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人沒有反應,隆慶帝便示意馮保叫起。
還是朱翊鈞第一個痛哭高呼道:“兒臣謹遵遺詔!”
其他人也跟著喊:“臣妾/臣等謹遵遺詔!”
隆慶帝見眾人起身后,緩緩道:“遺詔正本由司禮監保管,副本由陳皇后、李貴妃,內閣,皇史宬分別保管。”
說完這句話,隆慶帝緩了半天才又繼續道:“另抄密件存于孝陵神宮監,由守陵太監曹憲看守。”
然后慢慢的看向每一個人,良久才又道:“日后若遇嬌召,可直奏鳳陽留守司!”
此言一出,眾人神色大變!
這是什么意思?這是要防著日后有人想要改動遺詔啊!
張居正又迅速的看了一眼馮保,見馮保還是沒有什么反應,就又垂下了頭。
朱翊鈞帶頭道:“兒臣遵旨!”
“臣妾/臣等遵旨!”
眾人又都齊齊跪倒。
這次隆慶直接揮揮手,讓眾人退下了。
待到眾人退下后,隆慶帝對朱翊鈞招了招手,朱翊鈞趕緊跪到了御榻前,握住了隆慶帝的手。
隆慶帝的手比早上的更涼了幾分,朱翊鈞知道,隆慶帝也就在今晚了。
隆慶帝望著年幼的兒子,眼神中滿是不舍與擔憂,抬手輕輕撫上朱翊鈞的頭,氣息微弱卻又語重心長道:“皇兒!父皇能為你做的都已經做了,剩下的就靠皇兒自己了。”
朱翊鈞用力點頭,眼中含淚,聲音帶著堅定:“父皇放心,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您的期望,當好這個皇帝。”
隆慶帝聽了,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思緒卻飄回到自己這幾年的帝王生涯,又想起父皇嘉靖帝,不禁感慨萬千:“皇兒啊,這皇帝之位,表面風光無限,實則如坐針氈,個中滋味,實在難以言表。”
“不過皇兒你比你父皇強多了,你父皇我在你這么大的時候,絕跡是想不到這么多的。”
隆慶帝一想到他和朱翊鈞一起草擬的那份遺詔,心里就激動高興的不行。
剛才他可是看見了,當眾人聽到他要當眾宣讀遺詔時的那個表情,可真是精彩極了!
再后來又聽到遺詔里的內容之后,那幾個平時最喜歡和他作對,唱反調的老臣,臉色都變了。
看著那些大臣們吃癟,也就是他現在的身體不允許,不然他一定要站起來,叫生“好”!
自從他當了這皇上,都不知道多久沒有如此暢快過了。
他頓了頓,劇烈咳嗽幾聲,才接著說道:“當年你皇祖父嘉靖帝,多年不上朝,并非是他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實在是這朝堂局勢太過復雜,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爭斗不休!”
“那些文臣,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實則各懷鬼胎,為了各自的派系利益爭得你死我活。”
“完全不顧百姓的生死,他們眼里只有自己的得失!”
“你皇祖父他以一人之力周旋其中,何其艱難!稍不留神,便會被這些人牽著鼻子走。”
隆慶帝神色落寞,回憶起那些朝堂上的明爭暗斗,仍心有余悸。
“為父即位以來,也想有所作為,革新吏治、推行新政。”
“但是為父的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因為一旦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必將招來他們的瘋狂反對。”
“有時候明知有些決策對國家有利,對百姓有利,卻因為各方掣肘,難以施行。”
“不得不妥協,退讓!這便是身為皇帝的身不由己啊!”隆慶帝眼中滿是無奈與苦澀。
“如今為父將去,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
“這朝堂之上,暗流涌動。你年紀尚小,日后在這朝堂之上,定要萬事小心!”
“還有用人定要謹慎,切不可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決策也要果斷,不要猶豫,但也不能盲目沖動。”隆慶帝緊緊握著朱翊鈞的手,目光中滿是憂慮。
朱翊鈞聽著隆慶帝的肺腑之言,心中五味雜陳。
看著眼前病榻上憔悴又憂慮的隆慶帝,他的心中一陣的酸澀。
作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段歷史的走向,也深知即將面臨的重重挑戰。
作為后世熟知這段歷史的旁觀者,此刻他正以當事人的身份見證著大明王朝的權力交接。
對于文臣集團,他有著比同時代的其他人更清醒的認知。
在他看來,這些飽讀詩書的士大夫階層表面上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實則早已淪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他們以“清流“自詡,卻在黨爭中無所不用其極——張居正的考成法剛推行便遭到集體抵制,海瑞的均田令尚未實施就被輿論圍剿。
這些掌握著科舉與輿論的精英們,早已將儒家理想異化為權力斗爭的工具,形成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朋黨政治。
回顧隆慶帝的執政生涯,朱翊鈞既感同情又覺無奈。
這位帝王試圖以“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平衡朝局,卻在文官集團的集體博弈中步步退讓。
他推行的“隆慶開關“雖讓白銀流入國庫,卻因觸動海商利益集團而被迫中途擱置。
同樣的整頓漕運的改革方案,也在戶部尚書的消極應對中不了了之。
朱翊鈞深知,這位性格溫和的帝王并非缺乏改革決心,而是在文官集團編織的巨大羅網中難以施展拳腳。
以至于在他執政的后幾年,沉迷于后宮,無心主政。
這何嘗不是一種對朝臣,對文官集團的抗爭和無奈?
提及那位數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朱翊鈞的思緒更加復雜。
這位道教皇帝前期展現出驚人的政治手腕,通過“大禮議“之爭重塑皇權權威,又以嚴嵩為刀制衡清流集團,讓朝局一直穩穩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但后期沉迷煉丹修仙,放任嚴嵩父子貪腐橫行,使得帝國財政瀕臨崩潰。
這種“帝王心術“雖暫時維持了皇權穩定,卻埋下了黨爭加劇的隱患。
朱翊鈞明白,嘉靖帝的統治藝術如同走鋼絲,稍有不慎便會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朱翊鈞的記憶里不斷閃現著萬歷朝的種種弊端:張居正改革的半途而廢、國本之爭的持續內耗、薩爾滸之戰的慘敗......
這些歷史教訓此刻化作沉甸甸的責任壓在肩頭。
朱翊鈞握緊隆慶帝逐漸冰冷的手,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他要打破這個“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怪圈。
既要用雷霆手段整頓吏治,也要以制度創新來重建權力平衡。
可能這正是歷史交給自己的特殊使命。
那就是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開辟新的航道。
朱翊鈞出了正殿,站在乾清宮的臺階之上,望了一眼高懸在空中的紅日,心中油然的升起了一陣豪邁之情。
快了,只要過了今晚,這個偉大的帝國就將由自己主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