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功:曾仕強說管理的功夫
- 曾仕強
- 2222字
- 2025-01-21 16:35:19
設法加強預測力的培訓
加強判斷力、預測力,有幾種方法。
第一種,要養成經常反省的習慣。一個人做了一件事情,如果不去檢討,那他始終沒有經驗。做過的事情,經常檢討,就會累積一大堆經驗。我們每天都很忙,忙的時候碰到問題自然會解決,解決完以后有沒有想過“我這樣做對不對,還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或者“我下次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會不會有更好的方法處理”?如果有這種習慣,那這種人一定會累積很豐富的經驗。
第二種,要加強對身邊事物的觀察,用關心來提高感受力。判斷就是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地方,換句話說,大家都看到大的,你能夠看到小的,大家都看到多的,你能夠看到少的。對任何事情你都要真心地投入,仔細地了解,別人認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不草率對待,那么你的判斷力一定比別人強。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張,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人的生活如果過于緊張,就會麻痹掉,對什么事情都沒有敏銳的感覺。所以我們要小心,最好的方法是放松一下,回來以后會發現自己的敏銳力強了一點。
第三種,要活用情報,培養對未來情勢的透視力。我們經常看報,不曉得你看報是從哪里看起的。如果從第一版看,那你的判斷力很差,因為第一版的內容都不是新聞,凡是登在第一版的,多半其他的媒體也會登。看報要由下往上看,看人家不想看的地方,即小道消息。小道消息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它一定有些根據。你看出它的根據,并把假的信息去掉,這就是對未來線索的最好掌握。
第四種,加強危機培訓,也就是有什么危險你能夠預先知道,這種培訓在于提高預防的判斷力。中國人很喜歡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你覺得以后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就要考慮到,一些突發的事情、偶發的事情,這些還是要加以注意的。很多事情最好不要在問題發生以后才來解決,而是在問題還沒有發生或者剛剛要發生的時候就解決比較保險。西方人的習慣是,一切要有資料,弄清楚了才會采取行動。如果我們也這樣做,就是非常危險的。在等資料的時候,時機就錯過了。我們不管有沒有資料,看到了就處理,這樣在爭取時效方面就會比西方人強,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會落后。
我們常常講先下手為強,如果要等資料,不敢下手,根本沒辦法做事。當然對突發或偶發事件,我們不應該輕視,哪怕一句話,都要小心,以免產生不好的后果。舉個例子,假設一個顧客去一家商店買東西,而顧客要買的東西店里沒有,店員應該如何應對。說沒有,那顧客的感覺是,這個店太差了,什么東西都沒有,還好意思開在這里。所以店員不能說“沒有”,而要說“昨天剛剛賣完”,或者說“今天上午才把最后一個賣出去了”。這就是一種很機警的反應。
第五種,要善用時差,靠時差來賺錢。我每天早上起來要看新聞,看今天華爾街股票到底是漲還是跌,就可以想到國內的情況怎么樣,這叫作時序的比較法。一天24小時當中,總有人不睡覺,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清醒的人做了什么事情,我們在清醒的時候參考一下,就可以掌握到未來的情勢。
第六種,養成客觀的態度,以第三者的立場來考慮。人不可能完全客觀,假定有一個人說“我這個人沒有別的長處,就是非常客觀”,那我們聽了以后,心里一定認為這個人主觀到認為自己很客觀,那根本是非常主觀。所以我們只能盡量客觀。所謂客觀,就是拿第三者的立場來考慮,不要一廂情愿。中國人常常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個人經常看不清楚自己的處境,弄不清楚自己的困難,這個時候如果能夠離開自己,以第三者的立場看問題,他很快就會了解。
第七種,由企業內部尋找未來的市場。有很多人總覺得市場要到外面去找,實際上企業內部就隱藏著很多未來的市場。有很多從業人員不會設計,可是他們看到我們的產品以后有很多意見,如果我們說他們不懂,就錯失機會。如果聽聽他們的看法,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再通過專業的設計人才,說不定可以開發出很好的產品。與其到外面去找—當然這是必要的—不如在里面也稍微找一下。因為這些在現場的人,對我們的產品已經相當熟悉,熟能生巧,自然能想出新點子來。
第八種,養成大小兼顧的態度。有人只看到大的沒有看到小的,有人只看到小的沒有看到大的,那都不太好。我們中國人講一葉知秋,就是要能夠從最初發生的微小狀況來判斷,你就可以知道整個大局是怎樣演變的。我們看電影,老覺得諜報人員很活躍,到處跑來跑去。那是假的,真正的諜報人員一定要隱藏自己,怎么敢讓你看出他們是諜報人員?他們會暗中分析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的一些資料,看里面的微妙變化,從蛛絲馬跡里面找到大的趨勢。
第九種,要注意微小的變化來培養高度的警覺。任何大事發生之前,都會有細微的征兆,比如地震之前,動物都會有特殊的反應。詳細觀察動物有無特殊的反應,可以作為判斷地震的依據。
第十種,不斷地自我培訓。人要自我培訓,如果碰到一件事情沒有什么把握,想來想去不了解,那么就會作預測,預測完要把成果寫下來,事后要追蹤,以后就知道當時預測的偏差在哪里,怎樣把它扭轉過來,這樣就可以累積判斷的經驗。
我們都很喜歡了解未來,一般人憑直覺了解未來,直覺是經驗的累積,預測力和計劃力互為表里。一個人有很好的計劃力,預測力一定很強。我們要預測什么呢?
預測趨勢。今后事態怎么演變,有什么趨勢,如果能夠掌握的話,則對我們非常有利。
預測循環。預測事情將來發生的概率有多大。
預測影響。某件事情有沒有可能發生,發生以后可能牽連什么事情,有哪些影響。
預測競爭力。掌握了趨勢以后,要看看它的循環期有多長,影響力有多大,再預測一下對我們的競爭到底有多大的幫助,我們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