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五種沉默類型,破解對方意圖
我們常常會遇到被要求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情況。在情況不清、問題復雜的情形下,“誘惑式問題”會變成陷阱,回答不得當,不僅會顯得輕率,還可能被誤解為針對別人。
這時候就可以用沉默代替回答。這時的沉默就像放了一個煙幕彈,可以保護自己,讓別人無法洞察自己的態(tài)度。這里的沉默體現(xiàn)了溝通中的殺傷力,可以讓對方在你沉默的時間里平復自己的情緒,對事情進行一番理性的思考,最終理解你的意圖,繼而改變態(tài)度。
沉默有很多種,不同類型的沉默作用不同,所以學會用沉默溝通術的同時,也要學會解讀別人的沉默,以避免造成損失。
在職場上如何用不同類型的沉默策略呢?
馮蕭的經(jīng)歷可以作為很好的參考。
案例
馮蕭的第一次沉默——懷疑型沉默
喬文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活動策劃人員,在公司工作有兩年了,一直兢兢業(yè)業(yè)。馮蕭和喬文處于同樣的崗位,兩人入職時間接近。喬文為人直爽,喜歡表達,溝通能力很強。馮蕭話不多,心思縝密,做事沉穩(wěn)。
有一次馮蕭負責一個項目,因為設計部門弄錯了文案,導致策劃案沒有及時交給客戶。設計部的同事怕被追究責任,便惡人先告狀,在經(jīng)理面前將延誤的責任推到了馮蕭身上。
喬文知道這件事后,為馮蕭打抱不平,還特意囑咐她,一定要在經(jīng)理面前多多反映設計部的問題。馮蕭聽后,只是笑了笑。經(jīng)理陳宇找馮蕭時,馮蕭沒有著急辯解,而是欲言又止,一副猶豫的樣子。
陳宇作為經(jīng)理一直都知道設計部存在的問題,看到馮蕭的表情,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并沒有責怪馮蕭。
馮蕭的第二次沉默——情緒型沉默
有一次,公司合作的印刷廠印錯了圖案,卻想把責任推到公司身上。馮蕭和喬文兩人接待印刷廠負責人時,喬文很激動,立刻要跟人理論,馮蕭卻攔住了她。馮蕭聽到對方抱怨時,只低頭不語,偶爾面無表情地看著對方。
對方負責人在馮蕭的沉默中感受到了壓力,自知錯在己方,多說也得不到好處,只好答應回去重印。這時,馮蕭用沉默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情緒,讓事情朝著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馮蕭的第三次沉默——思考型沉默
策劃部門一個主管離職了,公司計劃從喬文和馮蕭兩人里選出一個做新一任主管。
陳宇把喬文叫到辦公室,對她說:“你跟馮蕭進公司已經(jīng)兩年了,你們在工作上的表現(xiàn)都很好。這次公司想從你們兩人里選出下一任的部門主管。部門其他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你都了解嗎,比如馮蕭?”
喬文講了馮蕭的一個秘密。有一次她和馮蕭一起逛商場,馮蕭看上一件正在打折的名牌衣服,衣服有一枚扣子掉在了地上。為了讓衣服便宜一些,馮蕭故意將扣子藏了起來。但促銷員堅持不肯降價,馮蕭最后也沒有買那件衣服。
喬文最后又說:“她這樣占小便宜很不好,在工作中有這樣的事情會給公司丟臉?!?/p>
陳宇聽完后并沒有對馮蕭做出評價,只是叮囑喬文,這件事情不能再讓別人知道。幾天后,新主管的正式任命下來了,人選是馮蕭。喬文完全不能理解。
那天,陳宇也找馮蕭談了話,告訴她將任命喬文為部門主管。馮蕭很平靜,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不高興的樣子。陳宇問她對喬文的看法,馮蕭沉默了一會兒,看起來是在認真思考。最后馮蕭指出了喬文的一些優(yōu)點,并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全力配合。陳宇在馮蕭的沉默中,感受到了她的謹慎和認真。
案例解析
為什么喬文會落選呢?
經(jīng)理陳宇認為,喬文和馮蕭能力相差無幾,馮蕭比喬文更具備管理者應有的寬容和忍耐力,而且馮蕭更加謹慎和善于思考。
馮蕭的三次沉默,都有怎樣的作用呢?
馮蕭的第一次沉默是懷疑型沉默,展現(xiàn)了自己的內心矛盾,她既不想背黑鍋,又不愿告同事的狀,給上司留下推卸責任的印象,懷疑型沉默恰好可以展現(xiàn)她內心的矛盾,同時激發(fā)了上司探究真相的沖動,給自己爭取了更多解釋的機會。
馮蕭的第二次沉默是情緒型沉默,運用了沉默的殺傷力給對方施壓。當對方存在過錯時,這種壓力容易讓過錯方妥協(xié),主動修正自己的錯誤。
馮蕭的第三次沉默是思考型沉默,給人謹慎的印象。當不能隨意評價一個人、一件事時,這種沉默不僅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還可以給人留下思慮縝密的好印象。
不同的沉默類型會給溝通對象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可以達到通過沉默拋出煙幕彈的重要目的。但在沉默之外,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沉默類型,才能讓自己的行為、表情和情緒傳遞給對方不同的感受,從而讓對方根據(jù)自己的沉默做出想要的回應呢?
也就是說,沉默到底有哪幾種類型,在溝通中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呢?
1.展現(xiàn)內心矛盾時,選擇懷疑型沉默
沉默就是一言不發(fā)嗎?當然不是。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或神情,配合沉默表現(xiàn)自己的內心情緒。當你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又不想表現(xiàn)得過分時,可以選擇懷疑型沉默。
懷疑型沉默展現(xiàn)的是內心矛盾,你表現(xiàn)得欲言又止、猶豫不決時,對方就能察覺到你內心的矛盾,鼓勵你繼續(xù)講下去,這樣的沉默容易激發(fā)聆聽者繼續(xù)聽下去的欲望。
同樣,如果你在溝通時發(fā)現(xiàn)對方表現(xiàn)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神情上又有些猶豫不決,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比較矛盾的內心狀態(tài),是想說又不確定是否要說的不安狀態(tài)。這樣的沉默就容易激發(fā)你鼓勵對方講下去的沖動。
2.表現(xiàn)心中疑問時,選擇茫然型沉默
誰都無法保證自己與他人溝通時一直能夠順暢無阻,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無法理解別人觀點的時候,這時可以用茫然型沉默表現(xiàn)自己的疑問。
溝通者在使用這種沉默時,眼神一般都不聚焦,身體姿勢則比較緊張,表現(xiàn)出似乎聽不懂你的問題,或者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問題的狀態(tài)。這時候的沉默會讓你感覺到對方特別想讓你好好解釋一下,使你試圖讓自己的語言更加簡潔、通俗、易懂。
3.表達不滿情緒時,選擇情緒型沉默
一名職員有可能在職場上與他人產生分歧,而一名管理者也有可能面臨下屬出錯的問題,但一個成熟的職場人不能隨便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要學會不動聲色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所以這時就可以選擇情緒型沉默。
情緒型沉默展現(xiàn)出來的是氣憤和對抗,這時的沉默是有殺傷力的,這種殺傷力既可以讓別人感受到你的不滿或憤怒,又不會讓你歇斯底里地失態(tài),還會把你的不滿情緒準確地傳達給對方,讓人不自覺地想要去回應你的情緒,從而對事情考慮得更加周全。
同樣,對方選擇這種沉默時,你也能看到對方的肢體語言呈現(xiàn)的是一種抗拒的姿態(tài),比如背對著你、低頭不語或者面無表情。
4.不能隨意評價時,選擇思考型沉默
沉默對一個成熟的人來說,意味著什么?
在職場中,有人拋給你話題并讓你發(fā)表意見的時候,就是你要斟酌是否該戴起那副“沉默面具”的時候。這時你需要適當?shù)乩贸聊懦鰺熌粡?,不要輕易表達太多,在你明確對方的意圖后再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遲。因為言多必失,話多會帶給人浮躁、不成熟的印象。一旦你給他人留下這種印象,以前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都無濟于事了。
所以,當你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問題,但又不想讓別人覺察到你的態(tài)度時,就要運用思考型沉默,這是一種親和力的展示,既可以保護自己,又繞過了棘手的問題。
這種沉默,是一個人在思考進程中不說話的狀態(tài)。如果對方運用了這個方法,你就能觀察到對方一些細微的面部表情,比如眨眼睛可能是在想問題,把手支著頭部或者拿筆在寫寫畫畫就是在思考;或者走來走去,但整個人的神情是放松的。這種沉默是比較讓人舒服的沉默,因為你會覺得對方在認真思考你說的問題。
5.注重內心思索時,選擇內向型沉默
內向型沉默多是內向性格的表現(xiàn)。內向者的能量多源于自身的內在世界,他們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相比外向者的明顯情緒反應,內向者更喜歡沉默。但內向型沉默并不一定是安靜的、孤僻的,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頭腦內部,以便讓自己更精確地感知和分析外界事物。
人們常常有一個誤區(qū),認為內向性格的人大多沉默寡言、不善言辭,其實內向的人只是思考路徑不同而已。外向的人習慣在說的時候思考,而內向的人更傾向于考慮周全后,再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你更愿意將精力用于內心的思索,不希望過多的社交消耗太多精力,可以選擇內向型沉默。
總之,運用沉默溝通術,要判斷是哪種情形,再選擇合適的沉默類型應對。
溝通小貼士
破解五種沉默類型:
第一種:懷疑型沉默。
第二種:茫然型沉默。
第三種:情緒型沉默。
第四種:思考型沉默。
第五種:內向型沉默。
如何選擇沉默類型?
1.展現(xiàn)內心矛盾時,選擇懷疑型沉默。
2.表現(xiàn)心中疑問時,選擇茫然型沉默。
3.表達不滿情緒時,選擇情緒型沉默。
4.不能隨意評價時,選擇思考型沉默。
5.注重內心思索時,選擇內向型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