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勸告,戰略轉移
- 三國:我不是曹沖
- 懶訓豬豬
- 2285字
- 2025-01-04 00:38:48
曹沖淡然一笑,輕聲道:“子孝叔父,去年我不過一名十三歲的孩童罷了,若不是父親的授意和安排,我又怎能瞞過天下眾人的耳目?”
見曹仁與曹洪皆微微點頭,他繼而說道:“父親年事已高,如今還時常念及大哥在宛城的慘事,每每痛徹心扉,他怎會忍心對自己的親生兒子痛下殺手?”
“造成這一切,皆因世子之位而起,父親深諳權力的斗爭,毫無親情可言。但我表明絕無爭奪世子之心后,父親便安排我以詐死之法避開紛爭。”
曹仁沉思片刻,緩緩點頭。
曹沖又道:“許都以及鄴都等地,諸多人士皆認得我。為防不測,父親令我前來宛城暫居。其一,宛城乃是大哥出事的地方,讓我于此陪伴大哥。其二,荊州名士云集,父親希望我能來此尋訪名師,苦心修習。”
“去年,我有幸拜入水鏡先生門下,一直在襄陽魚梁洲潛心研學。不久前,跟隨師叔龐統外出歷練,機緣巧合之下才來到南郡。”
曹仁與曹洪皆陷入沉思。
一旁的夏侯稱趕忙開口道:“我一直伴隨倉舒左右,此事我可作證。”
曹仁笑道:“倉舒乃是大哥最為疼愛的兒子,我怎會有所懷疑?只是,如此一來,著實委屈你了,倉舒。”
曹沖目光炯炯,堅定道:“為了曹家的大業根基,這又何談委屈。”
曹仁滿意地頷首,問道:“倉舒,你此次前來江陵,所為何事?”
曹沖故作神色凝重,拱手道:“周瑜已集結劉備的全部兵力,欲前來圍攻江陵,還望兩位叔父早做防備。”
曹仁苦笑回應:“此前我遭遇張飛,便知曉劉備定會前來。只是,大哥令我堅守南郡,我自當與江陵共存亡!”
“不可,萬萬不可!”
曹沖急忙行禮,“兩位叔父皆是我曹家的頂梁柱、根基石,若在江陵有失,曹家必將遭受重創!”
曹洪問道:“倉舒可有良策?”
曹沖指向案幾上的地圖,徐徐而言:
“父親雖派出四路援軍前來救援南郡,然皆被孫吳與劉備的聯軍阻攔,難以跨越雷池一步。”
“如今,夷陵失守,江陵已然成為一座孤城。倘若明年吳軍截斷江水,水淹江陵,叔父到時又該如何應對?”
曹仁與曹洪聽聞,皆大驚失色。
“再者,若孫權自合肥回師,分兵兩路,一路防御江夏,一路進攻襄陽,一旦襄陽樊城落入敵手,北方的通道便被開啟,叔父仍死守江陵,又有何意義?”
曹仁與曹洪滿臉驚惶之色。
良久,曹仁才逐漸鎮定下來,問道:“倉舒有何建議?”
“舍棄江陵,退守襄陽,此乃上策。”
“襄陽樊城背倚南陽,糧草豐足,且襄陽乃是中路北進的唯一要道,守住襄樊,便可保宛城、長安、雒陽、許都等地的安然無恙。”
曹洪微微點頭,道:“子孝,倉舒所言甚是。”
曹仁苦思良久,無奈嘆道:“大哥命我堅守南郡,我怎能輕易棄守?”
曹沖勸道:“此乃戰略轉移,怎可說是棄守?襄陽本來是南郡的一部分。況且,當日孫權劉備的聯軍,連父親都難以抵擋,叔父又能如何?”
“當下的南郡,夷陵已然失守,若敵軍繞過江陵,攻取襄陽,那死守江陵,還有何意義?”
“叔父若能率領江陵的將士,安全撤回襄陽,已是大功一件,父親又怎會怪罪于你?”
曹仁思量片刻,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但我軍若貿然棄城,只怕周瑜會窮追不舍。”
曹沖寬慰道:“無需擔憂,可令曹純、牛金負責斷后。我軍戰力猶在,只是有序撤退,并非潰敗,敵軍又豈敢輕易追擊?”
“況且,如今周瑜與劉備各懷鬼胎,誰都不愿出兵攻擊,免得折損兵力。”
“好!”
曹仁大手一揮,“我即刻傳令將士們準備,明日卯時退兵襄陽。倉舒,你隨我一同返回襄陽吧,不然,若有任何差池,我難以向大哥交代。”
曹沖笑道:“不必,我如今身為水鏡先生的弟子,在荊州一帶,怎會遭遇危險?我欲留在荊州,結識江南的英雄豪杰,此次便不隨叔父回去了。日后,我回到襄陽,定會前去拜會叔父。”
曹仁與曹洪皆點頭應允。
曹沖神色嚴肅,鄭重道:“兩位叔父,見過我的事情,切勿告知他人,即便是父親,也莫要提及!”
見二人眼中滿是疑惑之色,曹沖接著解釋道:“父親曾反復叮囑,此事僅限他、我以及叔權三人知曉。”
“父親生性多疑,此事關乎我的生死安危,若他得知你們見過我,難免會心生疑慮。”
曹仁與曹洪聽聞,皆面露怯意,曹操心狠手辣,他們早已知曉。
尤其是涉及兒子的安危,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曹沖繼續說道:“若此事被子桓知曉,定會聯想到你們已知內情,以他那陰狠毒辣的性子,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放過,又怎會容得下你們?”
曹仁與曹洪連連點頭,曹丕心胸狹隘,他們深有感觸。
曹沖見目的已然達成,便起身告辭。
曹仁與曹洪一路相送,直至城門外,再三叮囑,又約定襄陽再會,才肯放他離去。
曹沖行至周瑜的營門前,囑托夏侯稱先行回返居所,自己則徑直邁向周瑜的大營。
周瑜一干人等在營中苦苦等候消息,聞說曹沖平安歸來,趕忙出營相迎。
眾人落坐后,曹沖開口道,經其一番勸說,曹仁已然意識到,繼續堅守唯有死路一條,愿意棄城撤離。
周瑜等人聽聞此訊,不禁大喜過望。
龐統獻計道:“我等今夜出兵,于曹軍北歸之路設伏,一舉將曹軍剿滅,諸位意下如何?”
眾武將聞聽此言,躍躍欲試。
劉備輕蔑地看了龐統一眼,道:“如此行事,豈不是將蒼舒陷于不仁不義之地?”
曹沖擺了擺手,笑道:“兵者,詭道也。諸位的軍事行動,與我無干。”
“只是,我需提醒諸位,曹仁長期追隨曹操,歷經無數戰斗,如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擊袁紹等,作戰經驗極為豐富。”
“以他的能耐,對于諸位私下的舉動,怎會毫無察覺?倘若他臨時改變主意,假裝撤退,反而派兵攻擊諸位的伏兵,又當如何?”
“即便設伏,如伏兵數量不多,怎會是曹仁曹洪的敵手?若傾盡兵力去設伏,萬一他假裝撤退,反倒繞過來劫寨,那又該如何應對?”
眾人面面相覷,皆無言以對。
諸葛亮笑著打趣道:“蒼舒所言極是。幸而蒼舒并非曹操陣營之人,不然,我等又豈是對手?”
周瑜當機立斷,大手一揮,下令道:“嚴令全軍,不許追擊,任憑曹軍撤退!待曹軍遠去之后,我等再進駐江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