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心:曾仕強說修己安人之道
- 曾仕強
- 535字
- 2025-01-21 16:33:10
傳統社會齊、治、平都是立業的外在表現
人生就是從不能獨立走向不了了之的歷程。從這一角度來看,人人都一樣,并無不同。
人要活下去,樣樣都需要學習,而且學習的范圍十分廣泛,學習的時期也擴大到終生。學習什么呢?學習好好生活,活得體面,而且活得有情。
活得體面而且有情,就應該修身,也就是修治自己。
修治自己,要表現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項目上,以求安人,才能夠確保修己的效果,使自己得以心安理得地死去,不致心有悔恨而死不瞑目。
那么,立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難道職業生活并不重要?事業的奮斗與志業的追求,也都無關緊要?
古代農業社會,人們但求自給自足,并沒有什么就業、創業的念頭。所謂事業,應該是治國、平天下的某些表現。這一切活動,實際上都是為了修治自己。不過是通過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來完成自我修治罷了。
所以《大學》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如果不能夠修身而亂掉根本,還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鏈 接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主旨:說明無論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應該以修身為本。
解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應該先把自己修治成為一個不肯為惡的人,然后以不肯為惡的心態來管理他人或者接受管理,這樣才可能修己安人,達到修、齊、治、平的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