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條:成就非凡事業的20條原則
- (美)拉斐爾·巴齊亞格
- 4483字
- 2025-01-03 16:28:57
前因與后果
如果你的錢數得清,那你肯定還不算有錢。
——保羅·蓋蒂(J. Paul Getty),20世紀60年代世界首富
1908年,記者拿破侖·希爾受命采訪當時的世界首富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那時候,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一場怎樣的旅程。卡內基本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堅信成功一定有某種方法,就像數學公式一樣,可以做成一套無懈可擊的系統,任何人只要遵循它,就能取得成功。
希爾才思敏捷,給卡內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問希爾是否愿意采訪美國最成功的杰出人士,通過分析采訪的結果來制定一套教人成功的系統。希爾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于是,卡內基給他寫了介紹信,引薦他去采訪汽車巨頭亨利·福特(Henry Ford)。隨后,福特把他引薦給發明電話的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發明滅火器的埃爾默·R.蓋茨(Elmer R. Gates)、發明電燈的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和農業先驅盧瑟·伯班克(Luther Burbank)。
希爾繼續采訪了他們以及許多其他當時最富有、最成功的杰出人士。經過20年的研究,他總結出一套白手起家的成功公式,出版了一部劃時代的“成功哲學”作品《成功法則》(The Law of Success)。他還將獲得的信息寫成另一部鴻篇巨制《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這部作品后來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圖書之一,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制作成各種版本在全球銷售,至今仍然是熱賣圖書。
希爾的成功學著作是普通成功哲學的開山之作。在過去100年里,希爾的成功學在西方成功學領域獨領風騷。確切來說,這是美國的成功哲學,畢竟《思考致富》中提到的所有人物都是美國人。
緣起
五年前,我參加了一個成功學大會。成千上萬的人互相擊掌,激情澎湃地高喊:“你已經擁有百萬富翁的頭腦!”我去參加會議的念頭來自我讀過的成功學圖書,這些圖書講的都是百萬富翁的思維方式,也包括希爾的作品。但不知怎的,我在會場卻感到有些尷尬。我感覺有些地方不對勁,所以我沒有與他人一起歡呼吶喊。現場似乎有一種奇怪的氛圍,我一時也難以名狀。然后,我一下子回過神來:原來如此!
我本來就有百萬富翁的頭腦。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就已經是歐洲電子商務行業的先驅,打造出德語市場上第一家功能齊全的自行車網絡商店。我擁有一家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公司,我本身就是一個百萬富翁。但那又怎么樣呢?我并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企業家。有些人好像不如我努力,但其公司發展得更快,規模更大。除此之外,我的公司好像一直在逆境中作戰。在生意場上,成為百萬富翁只是一個相當平庸的表現。所以,我更想擁有億萬富豪的頭腦。這也許是每個企業家都渴望擁有的。但在這里,在這次會議上,大家還在努力賺第一桶百萬美金,我顯然無法從他們身上學習如何擁有億萬富豪的頭腦。
我心灰意冷地離開會場,決心要找到一個學習擁有億萬富豪的頭腦的方法。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么你每天都在努力奮斗,但還是沒有實現人生目標?為什么有些人在一生中能夠建立多個數十萬人規模的龐大組織,創造出普通人需要數十萬年才能創造的價值?他們的秘訣是什么?僅僅是運氣好嗎?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是因為他們所受的教育?還是因為他們的個性?他們取得驚人成功的關鍵是什么?他們的信仰體系包含哪些內容?他們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我們該如何踏上同樣的成功之路?這些人富有影響力,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成功方法是什么?是什么力量在驅動著他們?他們非凡的動機源自何處?他們堅持不懈地追求驚人目標的能量從何而來?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有哪些個性特征,使他們在生意場上創造出遠超普通企業家的巨大成功?
在過去五年里,我數次奔走世界各地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手中的這本書便是我歷時五年的心血結晶。這部作品的創作重現了100年前拿破侖·希爾研究成功方法的理念,不過我的研究更進一步——我采訪的當今最成功的商界巨擘都是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與拿破侖·希爾不同的是,我的研究范圍覆蓋全球。我的訪談對象不只是美國的商業巨擘,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他們來自不同行業、擁有不同社會背景且身處不同年齡段,代表了不同的國家、文化和信仰體系。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社會,現在亞洲的富豪數量已經超過了歐洲和北美。世界各地的各種文化、信仰體系和思維方式都各自發展出了獨特的致富之路。
本書中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們有著迥然不同的個性。他們有自己的出眾之處、獨特的個人興趣和嗜好。然而,盡管存在這些差異,他們也有一些共同之處。他們的個性里包含一些共同特征,正是這些特征造就了他們的成功,使他們走向巔峰,也讓他們脫穎而出。這些特征并非與生俱來。相反,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將這些特征內化成自己的秉性。
我把這些特征稱為“成就非凡事業的原則”。
在過去,大多數成功學作者的創作方法,是通過分析成功人士在公開場合的表現或者第三方材料來得出結論,而我采用的創作方法截然不同。我直接面對面采訪超級成功的杰出人物,向他們詢問成功的方法、動機和思考方式。第一手資料讓我可以切實了解這些杰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從全新的角度認識他們對商業和世界的見解。
本書首創一種全新的成功學圖書的寫作方式:直接從全球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親口說的話語中提煉出成功的原則。
何謂億萬富豪
億萬富豪的定義并不陌生,就是一個擁有至少10億美元凈資產的人。但你可能不知道,億萬富豪是一種極其稀缺的“生物”。據統計,世界上每500萬人里只有1人是億萬富豪,即每1萬名百萬富翁里只有1人是億萬富豪。
大多數人很難想象10億美元到底是多少錢。將約10噸的100美元大鈔堆積起來,就是10億美元。
我采訪的21位富豪一生創造的財富遠超10億美元的數倍。他們的巨額財富并非繼承而來,也不是通過其他“幸運”方式得到的;他們通過艱苦的工作,克服重重磨難,才贏得了今天的財富和地位。
我必須澄清一個最常見的錯誤觀念:億萬富豪并不會坐擁錢山,沒有人會持有10億美元的現金。
他們的個人銀行賬戶也很少有數十億美元;即使有,也只是在交易間隙的有限時間內。相反,他們幾乎所有的財富都投資于公司、股票和房地產。擁有大量閑置現金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錢會被通貨膨脹吞噬掉,銀行也隨時有破產的風險。
藝術家邁克爾·馬爾科維奇(Michael Marcovici)曾經創作了一件名為《10億美元》(One Billion Dollar)的作品——用假錢堆疊起來呈現的10億美元。當這件作品在奧地利維也納展出時,有人問馬爾科維奇為什么不用真錢。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沒人買得起門票。即使他以1%的年利率從銀行借來10億美元真錢,展覽一周也要花費近20萬美元。
企業家或投資者通常希望用自己的錢投資獲利——假設年化收益率為5%,按照這個收益率來計算,將10億美元現金放在家里,每天付出的機會成本就約是13.5萬美元,比大多數人一年的收入還要多。因此,很少有人會選擇將錢閑置不用。
許多人看不到百萬富翁和億萬富豪之間的區別。實際上,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試看本書幾位受訪者的例子:
? 一位普通的百萬富翁可能擁有一家酒店,而挪威億萬富豪彼得·斯托達倫擁有近200家連鎖酒店。
? 一位富有的千萬富翁可能擁有一家工廠,而加拿大億萬富豪弗蘭克·斯特羅納克(Frank Stronach)擁有400家工廠。
? 一位普通的百萬富翁可能擁有一家甚至多家餐廳,而澳大利亞億萬富豪杰克·考因擁有3000家餐廳。
? 一位普通的百萬富翁可能擁有一兩家超市,而俄羅斯億萬富豪謝爾蓋·加利茨基(Sergey Galitskiy)擁有17000多家連鎖超市和藥店。
也許以下故事能讓你更直觀地看到百萬富翁和億萬富豪的區別。最近,一位朋友告訴我,他一年賺50萬美元。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相當可觀的收入。而且,他的收入水平已經持續好幾年了,他也一直在做投資,現在他的凈資產已經達到數百萬美元。不管怎么說,他都算得上一位百萬富翁。但我發現,如果他的財富要積累到10億美元,那他必須出生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前并活到現在,把賺到的每一分錢都存起來,一分錢稅都不繳,而且沒有通貨膨脹。相較之下,億萬富豪一生中就能創造10億美元甚至更多財富。
百萬富翁和億萬富豪之間的巨大差距不僅體現在他們的財富上,還體現在他們擁有的權力和影響力上。億萬富豪確實能改變世界。
本書闡明了億萬富豪的思維過程有哪些不同于常人之處,并回答了以下問題:為什么有些成功人士成為百萬富翁后便停滯不前,而另一些成功人士卻成為億萬富豪并改變世界?后者取得更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無論你在做什么事情,你都應該向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學習。為什么呢?因為無論你向三流選手學習還是向世界冠軍請教,你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都是一樣的,但得到的結果卻完全不同。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那么無論你是自學還是向本土的優秀球員學習,你都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就算這位本土球員天資多么卓越,經驗多么豐富,結果都是如此。但是,如果你能得到足球史上最佳球員的指點,無論是現役的還是退役的,比如梅西(Lionel Messi)、C羅(Cristiano Ronaldo)、貝利(Pelé)[1]和米婭·哈姆(Mia Hamm),只有直接從他們口中獲得意志力和體能訓練方面的建議,你才更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同樣,如果你想在商界取得成功,你需要向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家學習。可是,如何確定哪些企業家是最優秀的呢?
商業成功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凈資產值。凈資產值是衡量經營業績的通用標準。成功的定義可能因人而異,但在商業領域,確定哪些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家則相對容易:那些在商業生涯中創造出最多財富,也就是凈資產值最高的人。
根據這個定義,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家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確切地說,也就是億萬富豪——注意我說的是“億萬”。
對真正雄心勃勃的企業家來說,向“普通”的百萬富翁或千萬富翁請教毫無意義。在當今的商業世界中,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還無法躋身最優秀的企業家之列。在美國,每20位企業家中就有1位百萬富翁。所以,不要向百萬富翁學習,而要向最優秀的企業家學習——向億萬富豪學習。
以下幾位最優秀的億萬富豪企業家在本書中分享了經營智慧:
? 2016年安永全球企業家獎得主曼尼·斯托爾(Manny Stul)。
? 2015年安永全球企業家獎得主穆赫德·阿利塔德(Mohed Altrad)。
? 2009年安永全球企業家獎得主曹德旺。
? 2004年安永全球企業家獎得主陳覺中。
? 2003年安永全球企業家獎得主納拉亞納·穆爾蒂(Narayana Murthy)。
讀到這里,你可能會納悶,我是如何聯系到所有這些億萬富豪,如何說服他們參與這個全球性寫作項目的。這里面的故事恐怕要寫另一本書才能講得清楚(也許有一天我會寫的)。我只想說,我為這個寫作項目多次奔波于世界各地,也因此得以看到不為人知的世界。
最后同樣重要的是,因為這個寫作項目,我見到了當代最杰出的商界人士——他們之所以接受我的采訪,是為了與親愛的讀者們分享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不過,雖然他們是商界的璀璨明珠,他們特立獨行,是五百萬里挑一的人中龍鳳,是“黑天鵝”,但是本書的主角并不是這些億萬富豪本身,而是他們取得驚人成功的奧秘,而且這些奧秘是由他們親口講述的。也就是說,本書的主角就是“成就非凡事業的原則”。
本書為你提供了一張路線圖,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事業上,你都可以從中找到一條成功之路,由此踏上成就非凡事業的旅途。
讓我們啟程吧。
[1]貝利(1940—2022),巴西著名足球運動員,有“球王”之稱。本書原書寫作之日,貝利剛榮獲國際足聯榮譽金球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