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手搓彈簧
- 穿越明堡宗:我在草原望北京
- 吃瓜的猹
- 2081字
- 2025-01-06 23:25:13
朱祁鎮很興奮,又讓劉堅現場演示如何制作這種“簧圈”。
那劉堅卻有些為難,戰戰兢兢地磕頭道:“陛下,我父親生前反復告誡我,這簧圈是我劉家吃飯的倚仗,傳男不傳女,更不能外傳。”
“吃飯的倚仗?”朱祁鎮笑道,“吃飯還不簡單?劉堅,以后你這輩子吃飯,不,包括將來你兒子,你孫子三代人的吃飯問題,朕全包了。朕還要提拔你為器械局大使,正九品,待遇與各隊隊長相同,你可滿意?”
“小人,小人何德何能……謝陛下,謝陛下隆恩。”那劉堅聽到朱祁鎮要封他官做,歡喜地又哭又笑,舌頭都打結了,朝著朱祁鎮梆梆磕頭。
大明社會,以當官為榮,以當官為尊,無數人擠破頭去科舉,就是為了戴上這頂烏紗帽,哪怕是個小小的九品官,也足以讓劉堅光耀門楣,在老家橫著走了。
而且,他家是世代匠戶,家里必須有一個子弟去充匠籍,他又沒兄弟,所以也只能是他本人去。按規定,他是不能參加科舉的,如今突然被天子欽點九品官,如何能不興奮?
磕完了頭,劉堅知道,是他亮絕活兒的時候了。
只見他把一應工具都擺放就位,拿出一小塊銅來,先將之加熱至流體狀態,然后倒入某個精巧的模具之中,擰住機關,等待里面的銅到了快要凝固的時候,則用鉗子夾住一頭,開始抽絲。
抽出來的銅絲,迅速浸泡到某種液體里面,冷卻之后,其表面的氧化層脫落,便成了一圈一圈彎彎繞繞的銅絲。
“手工拉絲?”
朱祁鎮驚了,心想:“難道這家伙單靠手力就能拉出均勻的銅絲來嗎?世上居然真有這等巧匠?”
等那銅絲冷卻,他趕緊拿起一截來瞧,卻是眉頭一皺道:“你這也不是很均勻啊。”
“陛下稍等,這只是第一步,后面還有工序。”
劉堅不慌不忙,又拿出一塊鋼板來。
這鋼板尺寸不大,特別之處是上面有幾個細小的圓形孔洞。
只見劉堅把鋼板架在一臺木質絞盤上,固定好了,把那銅絲的一頭從孔洞里面用力穿過去,用鉗子夾住銅絲,把鉗子固定在絞輪上,使出大力氣,開始緩慢地轉動絞盤。
因為銅絲的直徑比孔洞要略大一點,而銅又比鋼鐵軟得多,所以在穿過鋼板的時候,會被擠壓成更細的狀態,其質地也變得均勻起來。
如此從最大的孔洞開始,循環數次之后,再更換小一號的孔洞,隨著時間的推移,銅絲從一開始的彎彎扭扭逐漸變得又直又勻。
“這辦法可真聰明啊。”朱祁鎮不由得贊嘆。
接下來則是加工簧圈。
還是將銅絲固定在一臺小型輪盤上,輪盤中心有一根圓形鐵棍,一只手拿著銅絲,另一只手轉動輪盤的把手,就把銅絲一圈圈均勻致密地纏繞在了鐵棍上面。
等簧圈達到了需要的長度,便用鐵鉗將一頭絞斷,從鐵棍上面取下來。
再用火將之加熱至紅熱狀態,放入水中淬火增加硬度和疲勞強度,一只青銅拉伸彈簧便大功告成了。
待那彈簧冷卻之后,劉堅雙手高舉,把它送到朱祁鎮手上。
朱祁鎮拿過來,拉了拉,還別說,這東西的彈性能還是相當可以的。
“這東西能用多少次?”
劉堅答:“用手拉肯定不行,一來力道不勻,二來容易過力。如果裝入機關之中,每次拉伸回彈的力道一致,可使用至少三四千次而不損壞。”
“三四千次。”朱祁鎮琢磨,“那基本也夠用了。”
“什么夠用了?”曹鼐有些心急,問道,“陛下,這簧圈除了用在機關鎖中之外,到底有何用途啊?”
“可以用來改進火銃。”朱祁鎮終于說出了他的想法。
“改進火銃?”曹鼐怔住了,“這東西怎么改進火銃?”
“一句兩句話說不清,你等著瞧就好了。”
彈簧當然可以做很多東西,但朱祁鎮目前最想搞的東西是槍,具體說,就是火銃的改進版——火繩槍或燧發槍。
眾所周知,洪武、永樂兩代帝王非常重視火銃,花了大力氣征集能工巧匠進行設計和工藝的改進,所以相比宋元時候,火器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如今在明軍之中,火銃的裝備率已經不算低,比如著名的神機營,就是一支直屬朝廷中央的純火器軍隊。
而一般衛所之中,通常也會配備大約十分之一的火銃兵。
但遺憾的是,洪武、永樂時期的火銃改進,主要是提升了火藥性能和擊發的穩定性、安全性這些東西,而關鍵的部件——擊發裝置,一直沒有研究出來。
這個擊發裝置,也就是俗稱扳機的東西。
有了它,火銃才真正具備了現代槍械的基本結構。
而在此之前,火銃其實就是個可以循環使用的二踢腳大炮仗。
每次擊發,都要從外部手動點火。而這個點火的步驟,那是相當的麻煩。
想象一下,你一只手扛著十幾斤重的火銃,另一只手拿著燃燒的木棍去點引線,而敵人就在不遠處朝你騎馬沖鋒而來。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個騎兵,現在是騎在馬上。
你根本就沒有手點火。
所以,火銃雖然威力大,但點火麻煩,不能瞄準,想要瞄準還需要兩個人來操作,對于一款遠程武器來說,這是相當致命的弱點。
而燧發槍或火繩槍,便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一經問世,便迅速在全球流行開來,持續三四百年興盛不衰。
但燧發槍或火繩槍也有它的問題,就是擊發裝置制作起來比較麻煩。
這東西原理當然不難,就是杠桿加個簧片回彈,一共七八個金屬小零件。
但這是在十五世紀,所有的零件都得手搓,即便是一名熟練的能工巧匠,也要至少十幾天才能搓一個出來。
但有了彈簧就不一樣了,彈簧這東西收放自如,可以把扳機的結構大大簡化。就像有了橡皮筋之后,只需要一個樹杈就能制作彈弓,這就是彈力材料的強大之處。
甚至于朱祁鎮設想,都不用重新設計槍身,直接在現有的火銃上加裝擊發配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