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毒”的字源

要了解“毒”在中國傳統(tǒng)藥學中的意義,我們有必要在古代中國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下追溯這個字的意涵。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是中國第一部綜合性字書,東漢學者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這部書展現(xiàn)了許慎根據(jù)漢字古義將文字系統(tǒng)化的努力。雖然其中對“毒”字的解釋絕非其“原意”,但它提供了有用的注釋,對該字作出多種解釋。(4)“毒”的核心涵義是“厚”,即“山陵之厚”。(5)“毒”和“厚”有相似的特征:厚重、稠密、豐茂,兩個字都沒有負面意涵。(6)

除了“厚”之外,《說文解字》提供了“毒”第二個偏向負面的意涵,即到處生長的害人之草。此處仍然隱含著“厚”的意思——毒草四處蔓延,無邊無際。這種茂盛的生長暗示著潛在的危險。為了說明這一觀點,書中把“毒”字拆成兩部分:上半部是“屮”,意為“草”;下半部是“毐”,意為“品行不端之人”(見圖1.1a)。總之,“毒”指一種不受歡迎的有害野草。(7)

“毒”不是一個單一概念,也不是只有一種寫法。除了前述意涵,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毒”字,它可以追溯到漢以前(見圖1.1b)。《說文解字》認為它是古“毒”字,由兩部分構(gòu)成:右下角的“刀”和其余部分“葍”,后者指一種恣意生長的植物,與漢代“毒”被解讀為有害的野草相呼應(yīng)。(8)刀和草有什么關(guān)系?有學者認為,“葍”字的古音和“厚”相近,它暗示身體上的瘡瘍,可以用刀割掉。(9)雖然在古代文獻資料中“毒”與治療瘡瘍有關(guān),但沒有證據(jù)表明它直接涉及外科手術(shù)。事實上,由“刀”和“葍”構(gòu)成的“毒”字可以從字面上理解:“毒”是一把涂抹了有毒植物汁液的刀,在狩獵或戰(zhàn)爭中可以成為致命武器。這可能是毒藥在古代乃至更早時期的一個重要用途。(10)

雖然《說文解字》是關(guān)于字源的重要文獻,但它對“毒”的詮釋受到了許慎的思維框架與政治抱負的影響。(11)我們能否在漢代文本之外找到“毒”的其他意涵?6世紀的一部字書《玉篇》為我們提供了線索,它保存了一個罕見的“毒”字的變體(見圖1.1c),(12)該字脫胎于“毒”的甲骨文字形(見圖1.1d)。有趣的是,這兩個字都把“毒”和動物相連:上部分象征一只腳,下部分是一條蛇,二者相結(jié)合意味著腳踩在有毒的動物上。因此,“毒”在古代也可以指向自然界中的危險動物造成的威脅。(13)

圖1.1 古代中國的“毒”字。a、b二字出自《說文解字》,c字出自《玉篇》,d為甲骨文。

總而言之,根據(jù)字源分析,“毒”在古代中國至少有三個不同意涵。漢代以前,它可能指用毒藥制造的武器或有害動物的威脅。在這些早期的文字中,“毒”缺乏正面意涵。然而在漢代,“毒”字有了“厚”的意思,指厚重、濃密、恣意生長。它的負面意涵仍然存在,但這一新的釋義表明“毒”的概念發(fā)生了變化,其意涵變得更具兩面性。此外,《說文解字》明確地把“毒”與草聯(lián)系在一起,暗示了當時草木知識的迅速發(fā)展。有啟發(fā)意義的是,“藥”字也包含了部首“艸”,《說文解字》曰:“藥,治病艸。”(14)因為中國傳統(tǒng)藥學不只包含草藥,所以“藥”的定義中對草的關(guān)注進一步暗示了漢代草藥知識的發(fā)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泽县| 蓬溪县| 肃北| 鲁甸县| 伊宁市| 霍邱县| 许昌县| 丰顺县| 若羌县| 敦化市| 托克托县| 眉山市| 水城县| 迭部县| 疏勒县| 林芝县| 清远市| 永顺县| 通许县| 靖宇县| 高台县| 息烽县| 安福县| 定陶县| 崇礼县| 清涧县| 淳安县| 祁门县| 冀州市| 保靖县| 清苑县| 鹿邑县| 昌宁县| 乌什县| 利津县| 张掖市| 和平区| 修武县| 普安县| 淳化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