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跟隨到領先:華為管理體系重構之路
- 馮德剛
- 956字
- 2024-12-24 11:13:27
推薦序二
華為的成功源自多種能力的長期投入、系統構建、要素協同與組合發力,很難拆解某個要素來說明其成功的原因。其中,華為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領導力、高度聚焦的戰略管理、持續內化的管理體系建設、具有自省精神的學習能力、整合關鍵利益群體的文化建設、基于業績的激勵機制等,受到其他企業的特別關注。
在華為的發展歷程中,1996年的戰略與管理轉型至關重要。這一年,華為提出了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愿景,盡管此時華為的銷售額不足百億元人民幣,在各項關鍵能力指標上都與領先企業存在著巨大差距,能提出這樣的愿景既需要勇氣與激情,更需要對行業最佳實踐的深刻理解和對內在能力的理性規劃。在達成戰略愿景的藍圖規劃中,任正非提出了三步走優先度排序:三年內在管理上與國際接軌、五年內在銷售上與國際接軌、十年內在研發上與國際接軌。
在教學實踐中,每當講到這個階段,我都會給企業家學生拋出這個問題,如果你是任正非,要實現這樣的戰略愿景,你將如何對轉型優先度進行排序?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企業家都不會把管理放在第一位,他們通常會把市場、人才等因素放在前面。
企業家同學之所做出這樣的選擇可能會有多種原因,推斷起來有這么幾點:一是中國工業文明時間相對較短,管理文化和意識相對淡??;二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企業家們認為抓住外部機會更加重要;三是管理能力建設投資大、見效慢、風險高,不愿意將有限的資源投在這里;四是企業家會將管理體系作為成本中心,而不是戰略資產。但是在任正非看來,近百年來,中國之所以沒有出現世界級企業,就是因為中國人不重視管理,而人的靈活性和易變性,使得企業在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中,很難形成支撐企業大而不亂、多而有序、變而穩定、快而精細的核心能力,而管理體系正是這一核心能力的關鍵。
在這種背景下,馮德剛先生的這本書就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他的書系統梳理總結了華為體系化、獨特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論,內容涉及戰略管理、流程管理、質量管理、變革管理、數字化轉型等,展現了華為從一個靈活高效的中國“農民企業”轉型成為世界級企業的苦功、內功和真功。作為華為管理變革的親歷者,馮德剛先生掌握大量一手資料,并深度參與了企業變革的諸多實踐,相信他的書會給企業家帶來很多啟發和借鑒。
董小英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榮休教授
《華為啟示錄:從追趕到領先》(中英文版)作者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