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人”硬核指南
- (英)邁克爾·班克斯
- 2230字
- 2024-12-30 16:16:15
推薦序
“我從哪里來?”這應該是每個人都問過,甚至在人生不同階段問過不止一次的問題,是每個學科都在研究的課題,也是永遠找不到終極答案卻又令人忍不住不斷探索的領域。生而為人,雖然有太多不能選擇的方方面面,但我們還是鍥而不舍地上下求索生命的起源。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從歷史、生理、化學等各個方面去了解自身和自己的歸屬;更是為了勾勒出生命完整的模樣,以便為未來和新生做好準備。我們讀過的故事從女媧造人開始,到亞里士多德、達爾文、孟德爾、克里克取得的科學發現……一個接一個的“怎么會”,在我們面前展開無限的廣度和深度。而這本書的作者邁克爾·班克斯,一名磁學博士、一個父親,試圖從物理學視角探索從受孕到分娩再到嬰兒成長的一系列復雜過程,為我們了解生命奧秘增添一些知識和趣味,也為回答這個錯綜復雜的問題補上幾塊拼圖。
《“造人”硬核指南》這本書邏輯清晰,從受孕到嬰兒期,按時間順序講述了不同階段的物理學發現史、原理和應用,其中還穿插了幾項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這可是個正經獎項,能獲獎的是真正有科學意義的研究成果。國內有類似的“菠蘿科學獎”,后來被納入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科學之夜”版塊,旨在“向好奇心致敬”。
書中首先探討了受孕過程中的物理學,包括精子的運動機制和卵子受精的過程。作者向我們詳細描述了精子如何通過女性生殖道游向卵子,以及這一過程涉及的流體動力學原理。接著,書中討論了胚胎發育的生物數學,試圖用圖靈模式解釋胚胎如何制訂身體計劃,比如:為什么我們身體的兩邊各有5根手指。討論分娩時,作者將重點放在了宮縮的生物力學上,探討了子宮中的肌肉細胞如何產生強烈的收縮以推動胎兒通過產道,并揭示了多種科學研究如何努力讓分娩過程更安全、更輕松、更適用于母親天生不同的解剖結構差異,同時探討了幾種可能的難產模式。在關于哺乳的章節,我們了解了嬰兒的吸吮反射,嬰兒不需要任何學習,就可以用上頜、下頜和舌頭組成最靈巧又有效的吸奶器,獲得讓自己活下去的能量來源。這種吸奶技術,人類科技至今無法望其項背;在母乳成分方面也是同樣,每當全世界的奶粉廠商復現了母乳中任何一種成分的功效,他們都會欣喜若狂地投放大量廣告吹噓,但相較于母乳就是“一直在追趕,始終追不上”。基于作者的父親身份,書中對嬰兒的早期發育也給予了特別關注,包括孩子的哭泣和睡眠模式、運動發展和語言能力。作者介紹了關于嬰兒猝死綜合征的數學模型,以科學家和父親的雙重身份描述了大哭著不睡覺的孩子是多么折磨人又多么讓人理解。即便是對自己的孩子,我們在充滿愛和關懷的同時,也會有不解、好奇、無奈等種種情緒。而這本書能讓我們解開疑惑,獲得支持,堅定內心。
作為本書的早期讀者之一,我,一名中國頂級醫學院畢業的婦產科臨床醫學博士、兩個孩子的媽媽、多年的科普寫作者,本以為在一本關于“造人”的書里不會看到多少新意(請原諒我的傲慢)。用核磁技術來研究交合、用顯微鏡來研究精子、用流體力學來解釋精子游向卵子的過程、用宮頸黏液來參考易孕期、用多普勒效應來檢查胎兒,這些知識……呃,還好吧……我太熟悉了。然后,我就讀到了一段讓我迫不及待想分享給你的內容:“謝謝你關于某女士妊娠試驗的報告。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是,一位有多年經驗的全科醫生、一位婦科專家和一只非洲爪蟾,只有非洲爪蟾的判斷是正確的。”你可以在本書第4章里找到這段話,相信我,你也會樂不可支(讓我們謝謝非洲爪蟾)。另一個讓我想摘錄的部分是關于孕期女性的身體質心改變,包括脊柱彎曲、重心移動、平衡改變等。我本人曾經因為孕期跑步而在社交媒體上成為“孕期運動”相關話題的討論焦點,現實生活中,許多懷孕女性也在保持“適量運動”這個健康習慣的同時有安全方面的困擾,而書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分析,讓我們對這個特殊時期的身體更加了解,從而做出對自己更好、更合適的選擇。
作者在書中巧妙地結合了歷史案例、個人故事和現代研究,使得這本書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富有人文關懷。書中的內容不僅增進了我們對生命早期階段的理解,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在改善孕產婦健康、提高嬰兒生存率和促進兒童發展方面。這些內容不僅對科學家和醫學專業人士具有啟發性,對于廣大對生命科學感興趣的讀者,也具有吸引力。準備懷孕的女性可以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明白許多原理,從而緩解焦慮情緒,更好地去應對;男性同樣可以了解這個過程,了解自己的孩子——書中甚至解釋了為什么父親對孩子的哭聲總是不如母親敏感。就算讀者目前并沒有生育的打算,我們也同樣可以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個問題:我從哪里來?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在以我們可以在腦海中圖像化的方式,試圖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甚至會在眼前浮現這樣的過程:最初的兩個細胞,如何從我們父母的體內分離、相擁、再分裂、一步步成長,直到成為今天手捧本書的這個個體。
總之,《“造人”硬核指南》是一部跨學科的科普著作,它以物理學為基礎,探索了生命的奧秘,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人類生命的起源和發展。這本書是對生命科學領域的一次深刻致敬,也是對未來科學探索的一次鼓舞。
讓我們再次體會:生命如此神秘、復雜又精妙,我們僅僅是作為人的存在,就已經如此寶貴,值得花費那么多時間和精力來學習研究;而最初,不過是父親和母親,各輸出了一個帶有他們一半染色體的細胞。
沒有什么過程比這更神奇。
沒有什么過程比這更壯麗。
沒有什么過程比這更偉大。
感謝自己的存在。
徐蘊蕓
臨床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原婦產科醫生、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