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人性的弱點
- (英)托馬斯·查莫羅-普雷穆季奇
- 1160字
- 2024-12-16 16:56:24

第1章
人工智能時代的我們
按照解剖學的普遍觀點,現代人類已經存在了大約 30 萬年,在這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人類其實沒有改變太多:人工智能的先驅者與歷史上那些發明農業或取得重大創新突破的先祖們在生物特征上并無太大差異。
人類中的佼佼者,比如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碧昂斯(Beyoncé)、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和我(希望大家不會覺得我這是在自夸),與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仍高達99%左右。
人類的欲望和需求也沒有改變太多,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欲望和需求的表現方式可能有所變化。
人類克服重重困難,不斷進化,從原始采獵工具的使用者轉變成航天火箭、比特幣和核酸疫苗的發明者,并在此過程中創造出各種形態的社會、帝國和文明,還發明了Snapchat軟件和自拍桿這種能夠表達人性的新玩意兒。
從宏觀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只是一種微不足道的計算機代碼,它讓人類的任務變得更具可預測性。不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即使某項技術創新平凡無奇,只要推廣開來,也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因為在人類的生物特征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許多科技發明改變了我們的行事方式。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和艾麗爾·杜蘭特(Ariel Durant)在《歷史的教訓》(The Lessons of History)中寫道:
自有史以來,人類的進化一直體現在社會層面,而非生物層面:進化的推動力不是來自物種的遺傳性變異,而主要來自經濟、政治、智力和倫理道德的創新,再通過模仿、習俗和教育,將這些創新傳給個體,并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下面,我們舉幾個人類社會創新的例子:
◎經濟領域:股票市場、衍生品交易、大經濟體和非同質化代幣 (NFT);
◎政治領域: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自由民主制和國家資本主義;
◎智力領域:相對論、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谷歌搜索引擎和歌曲識別軟件;
◎道德領域:各種宗教、人文主義、家庭觀念以及我們自視清高的思想。
人類將何去何從?這取決于我們自己。人有善有惡,或善惡兼之,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式來表達人性。
迄今為止,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它能夠復制或超越人類智能,而是對人類智能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不是通過人工智能的固有能力,而是通過我們所建立的數字生態系統實現的。數字生態系統之于元宇宙,好比撥號網絡之于無線網絡,它使人工智能變得無處不在,深刻地影響著人類行為。
變化是人工智能時代的顯著特征,也是人工智能時代成為人類進化史上一個重要階段的原因。這種變化有三大推動因素:高度互聯的世界、人的數據化以及利潤豐厚的預測性產業。在后續章節中,我將深入探討這些推動因素。
注: 一款“閱后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程序,用戶可以拍照、錄制視頻、添加文字和圖畫,并發送給自己的好友。
注: 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等特點。理論上來說,NFT可以是任何數字化的東西:聲音、圖像、一段文字、一件游戲里的道具、房屋等不動產或其他的實物資產等,其應用范圍取決于人們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