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德
- 大學:教你參悟明德格物修身
- 張守春
- 875字
- 2025-01-02 16:47:2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注:親民,通假,即新民。
譯:人要學,但最高級的學,不是學知識,而是三條:明白道德的重要性,不斷求新,選擇處在至善。
解析:明德,出自《尚書》中的《康誥》,說周文王“克明德慎罰”。明是動詞,就是要把符合“德”的東西推崇和樹立起來,同樣,“慎罰”就是一定要把罪惡(罰)給去掉,摒棄罪惡或者邪惡。
明德,即人要推崇有道德的東西。把德彰顯出來。
陳國有個美女叫夏姬。夏姬的兒子作亂,殺了陳國國君。當時南方的楚國強,楚莊王就帶兵平亂,過來給陳國君報仇,把夏姬的兒子作為罪犯,處決了。
接著,見夏姬美麗,楚莊王就想娶了夏姬。楚大夫巫臣,也愛上夏姬了,于是假裝勸楚莊王:“不可,大王召集諸侯來這里,是為了討罰有罪之人,如果娶了夏姬,那就是貪其色啊。貪色就是淫,淫是要受到大罰的。《周書》說:‘明德慎罰’,周文王就是這樣開創了周朝的。明德,就是推崇德的意思,慎罰,就是遠離罰。您興動諸侯,卻取了個大罰回去,就不是慎罰了。”
楚莊王覺得有理,于是不娶夏姬了。但是司馬子反又想娶夏姬。巫臣又跑去危言聳聽地勸子反:“夏姬不祥,最愛克男人了,她丈夫夏大夫還有陳靈公。還有她兒子連同她沒過門時許給的丈夫子蠻,都被她克死了。人活著本來就不容易,還自己找死啊。天下多有美女,何必非找她啊。”
子反也就不娶夏姬了。于是夏姬嫁給楚大夫連尹襄老。
這個故事中,巫臣說的就是“明德”。楚莊王要做的這件事,是體現和支持了德。如果相反,就沒有明德。明德的明是動詞。事事以此標準檢查自己,就好了。
那么明德有什么用呢?春秋時代的魯國智者臧孫紇說:“圣人有明德的話,其子孫必有達人。”
言下之意,明德是一種積德行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它總能給自己和未來子孫帶來回報。
相反,總是“不明德”,就等于取罰。
“明德”,也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是美德,而是各種有智慧的認知。你可以說,德是道的衍生物,明德就是明道。一切正確的、聰明的生活智慧和策略,都是道,都是德。
【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這句話給出了“明德”的典籍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