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供應鏈: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供應鏈之道
- 白光利 馬崗編著
- 2193字
- 2024-12-28 12:40:18
前言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成為人類的一場巨大災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個產業供應鏈中斷,透過這只“黑天鵝”,照見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后,如何快速有效地組織現有資源,快速響應并形成應急供給能力以應對災難,成為所有供應鏈從業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2021年3月,臺灣長榮海運集團的“長賜”號貨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導致大量船舶無法通過,堵船事件影響通過供應鏈網絡的上下游快速波及全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全球航運供應鏈一時中斷,進一步印證了全球供應鏈分工的精細化和相互依賴性。很多風險可能無法預測,但在風險來臨之前,供應鏈能做什么準備以應對不時之需,成為所有供應鏈從業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過去,關注供應鏈的更多是企業生產資料采購人員、生產線的生產人員和倉儲物流人員。現在,供應鏈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成為確保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生命線。
2018年,美國以威脅國家安全之名打壓中國科技企業中興和華為,隨后將更多企業列入其“實體清單”,試圖通過出口管制措施限制芯片等高端材料和技術流入中國科技企業,以阻擋中國科技企業崛起的步伐。受此影響,華為手機無芯片可用,全球市場占有率從高峰時的全球第一跌落到3%(市場調研機構Omdia 2021年第二季度的數據)。
2021年年初,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及其部分會員企業以“強制勞動”為借口禁用新疆棉花,試圖在供應鏈上排斥中國紡織供應鏈。美國商務部以“涉嫌侵犯人權”為借口,將新疆光伏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破壞中國光伏參與全球光伏產業價值鏈,打壓中國光伏產業。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是變局的關鍵。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供應鏈是否安全可控,能否支撐產業變革,使中國制造成為世界驕傲呢?
2018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制造業占比高達30%,但中國制造占全球制造的利潤率僅為2.59%。中國制造大而不強,中國制造在產業鏈中無法掌握定價權,在產業分工中更多扮演低附加值輸出方的角色,企業與企業無序競爭,導致產品利潤率低。
中國工業軟件亦亟待突破。國產工業軟件起步遲,面臨標準相對缺失、關鍵技術缺失、人才短缺等問題。數據顯示,中國工業軟件非嵌入式軟件僅占全球份額的6%左右,很多高端軟件都依賴國外廠商,國產工業軟件的自給率并不高。
只有認清現狀,正視問題,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進行前瞻布局,把握先機。
2021年,中央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列入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的8項重點工作任務中,產業鏈與供應鏈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制造從基礎薄弱品類單一到“上天入地”門類齊全,為產業全面崛起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消費互聯網浸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為產業互聯網崛起奠定了基礎,而產業互聯網的崛起將為工業軟件的突破創造機遇。
從供應鏈發展視角看,供應鏈作為產業精細分工的產物,經歷了以產定銷和以銷定產的發展階段,正躍遷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供應鏈。這要求供應鏈能夠適應個性化、小批量生產、高頻次供應的新消費需求,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也是產業變革的機會。
從產業發展視角看,供應鏈從以企業為中心的鏈式協同向產業為中心的網狀協同進行演進。這場演進,正是供應鏈擁抱產業變革的結果。只有摒棄強調供需分工和供需博弈的企業供應鏈,才能迎接供需協同、共創共生的產業供應鏈,才能重構價值鏈分工,提升產業競爭力。
從業務實踐角度看,采購商、供應商、倉儲物流企業、金融企業、數字科技企業等各個主導方從不同的領域切入產業互聯網,各類企業線上貿易平臺(business to business to business,B2B2B)、線上分銷零售平臺(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B2B2C)、線上供應鏈整合平臺(supplier to business to customer,S2B2C)紛紛涌現。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正在以產業為核心,整合產業上下游企業,構建產業供應鏈,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提升產業鏈條效率。
本書是國內為數不多以產業供應鏈為研究對象的圖書,重點探討生產資料采購的產業供應鏈。
本書從供應鏈熱點問題入手,分析供應鏈演進歷程,解析產業供應鏈與供應鏈金融的建設關鍵,闡述平臺經濟運營特點,對供應鏈自主可控和供應鏈在產業變革中扮演的角色進行全面闡述和理論提煉。
本書結合不同行業現狀,引入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供應鏈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多個應用場景,建立了“產業+數字科技+金融”的知識體系。
本書還對未來供應鏈形態進行展望,系統性地探討了柔性供應鏈、供應鏈多邊平臺經濟、全球協同的供應鏈、產業融合的全產業鏈和未來供應鏈人才需求等內容。
開卷有益,掩卷有思,閉卷有得。
本書從頂層規劃到問題剖析均有涉獵,作為企業的掌舵者或者首席供應鏈官,當你在理想供應鏈與供應鏈現實之間不知從何下手時,可借鑒此書。
本書內容在供應鏈與新技術融合、供應鏈大數據方面均有涉獵,作為企業首席信息官或者首席數據官,當你在供應鏈數字化方面舉棋未定、在海量數據面前思緒紛雜時,可借鑒此書。
作為供應鏈從業人士、企業風控崗位,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你需要深刻認識企業供應鏈向產業供應鏈的演進,將業務實踐與產業變革進行結合,重新梳理知識結構,迎接數據經濟的大潮。
作為剛剛踏進大學校門的你,或者即將步入社會的你,如果有志于投身供應鏈,你需要培養對新鮮事物的敏銳性,由表及里追溯其內在關聯,獨立思考,有所學,有所思。
供應鏈興則產業興,供應鏈強則產業強;產業興則國必富,產業強則國必強。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