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從關注成績這些結果性的東西轉換到關注心情內心感受上來
- 活的教育書:孩子歸愛所有
- 作家麥納麥
- 984字
- 2025-01-29 21:23:12
從關注成績這些結果性的東西轉換到關注心情內心感受上來
陳文俊
小S同學是我任課班級的一個學生,新初一暑假我與班主任一同家訪了他家。沒有見到他本人,他媽媽很能說,對他不滿意的地方集中在假期作業拖拉,平時作業速度慢。他有一個小弟弟,家里略顯擁擠。
小S到學校上學后,發現性格偏內向,對事情的看法容不得“沙子”。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在家里與父母的溝通缺陷問題越來越嚴重。原因有隨著年齡增長對物質追求有一定的“虛榮心”,嫌棄家里房子小,沒有裝修,覺得這樣子帶同學回家沒面子,所以心理有疙瘩;還有是因為家里有弟弟,父母關注度一定程度上偏向弟弟,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她的心理變化,或者說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當發現不對時,已較難糾正。父母教育方法可能有點簡單,覺得自己給孩子已經足夠好,沒有把他當作“大人”看待。他假期作業拖延,隨著假期臨近,對作業未完成的擔憂日益加重,自己沒有辦法脫離這種拖延癥,但又不想放棄的的恐懼心理長期盤旋在他心里。他只好通過在家發脾氣,摔東西轉移內心的不安情緒;還有,小弟弟和外婆都同住一個屋檐下,他覺得有點擁擠,學習環境不夠安靜。
上課時,他問問題有點鉆牛角尖,但能一遍遍問,說明他對學習是有熱情的。
看到他趴在桌子上,我去關心詢問他心里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他訴說自己,和我說出家訪時訪不到的內容。他家里的經濟實力有些差,父母的專制式教育方式亟待改進。父母決定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上晚自修,幫助其在學習上解決問題。校外機構,因為是初一初二初三混在一起的,他又感覺到不夠安靜,且不喜歡學校作業完成后再額外做機構布置的,第一天,就中途出走。然而之前他已介紹另外一個孩子和他一起晚自修,再一次表明他想學好。
換了一家機構,總算有所安定,但家長非常焦慮,覺得沒辦法,最近孩子是家里的工作重心。我約家長與心理輔導室的謝聯平老師溝通,家長覺得收獲頗多。
我與家長微信、電話及時溝通,讓他們關注孩子的心情,從關注成績這些結果性的東西轉換到關注心情內心感受上來。我在學校關注他言行舉止,發現他數學課堂上不懂的問題,讓同桌幫助他解決。他比較上進。
出現轉機后,他回家與父母主動說學校課堂段子了,還說自己語文課睡覺,數學課認真聽講,英語課積極回答問題,科學課放空自己,覺得科學老師從未表揚過自己。雖然孩子的說法有失偏頗的,但能說出來,可以說前進了一大步。家長說:“難啊難教育。你真是他的恩師,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