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激勵藝術
  • 曾仕強
  • 1244字
  • 2025-01-21 16:41:46

站在不激勵的立場來激勵

激勵不好,不激勵也不好,這是兩難(如圖1-5)。

圖1-5 激勵的兩難

人性既不像X理論所描述的“天生懶惰,討厭工作”,也不像Y理論所寄望的“經過適當激勵,人人均能自我領導,并且具有創造性”。人性可塑,但是也有其限制。不激勵不足以調適員工的行為,而激勵也無法完全改變員工的行為。特別是不平的心理,更是激勵的一大阻礙。

最好的辦法,便是從根本上改變公平的觀念。管理者坦誠說明“我只能夠公正,卻很難保證公平”,因為管理者自己強調難保公平,員工就不會用不公平來批評他。得到獎賞不感激,未得獎賞不服氣,完全是管理者認為自己完全公平所招致的惡果。公正未必公平,是解開兩難的觀念突破。

一般人的錯誤,說起來十分可笑,竟然是把公平視為常態,認為激勵應該公平,甚至于要求激勵必須公平,以致自食其果,引發不公平的感覺。

實際上,不公平才是常態,公平反而是一種特殊的心態。一種激勵措施,居然被大家視為公平,不是這個組織太專制了,大家敢怒不敢言,不敢明白地表現出來;便是這種措施太寬松了,大家毫不費力就能夠獲得激勵,而且所得甚豐,遠遠超過大家的預期,一時間覺得十分公平,當然沒有什么怨言。這兩種情況,其實都不合乎激勵的原則。

激勵和溝通、領導一樣,都會產生兩難。不做不行,做也不行。把公平的觀念擺在一邊,用合理的不公平來取代,應該是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

激勵從兩難開始,才能夠兼顧激勵與不激勵。換句話說,應該激勵的人,才給予激勵;不應該激勵的人,不必給予激勵。同樣地,應該激勵的時候,才能實施激勵;不應該激勵的時候,實在不能激勵。

激勵不可過分,以免“慣壞”了員工,無以為繼;或者“鼓脹”了員工,造成長期疲憊。激勵應該合理,目的在有效調適員工的行為。

一般來說,激勵是為了改變員工的行為。我們對于人的行為能否改變,實在存疑,因為一個人幼年時期所養成的行為,常常會伴隨其一生,到老都難改變。激勵大概只能調適人的行為,使其符合預期的目標。調適和改變的差異在于多少不同,就是不存心完全改變他,僅希望其稍作調整。調整并不是改變,也不是不改變,而是改變到好像沒有改變一樣。

怎樣兼顧激勵與不激勵呢?說起來相當簡易,那就是“站在不激勵的立場來激勵,以求得合理的激勵”。

站在激勵的立場,相當于凡事都要激勵,很容易掉入討好員工的陷阱。員工是不能夠討好的,把員工寵壞了、慣壞了,時時等待激勵、事事期待激勵,把價值觀扭曲了,等于害了員工。

站在不激勵的立場,便完全放棄激勵,這是二分法的思維,對管理者極為不利。不激勵包含激勵在內,表示“不可不激勵,不可亂激勵”的意思,比較容易找出激勵與不激勵之間的平衡點,采取合理的激勵措施,因而產生良好的激勵效果,其要點如圖1-6所示:

圖1-6 兼顧才能突破兩難

本節小結

激勵不好,不激勵也不好,這是兩難。怎樣兼顧激勵與不激勵呢?那就是“站在不激勵的立場來激勵,以求得合理的激勵”。

思考

1.你認為到底是應該激勵還是不激勵?在工作中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2.激勵常常引起不平之鳴,原因何在?

3.怎樣處理激勵的兩難,做到合理激勵?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平陆县| 通化县| 曲靖市| 祁东县| 天津市| 望谟县| 咸丰县| 渑池县| 尼勒克县| 常熟市| 灵川县| 阿瓦提县| 垦利县| 文水县| 高邑县| 柳河县| 南丰县| 清流县| 兴山县| 明溪县| 兰考县| 五大连池市| 东阿县| 富源县| 察隅县| 卢龙县| 定日县| 兴安县| 泽库县| 龙门县| 夏河县| 拉孜县| 安龙县| 云南省| 泽州县| 当涂县| 启东市| 黄大仙区| 江陵县|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