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離開,心意已決
- 三國:我不是曹沖
- 懶訓豬豬
- 2788字
- 2024-12-30 00:10:56
劉備與諸葛亮見此戰大獲全勝,遂大排筵席,以慶功賀喜。
忽然,有士兵前來稟報,言關羽帶兵歸來。
諸葛亮斟滿一杯酒,端于手中,走下臺階相迎,他一邊敬酒,一邊詢問戰況。
關羽卻神情呆滯,緘默不語。
諸葛亮道:“將軍神色不悅,莫非是責怪我等未到郊外相迎?”
關羽低下頭,羞愧言道:“關某特來請罪,請軍師依軍法懲處!”
諸葛亮驚訝道:“難道曹操未曾經過華容道?”
關羽垂頭喪氣,道:“曹操確是經過了,只是,被他逃脫了。”
諸葛亮勃然變色,喝道:“那定是你有意放走他,你既已立下軍令狀,我只能依法辦理!”
言罷,令士兵將關羽推出去斬首。
劉備及眾將官急忙求情。
關羽大聲道:“軍師,關某已立下軍令狀,未能擒住曹操,你殺了我,我也無話可說。但是,曹操并非關某有意放走,實乃華容道中,埋伏著孟建、文聘兩路兵馬,你僅派給關某五百士兵,難以抵擋。”
諸葛亮大吃一驚,喝令士兵放開他,并讓他坐下,詳述情況。
聽罷,眾人面面相覷,諸葛亮更是滿臉驚懼。
劉備驚詫道:“曹操軍中,竟有如此能人?莫非,是孟公威早已料到曹操必敗,會逃經華容道?”
徐庶道:“公威擅長內政,謀略并非其所長,不會是他。”
諸葛亮臉色凝重,道:“沒錯,孟公威沒有這般眼光,必是受人指點。是了,他說恭候多時,顯然對方早已預知赤壁之戰的結果,并準確預判了曹操的逃跑路線。”
“幸虧此人雖有謀略,卻不受曹操重用,否則,若曹操聽取了他的建議,我軍必受重創,又豈能輕易取得大勝?”
劉備面色灰暗,道:“曹操有此能人,我軍危矣!軍師,那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沉思片刻,道:“曹操生性多疑,行事武斷,此人不受重用,暫且不必考慮。”
眾人離去后,僅余劉備、諸葛亮及徐庶三人。
徐庶神色哀傷,掏出兩封信函,道:“大戰之前,我收到曹操派人送來的書信。當時,擔心影響士氣,未敢出示,如今已然大捷,方可拿出給主公及孔明一觀。”
劉備看后,大驚失色,一邊將信件遞給諸葛亮,一邊道:“元直,你意下如何?”
徐庶黯然道:“家母在曹操手中,我還能如何?唯有前往曹營而已。”
諸葛亮覽畢信件,沉思片刻后說道:“元直不必驚慌,曹操詭計多端,此不足為信。”
徐庶回應道:“我確實不相信曹操,即便他巧舌如簧。然而,我信任孟公威,我與他兄弟多年,深知他性情剛直,斷不會欺騙于我。”
沉默片刻后,他接著說道:“當日在當陽長坂坡與母親失散,原以為她已在亂軍之中遇難,但公威言及,她老人家被曹操俘虜,現已被押送至許都。公威在宛城見過她,此事定然不會有誤!”
言及此處,徐庶淚流滿面。
劉備亦是淚水不止。
他半生漂泊,身邊一直缺少謀士。自從在新野得徐庶相助,方才有了些許起色,如今聽聞徐庶之意,是要前往許都,心中自然極為不舍。
諸葛亮道:“元直,稍安勿躁。曹操為人狠毒,或許是想引誘你前往曹營,以報新野戰敗之仇。”
徐庶黯然道:“我決意前往曹營,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大丈夫活于世間,若連母親都不能保全,還有何顏面留存于世?”
諸葛亮再三勸說,可徐庶心意已決,說道:“我已深思熟慮,無需多言,就此告別,以后不知是否還有再見之日。”
劉備痛哭流涕,良久才止住哭聲,安慰徐庶道:“老夫人有難,元直自當前往許都。但愿你見過老夫人后,我們還有重逢的機會。”
諸葛亮道:“也罷。元直,你既此去曹營,我有一事相托。”
徐庶苦笑道:“主公與孔明放心便是,我入曹營之后,必定不會獻出一計。”
諸葛亮擺擺手,言道:“非也,元直有所誤會了。主公的兩個女兒,于長坂坡處失散,如今不知生死狀況如何。望元直幫忙打探一番,若有消息,煩請托人告知我等。”
徐庶回應道:“自當如此,即便你不說,我也定會這般去做。”
言罷,他再三拜謝,而后告辭,轉身離去。
劉備與諸葛亮兩人對視,默然無語。
突然,孫乾匆匆而入,說道:“方才遇見徐庶,他帶著行裝,向北而去。我上前詢問,他卻不予理會,這是為何?”
諸葛亮將徐庶的母親被曹操俘虜之事告知孫乾。
孫乾滿臉憂慮,說道:“徐庶深知我軍虛實,知曉我軍的部署和戰略意圖,倘若他告知曹操,我們便危險了!”
劉備頓時沒了主意,眼巴巴地望著諸葛亮。
諸葛亮沉思片刻后說道:“我與元直相交十數年,他絕非賣主求榮之人!”
孫乾卻不以為然,說道:“在利益面前,許多人連主人都能出賣,更何況是舊主!”
諸葛亮注視著他,問道:“公祐(孫乾字公祐)可有良策?”
孫乾道:“如今之計,主公可派人追上徐庶,強行留住他。如此一來,曹操必殺其母,那他為報母仇,必定會死心塌地地輔助主公。”
劉備一聽,極為不悅,說道:“如此不仁不義之事,我劉玄德絕不會做!”
諸葛亮也說道:“如此用心險惡,只怕會寒了元直的心,人雖是留下了,可只怕他心中的怨恨此生難消,不可行!”
孫乾羞愧地低下頭。
諸葛亮沉吟片刻,開口道:“防人之心不可無,我軍的戰略部署需進行大幅調整,我們先進駐油江口(現今湖北公安),靜觀其變。”
劉備與孫乾皆點頭表示贊同。
諸葛亮取出地圖,鋪展在案幾之上,說道:“荊州八郡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無疑是南陽郡、南郡以及江夏郡這三個郡。南陽郡以及江夏郡長江以北的區域,已成為曹操的地盤。而南郡,必定是曹操重兵堅守之地,同時也是孫權及周瑜主攻的方向。”
“我們的目標乃是荊州南部四郡,即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還有南郡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
諸葛亮解釋道,長沙郡的太守韓玄、武陵郡的太守金旋、零陵郡的太守劉度、桂陽郡的太守趙范,實際上都是劉表時期的地方官吏。
劉琮率領荊州歸降曹操,荊南四郡名義上雖歸屬曹操,但曹操的防御重點在于南郡,根本無暇顧及這四郡。
諸葛亮提議讓劉備以豫州牧的名義,上表奏請劉琦擔任荊州刺史。
劉備打著劉琦的名號出征,荊南四郡眼見南郡被周瑜圍攻,危在旦夕,必然會選擇投降。
諸葛亮輕嘆一聲,說道:“只是,荊南四郡處于孫權的半包圍之中,難以長遠發展。”
他指著南郡說道:“若周瑜攻取南郡,則南郡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江陵城都在孫權手中,我們必須將其奪取過來。”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江陵作為駐地,向北可窺探曹操,向西可窺視西川,向東則可監視孫權。”
“一旦中原局勢有變,便可北進襄陽、樊城,威脅許都。就算曹操孫權呈相持之勢,我們也可往西襲擊西川,至此,天下三分。”
劉備擔憂道:“當初為了南郡,我們與孫權周瑜爭論許久,但對方就是不肯讓步,為了促成合作,唯有我們讓步。如今再提此事,只怕更加困難了。”
諸葛亮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曹操陣型中有能人,而曹操愛才,他一旦重視那能人,離間孫權與我們的關系,那我們危矣!”
“況且,荊南四郡,在孫權旁邊,必成其心腹之患,我們必須奪下南郡,方有出路。”
孫乾道:“孫權是否許可我們奪取荊南四郡,尚且未知,軍師何必考慮如此長遠?”
劉備道:“軍師所言極是。我劉玄德顛沛流離,皆因沒有自己的地盤,對于荊南四郡,志在必得。奪下四郡后,對于南郡,軍師可有良策?”
諸葛亮微微一笑:“到時候,我們向孫權借荊州。”
“借?”
劉備和孫乾皆驚愕不已。
只聽說過借錢借糧,甚至借人,從未聽說過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