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曦初露。
周瑜、劉備等人,屹立于將臺之上,眺望江陵城中,曹軍正緩緩撤退。
曹軍兵分四路,井然有序,前方由精兵開道,中間是綿延不絕的糧草輜重隊伍,其間甚至有諸多民眾夾雜其中,后方則有騎兵壓陣斷后,浩浩蕩蕩,朝著北方行進。
魯肅不禁慨嘆:“曹仁果真不愧為名震一方的將領,這撤退之態,有條不紊,我軍若是貿然追擊,恐怕也難以討得便宜。”
周瑜遠眺北方,微微點頭,下令道:“傳令下去,一個時辰之后,我軍先頭部隊進發,進駐江陵。”
夜幕降臨,周瑜在江陵城郡守府內大擺筵席,款待吳軍以及劉備軍的諸位將領。
酒過三巡,劉備高擎酒樽,朗聲道:“多謝都督盛情宴請。明日,我軍便將返回油江口,籌備對荊南四郡的軍事行動。”
周瑜臉上擠出一絲笑意,說道:“愿玄德兄此去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言罷,兩人相視開懷大笑。
劉備忽又笑道:“我有一事相求,還望都督應允。”
周瑜眼眸中光芒一閃而過,神色平靜地說道:“玄德兄,但說無妨。”
劉備緩緩道:“我欲邀請蒼舒前往油江口小聚一番。”
周瑜臉色瞬間微變,旋即笑道:“實在是不湊巧,剛剛接到將軍指令,稱其已退兵京口,命我攜蒼舒前往京口會面。蒼舒此番立下赫赫大功,將軍必定會予以重賞。”
劉備見周瑜抬出孫權之名,又無法確定其所言真偽,不便再繼續追問,只得干笑幾聲,說道:“仲謀欲見蒼舒,那我自是不便強求。”
說罷,他轉頭望向曹沖,道:“蒼舒,待京口之事了結,還請來油江口一趟,我等你前來,促膝長談。”
曹沖點頭應承,笑道:“定然前往。使君,這油江口之名,讀來頗為拗口,不妨另取它名。”
劉備聞之,放聲大笑:“正合我意,正合我意!”
翌日。
劉備整軍待發,欲返回油江口,魯肅、曹沖、龐統皆前往送行。
劉備緊緊握住曹沖的手,久久不愿松開,反復叮囑,連連邀約,言辭懇切,情到深處,竟眼眶濕潤,淚光閃爍。
曹沖亦心有所感,暗自思忖,此人不愧是一代梟雄,其展現出仁愛寬厚的形象,極具感染力,若不是自己來自后世,知曉他的真實心性,恐怕當下便會被其感化。
此時,諸葛亮與魯肅、龐統踱步而來。
諸葛亮笑道:“蒼舒,可惜周瑜不肯放人,若有你為我軍出謀劃策,奪取荊南四郡,定是輕而易舉之事。”
曹沖輕笑道:“軍師足智多謀,荊南四郡早已是使君囊中之物,我能助力之處甚少。”
眾人聞之,皆暢懷大笑。
曹沖繼而說道:“使君,你等進攻長沙之際,需留意長沙太守韓玄帳下兩員猛將,名為黃忠與魏延,皆是難得的將才,務必要設法招降。”
劉備將這兩人的名字銘記于心,隨后揮手作別,率軍緩緩離去。
三日后,程普、徐盛、丁奉等諸位將領率兵凱旋而歸。
周瑜遂命程普鎮守江陵,自己則帶著數十親兵,與魯肅、曹沖和夏侯稱,乘船沿江而下,徑直奔赴京口(今江蘇鎮江)。
......
京口,北固山,鐵甕城。
孫權靜坐于鐵甕城新落成的殿宇中,目光落在案幾的地圖上,面上終于浮現出一抹笑意。
年初,他親率大軍進擊合肥,將那城池圍困達百余日之久,然卻不慎陷入敵軍計謀之中,誤判敵方援軍已至,只得倉促撤兵。
待察覺中計之后,本欲重整兵力再攻合肥,卻聞曹操親率大軍奔赴合肥,無奈之下,唯有退兵至京口。
所幸,周瑜成功攻克南郡,此乃赤壁之戰后的一場重大勝利,令孫權不由得長舒一口氣。
他徐徐環顧這新建的宮殿,但見其裝飾得金碧輝煌,心中滿是愜意。
孫權自兄長孫策手中接管江東六郡后,治所起初設于吳縣(今江蘇蘇州),赤壁之戰后,便將治所遷至京口北固山。
此時,衛兵前來稟報,周瑜前來求見。孫權微微挑眉,道:“速請!”
周瑜領著魯肅、曹沖步入。
孫權含笑道:“公瑾、子敬......這位公子,想必是水鏡先生的得意門生蒼舒了吧?”
曹沖趨前,恭敬行禮:“正是,蒼舒拜見將軍。”
孫權快步向前,扶起曹沖,笑道:“此前得都督奏報,聞水鏡先生的高足蒼舒,孤身前往江陵,成功勸服曹仁撤兵,立下赫赫之功。今日一見,蒼舒果真是氣度不凡,當真英雄出少年!”
曹沖趕忙謙遜辭讓。
三人就座后,孫權詳詢曹沖身世,曹沖逐一應答。
待聽聞曹沖自幼于賈詡身旁成長,且是賈詡小女兒的未婚夫婿時,孫權臉色忽明忽暗,變幻不定。
他沉思片刻,語帶冷意道:“賈詡大夫聲名遠揚,備受曹操倚重。公子既為賈詡身邊之人,緣何來到荊州?”
對此疑問,曹沖早已想好應對之詞。
他鎮定自若道:“賈公智謀冠絕天下,其遠見卓識,非凡人可及。”
“曹操如今已五十四歲,其子曹丕器量狹小,曹植則書生意氣。我年僅十四,自是需外出游歷一番。”
孫權心中疑慮頓消,確然,賈詡的利己之名播于四方,眼前這曹沖年僅十四,而曹操年事漸高,關注重心自會落于世子之位。
顯然,此子尚未抉擇追隨曹丕抑或曹植,便借年少之名,外出游歷,一者,待曹操世子之位塵埃落定。二者,探尋天下間是否尚有可托身之人。
這個賈詡,果真老謀深算!
念及此處,孫權面上笑意盈盈,道:“蒼舒乃水鏡先生高徒,又于南郡建下奇功,公瑾上書為你請賞,且先封你為吳郡都尉,留于我身邊,意下如何?”
曹沖起身作揖,辭謝道:“謝將軍!只是,小子尚未成年,仍欲隨先生研習數載,恐有負將軍厚愛。”
孫權目光中滿是贊賞,笑道:“年少便有如此成就,卻依舊謙遜知禮,深諳謀略,且志存高遠,難得!”
“我兄長開拓江東之時,年僅十八歲,我主政江東,亦是十八歲,可見,有志不在年高。蒼舒,可再思量一番?”
曹沖堅定搖頭,決然道:“我年方十四,不必急于求成,愿隨先生苦學數載,待年滿十八歲,如將軍當年那般年紀,方出任官職,亦不為遲。”
孫權并未介懷,暢然大笑道:“罷了!我尊重你的抉擇,官職依舊授予,俸祿亦照常發放,待你成年之后,再來效力也不遲。”
曹沖知曉難以推辭,遂躬身行禮:“謝將軍!”
周瑜瞥了一眼曹沖,緩緩開口道:“蒼舒,你身體文弱,亦未曾習武,雖謀略出眾,然在學問與內政才能上,尚有不足。”
“我江東才俊云集,張纮、張昭、闞澤、顧雍、薛綜、虞翻、陸績、程秉、諸葛瑾、步騭、嚴畯等諸賢,于各自所長之處,亦不輸于水鏡先生。”
“蒼舒,你不妨在京口小住些時日,多多拜會我江東名士,也好讓自身之才學,更上一層樓,意下如何?”
周瑜言罷,孫權未等曹沖有所回應,便已拍手稱妙。
曹沖略作思忖,心覺在京口盤桓些日子,確可結識諸多江東賢才,于己大有裨益,遂欣然應允。
孫權見曹沖應下,當即令衛兵引領曹沖前去安置歇腳。
曹沖行禮后告退,待他行至房門處,衛兵殷勤地拉開房門,孰料一人如疾風般迅猛沖入,徑直撲向曹沖。
曹沖驟驚,下意識地伸臂將對方摟住。
頓感懷中溫香軟玉!
剎那間,他整個人呆怔原地,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