孜不倦的閱讀。每當捧起書本,生活的節奏似乎也慢了下來。

冬天要相對麻煩一些。天冷時,破舊的屋子四處漏風,周身冷得很,尤其是雙腳凍得受不了,只好披件棉衣坐在被窩里看書。床邊的方桌上依舊點著煤油燈,放一支鋼筆隨時在書頁上做記號,床上枕邊的圖書不時與提包里私藏的圖書進行更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饶阳县| 通城县| 中阳县| 宁陵县| 蒙自县| 上杭县| 株洲县| 剑阁县| 内江市| 象山县| 辉南县| 通榆县| 八宿县| 饶河县| 报价| 孝义市| 临潭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宁都县| 清流县| 区。| 余庆县| 漳浦县| 门源| 沙洋县| 北票市| 铜山县| 四会市| 定结县| 鄂托克旗| 乌恰县| 叙永县| 阿拉善盟| 靖安县| 永仁县| 贵南县| 湘潭市| 临沧市| 麻阳|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