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饑餓和寒冷中,整個冬天寂寞而又漫長,在厚重的積雪里,孕育著來年的收成。
當第一聲春雷響起,無數雨絲落到大地,清風吹拂的時候,春天踩著草芽的腦袋悄然來臨了。
春天來了,但是饑餓不會遠走……
在這個時候,去年秋天儲藏的紅薯已經吃的干干凈凈,除非大戶人家留著做種。野菜冒出了頭,漫山遍野挖野菜的老人和孩子一天又能挖到多少能吃的東西。
不過魏玉林這時候能得到很多。
他的宅基地旁有幾株老榆樹。春天的榆錢是難得的美味。他總是爬到最高的樹枝上,采摘最綠最肥的榆錢。
結滿榆錢的樹枝從樹上扔下來,魏玉峰接到手里,首先就是吃,嘴里塞的鼓鼓當當。最后剩下的榆錢裹了地瓜面高粱面,紅薯糠和高粱殼子蒸窩頭當飯。
他們兩個除了挖野菜,摘榆錢,還要下地,布谷鳥叫的時候,就是種春高粱的時候。
他們在上一個冬天里,從褲襠地挖了一大堆土,在褲襠地的正中,挖了一條很深的溝,這在大人看來不可思議。挖水溝是兩家人的事。相鄰的地塊之間,兩家協商好,可以挖排水溝,若是協商不好,誰也不敢動手挖,有很多時候,出現過因為挖排水溝吵架打仗的事情。
而他們兩個毫無顧忌的在地中央挖了排水溝。
當大人赫然看到一條排水溝猶如一條筆直的蚯蚓出現在田地里的時候,有人禁不住佩服這兩個年幼的孩子,他們做了大人做不了的事情。
接著,魏玉林又做了一件讓大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窩棚在一個冬天的積雪浸潤之下,枯草已經擋不住淅淅瀝瀝的春雨,兩人睡覺的時候,整個窩棚以及鋪的干草都是濕的。
“我們要蓋房子!”
魏玉林看著濕漉漉的窩棚對魏玉峰說。魏玉峰在細雨里瑟瑟發抖。
“五哥,我們怎樣蓋房子呢,又沒有木料,又沒有門窗,難道我們找大哥借!”魏玉峰稚聲稚氣的說,雖然,他們剛剛長了一歲,但這一歲除了給他們帶來了苦難,又帶來了什么。
“我們不用門窗,也不用木料,只要蓋的比雞窩好一些,我們就能住!”
魏玉林一邊說著,腦子里一邊謀劃。
“五哥,我真想蓋一座炮樓,和大哥家的一樣,晚上也不用擔心有馬猴子,也不怕馬子土匪,大哥的炮樓上還有炮,轟隆一下子,就是一片火星子!”
魏玉峰描畫著他曾經見過的樣子。孩子嘛!自然是天真,除了天真還有自己記憶里的童趣。
雨停了,魏玉林領著魏玉峰種上高粱以后,開始了他的造屋計劃。
沂河灘里,有的是被河水沖刷出來的鵝卵石。每天早晨,他和魏玉峰一起去抬鵝卵石。
看著遠去的沂河水,心里總是想起好多話兒,還是無從說起。想起父親,想起母親,還想起曾經善待自己的舅舅。他們就像沂河水,流走了再也不會回來。
高粱拔節了,石頭也揀的差不多了,他領著魏玉峰給高粱地鋤了一遍草。
麥子熟了!
這是一年當中最忙的時節。俗話說“寧舍爹娘,不舍麥場!”雖然這個時節麥子還不是莊稼人的主糧,但是這里的冬天只能種麥子,所以漫山遍野的都是麥子。
不過麥子稀疏,承載著無限希望的麥田在收割以后基本都會落空,大戶人家或許會說打了幾石麥,而小戶人家只能把麥子悄悄的放到甕里,留作明年的種子,能吃一頓白面,基本都是奢望。
在收麥的時節里,魏玉林領著魏玉峰去給大哥二嫂家幫忙,這個時候,沒有人再討厭他們吃閑飯,反而會給他們一些好的吃食,因為他們不是麥客,幫忙之后,除了吃飯,不會要別的報酬。
不過,魏玉林要求大哥給他一些麥穰。
那個時候,麥穰是金貴的東西,是牲口的主要飼料。魏玉林提出的這個要求,魏伯賢基本沒有考慮就一口回絕了。倒是魏徐氏答應的干脆,不就是一些麥穰嘛,你想要多少拿多少。
魏徐氏心里清楚,經過碌碡滾過千遍的麥穰到了冬天,在缺少棉被的時節里,這就是御寒的利器。既然兩個小叔子有求于她,她哪里有不答應的道理。只不過她感覺這個世界里再也沒有她的親人,她只是人世間孤零零的一個。因為自己孤零零,才知道兩個小叔子孤零零的滋味。
麥穰帶回來,打了一個垛。魏玉林怕淋了雨,和泥給麥草帶了個土帽。
一場雨落下來,知了開始在樹上鳴唱。
魏玉林收拾好了空地,在地上劃出屋子的形狀。
“五哥,你這是搭雞窩啊,這么小!”魏玉峰看著他劃的樣子,笑著說。
“對啊!我就是要給我們做個窩,現在石頭有了,土有了,麥穰有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要開始蓋屋了!”
魏玉林突然想起一句戲文,隨口說了出來。
他雖然小,也知道天氣變化,小小的一間屋,也要趕在發伏雨之前完工。
兩人齊動手,地基挖出來了,填上鵝卵石。
兩個孩子造屋,成了齊嶺村里的大事。
眾人礙著魏伯賢的面子,沒有人過來看景幫忙。有的人打發自家的小孩子過來給他們打下手,還有的讓小孩子扛了一些木棒過來。
魏玉林把麥穰踹在泥里,滾成泥球磊墻。泥墻不能一下起的太高,要等到下面干了才能再砌上面,若不然就會塌方。
魏玉林懂得這些。他在預備蓋屋的時候就想到了怎樣做。怕下雨,他到汶河邊割了一人深的雷草,編成簾子,萬一遇到下雨的時候,給土墻披上草簾子,就能防止土墻被大雨淋塌。
萬幸的是,只到磊完土墻,老天爺滴雨未下。墻磊好了,兩頭磊上山,搭上棒,蓋上高粱秸,上面抹上泥,壓上麥穰,一間小屋出現在面前。
魏玉林看著面前的小屋,淚水流下來。他可以看到不遠處大哥家的炮樓,像一個巨人,威嚴壯觀的站在哪里。而自己的小屋,在炮樓面前,就像一個長不大的侏儒,突然,他的心中充滿仇恨。
“我們的屋子造好了,能不能住了?”
魏玉峰看著他,問。
“再等兩天,我平平地面,就可以住了!”
沒有門,他找來木棒綁成門的形狀,扎上雷草。
第一個來造訪他們小屋的大人是陶先生。
看著曬的黝黑的兩個孩子,陶先生心里清楚,這兩個孩子已經扎下根,開始成長。沒有門窗的小屋里,黑洞洞的沒有絲毫光線,但是他認為這兩個孩子說不定以后能造高樓大廈,或者能住進亮亮堂堂的大瓦房。
“有了這樣的屋子住,以后就會有更好的屋子住,日子一步步的往前趕,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陶先生說著兩個少年并不明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