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復校,國民政府于8月6日將北大學院改為國立北京大學。
1930年,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長、蔡元培先生的高足、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長的蔣夢麟開始執掌北大,翌年1月正式就職。
1931年,北大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立合作研究特款。動工興建新圖書館、地質館、灰樓學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場;理科各系設施得到相當的改善。
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實驗室40多個,擁有實驗儀器6716件、標本15788種、藥品及實習用具3100多件,設備條件居于全國高校前列。
1930年到1936年的7年時間里,蔣夢麟先生一直掌握著北大之舟的航向,竭盡所能。這段時間被譽為“北大中興時期”。
陳大齊
本校自創設以來,今年已經是第三十一年了。就個人的生命講,過了三十歲,已漸入中年時期。至于學校,壽命悠久,非個人所能比擬,所以雖到了三十一歲,至多還不過少年時期,其不能脫離稚氣,自是當然的。然自蔡孑民先生來長本校,十余年來,本校對于學術思想方面,有了不少的貢獻。因此之故,在國內學術界頗蒙推許,即在國際之間,亦復小有聲譽。本校在少年時期能獲得這樣聲譽,雖不敢自矜自滿,然總覺得是一件異常榮幸的事情。現在年齡一天一天的增加,自應格外努力,毋令人發生“幼而了了,長未必佳”的感想。所以我們今后的責任,在于力謀保持過去的光榮,不但勿使失墜,并且要發揚而光大之。
怎樣方能保持過去的光榮,并且發揚而光大之呢?自贊自詡,是沒有用處的。空言宣傳,也是沒有用處的。學校的光榮不是口舌所能爭,必須拿出實在的成績來,方足以取信于人。所以本校要想保持過去的光榮,并且發揚而光大之,唯一的方法只有在學術上努力做出些成績來。大學本是研究高深學問的處所,大學的職務本在于發揚學術,所以大學想要獲得聲譽,自應在學術上努力。假使舍卻了這條正道,而到旁路上去求,恐怕愈迷愈深,不但達不到目的,終且適得其反。本校前此之所以獲得光榮,也無非是在學術上努力的結果。而在學術上努力,要孜孜矻矻埋首苦攻。學術這塊土地上是沒有捷徑的。偷懶取巧,不肯多走路的人一定不會升堂入室。學問要從苦攻中得來。不入虎穴,得不到虎子,不刻苦用功,得不到深切的學識。自己貪舒服,不肯苦攻,而專思他人苦攻來供給我,這算不得學術上的努力。空喊求學的口號,不作切實的研究,也算不得學術上的努力。
本校各學系的學科大抵是理論科學,不是應用科學。就學問的本質和發展講,原是為學而學,并非為用而學。為用而學,學問不易成就,實用亦受影響。為學而學,學既成就,自能施諸實用。故自然科學不發達的國家,不能有充分的物質上建設,社會科學不發達的國家,不能有精神文明的發皇。理論科學確是應用科學之母。中國當此物質精神兩俱凋敝,亟侍振興之時,正宜從理論科學方面培植基礎,以資他日之發展。若忽略了這一層,則無源之水,其流不長。本校是研究理論科學的大學之一,所以對于新中國的建設,負有重大的責任。新中國物質精神兩方面的建設能否成功,要看我們的研究有否成就。而我們的研究能否有成就,要看我們在學術上是否努力。我們之可以貢獻于國家的是學術,我們之所藉以盡國民義務的是學術之研究。我們對于國家的責任愈重大,我們可以獲的光榮的希望也愈濃厚。我們果能在學術上努力,有所成就以貢獻于國家,則本校之光榮自可日增月盛,前途無有限量。
要研究學術,自不能不有相當的工具。本校圖書儀器標本等種種設備,比起規模宏大的外國大學來,誠然簡陋不完,令人增愧。然在國內各大學中,以歷史較長,逐漸增置之結果,尚不失為設備最豐富之一校。我們當然不以此自足,當然不愿久安于現在之簡陋,而不謀將來之擴充。惟雖簡陋,在國內各大學中既較完善,且為他校所羨慕,我們自不可不盡量利用,努力研究,以期無負此雖簡猶豐之設備。若并此現有之設備而不能盡量利用,則雖謀擴充,行見圖書束之高閣,儀器置諸塵封,雖有亦無而已。故我們對于本校現有之設備,一面固須努力擴充,一面尤宜盡量利用。在設備未擴充到理想的程度以前,不要自矮,以為設備太簡陋,不足以作充分之研究。要知有一分設備,即可作一分研究。且在設備未盡完善之際,能做出相當的成績來,豈不是一件更有榮譽的事嗎?
總之,本校既有過去之光榮歷史,斷斷不可辱沒了它,我們應當負起責任來,竭力保持,并且要發揚而光大之。保持發揚之道,不可對于過去之歷史自滿自詡。自詡則驕,驕則懈,自滿則止,止則不進。故真欲保持過去之光榮而發揚之,應時存戒懼警惕之心,抱勇往直前之志在學術上向前猛進。不虞之譽不易幸獲的,即使幸獲了,也是不能長久的,所以我們總須在學術上切實下一番苦功,做出一點成績來。否則便保持不住過去的光榮,更何發揚光大之可言。我們今后的責任異常重大。所愿在蔡先生指導下,合全校之力,專心壹意,努力學術,庶幾足以我們的責任。
(原載1929年 《北京大學卅一周年紀念刊》。)
陳大齊(1886—1983),浙江海鹽人。哲學家、心理學家。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代理校長等。中國近代心理學研究與教學的開創者之一。1917年在北大創建我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918年出版中國第一本大學心理學教材《心理學大綱》。著有《現代心理學》《哲學概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