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辰時三刻,乾清宮。
東閣大學士高拱死死攥住皇帝猶溫的左手,太醫院使徐偉以銀針刺入隆慶帝膻中穴,觀其紋絲不動。
又見掌印太監馮保將一面和田玉圭輕覆天子口鼻——玉面未起霧痕。
高拱、馮保和徐偉立馬伏地哭奏道:“啟稟皇后、貴妃娘娘,太子殿下。”
“皇上脈息已絕!”
陳皇后、李貴妃聞聲以羅帕掩面而泣。
朱翊鈞則是撲到隆慶帝的身體上,口喊“父皇!”放聲大哭。
其他宮女太監也都紛紛跪地哭泣。
馮保抹著眼淚對朱翊鈞道:“請太子殿下節哀?!比缓缶头愿佬仁虒⒅祚粹x攙扶到一旁。
他則是取黃絹覆在隆慶帝的臉面,然后依制用白紗囊盛殮隆慶帝的指甲須發。
這時張宏率十二名隨堂太監將御榻移至乾清宮正殿,按“頭北腳南“方位安放,以七十二盞萬年燈環繞。
內官監火速送來大行皇帝袞冕,馮保親自為其更換九章袞服,腰間系上十二旒白玉帶。
“遺詔何在?”馮保的尖細嗓音在殿內回蕩。
文書房太監捧出朱批遺詔,尚寶監掌印太監李芳,驗明玉螭紐印璽無誤后,當眾鈐蓋“皇帝之寶”。
內閣首輔高拱率閣臣入殿,張居正、高儀依次在遺詔末尾用朱筆圈點,這是“閣臣副署“的定制。
隨后由馮保當眾再次宣讀遺詔。
未時,鐘鼓司鳴鐘一百零八聲。
錦衣衛指揮使朱希孝率緹騎封鎖宮門,六科廊給事中依次登記出入人員。
文武百官在皇極門外跪成方陣,禮部尚書陸樹聲宣讀遺詔,聲震云霄:“朕紹膺鴻業,臨御六載,憂勞宵旰,今疾大漸,殆不久于世。
今皇太子翊鈞天資明睿,仁孝性成,著即皇帝位.......”
申時,哭臨。
朱翊鈞身著斬衰冕服,手持鎮圭,在馮保導引下向大行皇帝神主三跪九叩。
陳皇后、李貴妃率后宮嬪妃行哭臨禮。
酉時,內閣值房燈火通明。
高拱草擬《登極詔》,張居正斟酌“革弊政、振朝綱“等條目,高儀則負責核對《大明律》中關于國喪期間的禁令。
三法司奉旨將京城所有屠宰場封停,五城兵馬司沿街巡查,嚴禁軍民婚嫁作樂。
戌時,司禮監行文天下:“自聞喪日起,軍民素服,朝夕哭臨三日。官員百日之內不得飲酒食肉,違者以違制論處。”
南京守備太監亦需要在接急報后,即刻關閉孝陵地宮,遣人晝夜守護。
亥時,坤寧宮舉行“移梓宮“儀禮。
馮保指揮內官監匠人將梓宮抬至乾清宮西階,陳皇后依制用玉如意輕觸梓宮四角,李貴妃則將先帝御筆《金剛經》放入隨葬品中。
張宏率二十四名太監執引魂幡前導,將梓宮暫厝于仁壽宮。
紫禁城外,順天府尹正在安排搭設靈棚,五品以上官員須輪流守靈。
翰林院則連夜撰寫《大行皇帝謚議》,擬上“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廟號。
如此,整個帝國機器,嚴格按照《大明會典》的精確刻度,開始了為期二十七日的國喪。
————
以前看歷史就好奇,為什么那些即將繼位的皇帝也好,還是篡位的權臣也好,比如王莽、曹丕、楊堅、武則天等。
篡位都篡了,造反也造了,還非得要玩個什么“三辭三讓”才正式登基稱帝?
現在輪到自己了,朱翊鈞才知道,原來人家這么玩,都是有目,有必要的。
新皇登基搞“三辭三讓”。
其實就和你朋友請你吃大餐一樣,你嘴上喊著:“哎呀,這不行不行,這不能讓你太破費呀!我可不能去。”
但心里說不定已經想好點啥菜了。
這“三辭三讓”也就是這么個事兒!
在中國,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名”與“器”。,
這“三辭三讓”第一個就是要讓自己登基名正言順。
古人特別講究禮儀章程,這就像是你去別人家做客要先敲門一樣。
當皇帝也得有個當皇帝的規則,這“三辭三讓”,就是這個規則流程里面很重要的一項。
新皇帝首先得先客氣客氣,表示自己可不是盼著自己的父皇早死??!
自己也不是那種看見皇位就兩眼放光,迫不及待就想登基當皇帝的人。
畢竟現在滿朝文武可還都是先帝,你父親的人,結果你老子剛死,你當兒子的就急吼吼的要頂你爹的班。
你讓那些老臣怎么想?讓那些跟著你爹出生入死的人怎么想?
所以你要推辭推讓,要顯示出自己特別有風度,特別有涵養來。
而且這皇位也不是那么好坐的,而且一旦坐上去了,那就是意味著責任很麻煩,就容易被人惦記算計。
所以新皇帝搞一個“三辭三讓”,就像是在試探一下這個皇位到底好不好坐,給大家釋放一個信號,我可準備當皇帝了!
你們誰贊成,誰反對?
同時也可以摸摸大臣們的底,畢竟新皇剛剛登基,對大臣們心里是怎么想的還是沒有底。
這時就可以通過“三辭三讓”,讓大臣們一個個的出來勸諫,給這些大臣一個機會,讓他們表達自己對新皇帝的支持。
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讓大臣們站隊表態的儀式。
這時候誰積極擁護,誰有點敷衍,誰甚至是反對,他們的態度如何。
新皇帝一眼就能看明白,從而做到心里有數。
此外,三辭三讓還可以緩沖矛盾,就比如明成祖朱棣,靖難奪位以后,就通過反復的辭讓,淡化謀逆的色彩。
轉而強調“奉天靖難”的合法性,這和曹丕的禪讓一樣。
這樣來來回回幾次,就能淡化一些東西,強調一些東西,從而讓自己的皇位名正而言順。
而且每一次的辭讓都有它實際意義所在。
就比如,朱翊鈞的第一次辭讓,是在會極門。
在文武百官面前辭讓,象征著先皇駕崩,皇太子以儲君的身份,準備登基稱帝。
有預示預告的性質在。
因為先前的托孤,和隆慶帝突然繞過繞過內閣,當眾提前公布遺詔。
打亂了太多人的謀劃和心思,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朱翊鈞并沒有過多的暴露自己。
但是難免有心人會推測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現在的他還得茍一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