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埋葬帝國
書名: 歷史的海洋—資治通鑒作者名: 小海GK本章字數: 1895字更新時間: 2025-06-28 16:46:16
漢成帝母親(王太后)有兄弟8人,其中有一個叫王曼的,他有一個兒子就是王莽。但據說這個王曼生卒并不長,也就是說,王曼早逝。而其余的兄弟都被封了侯,有一個叫王鳳的還被封為了大將軍。
王莽字巨君,極具鉆營之能,城府極深。起初王莽蟄伏韜晦寄人籬下,在內照顧母親和寡居的嫂子以及撫養兄長的孤兒暫且不談,還要侍奉伯父和叔父。在外他結交俊杰之士,為自己獲取人脈與機會創造條件。
王鳳身為大將軍在朝中地位顯赫,王莽深知這一點,平時裝出一副畢恭畢敬的姿態竭力奉承。有一次,王鳳生病,王莽一連幾月不離左右,貼身侍奉,喂藥先嘗,夜里衣不離身,時刻準備著接受召喚。因此,王莽深得王鳳的喜愛和信任。
后來,年老體衰一病不起的王鳳,還在病床上對太后和成帝說,希望他們多多照顧王莽。就這樣,靠“以禮相待”委曲求全的王莽獲得了他的第一個官職:黃門郎(類似于現在的政府領導人身邊的秘書長兼政務協調官)。
不久,王莽又被升為射聲校尉(類似于現在的特種部隊團級指揮官,即特種化兵團團長)。此后的幾年中,王莽的地位只升不降,他開始了招攬人才,為此他也結交了許多將相公卿和士大夫。當時不但是在位的官員舉薦他,就連老百姓都議論他,他的名望、聲譽越來越高,甚至超越了他的伯父和叔父。
公元前8年,王莽因揭發奸臣被漢成帝夸獎忠誠正直,他的叔父王根當時在朝為大司馬,借此機會向成帝推薦王莽,想讓王莽接替自己的大司馬之職。成帝最終恩準,王莽成為了大司馬,當時的他才38歲。
次年,漢成帝劉驁駕崩。此后不出十年時間,西漢先后經歷了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衎讀如“看”)兩帝。六年后(即公元前1年),漢哀帝突然駕崩,太皇太后將時任新都侯的王莽召來,讓他協助大司馬董賢辦理喪事。
王莽接旨后,積極慫恿尚書彈劾董賢,隨后以太后詔書的名義罷免了董賢的大司馬職位,最終導致董賢被逼自殺。
為找到大司馬的合適接任人選,太皇太后為此下詔讓朝中公卿舉薦。當時滿朝文武大都舉薦了王莽,一方面王莽曾經就是大司馬,此次算是“調回原崗位”;另一原因就是王莽現在在朝中已是今非昔比,他用他積攢下來的這些人脈,拉幫結派,排除異己。凡是支持王莽的,便可平步青云,反對王莽的,最終都會大禍臨頭家破人亡。
當時有一個叫何武和一個叫孫祿的就反對王莽擔任大司馬,但“寡不敵眾”反對無效。當時有一個叫孔光的儒家學者位在司徒(類似于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就被王莽極力討好,最終借他之手罷免了這二人的官職。
在王莽的一手栽培下,王舜、王邑、甄邯、劉秀等受到王莽喜愛的一批人幾乎把持了朝廷的軍事、司法、行政等大權。
到了公元1年,王莽近乎鏟除了身邊的所有障礙。
大司馬董賢被他逼死,他以絕對的“支持率”坐上了大司馬(類似于現在的中央軍委)這個位置。隨后又借孔光之手,除掉了前將軍何武和左將軍孫祿。最后就連司空彭宣、司徒孔光二人為了保住項上人頭選擇辭職回鄉。
這時,朝中有些人認為王莽是安定朝廷的功臣,他們諫議太皇太后下詔,再一次封王莽為侯。這些人明顯是王莽設置的托,但此事是有事件作為支撐的。那就是在孔光上書辭職之際,王莽乘機對太皇太后說,現任皇帝年紀尚小,應該為他設置師傅,最終孔光被調任為皇帝的太傅,位居四輔,兼任給中事,負責宮中的護衛、供養,同時兼管宮中官署門戶,負責皇帝的衣食起居。
現在太皇太后事實上已被王莽“架空”,實際權力已經到了王莽集團手中。最后在太皇太后的詔意下,王莽不僅被封了侯,還被任命為太傅,參與四輔之事,封號“安漢公”,并加封采邑兩萬八千戶。
其后,由于太皇太后年事已高,逐漸厭倦了親設政事,王莽借此暗示公卿上書說,以前的規矩是按照官吏的功績,逐級提升到兩千石。各州刺史所推薦的秀材和才能突出的官吏,事實上很多都說不稱職的,應該讓他們去見見安漢公。此外,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不再適合過問這等小事了。
在眾公卿的逼迫之下,太皇太后只得退場。她下詔規定,從此以后只有封爵之事才向自己稟告,其他的事務全部由四輔和安漢公決定。
隨后,王莽挨個去接見了各州刺史所推薦的秀材和才能突出的官吏,施以恩德的同時又重禮收買這些人。對于那些不迎合自己甚至和自己作對的人,他極力壓制打擊,他甚至還將自己的女兒立為了皇后。成為“皇岳父”的王莽見時機已經成熟,便自封為“宰衡太傅大司馬”,開始造明堂,議九錫,這時的王莽已經和皇帝沒什么兩樣了,西漢政權已是“名存實亡”。
終于,到了公元5年,王莽動手了,他毒死了漢平帝劉衎,立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宗室子弟孺子嬰為皇太子,王莽從“宰衡”成為了“站著的皇帝”。兩年后(公元8年),王莽撕下了最后的“偽裝”逼宮迫使太皇太后交出了玉璽,正式即位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王朝210年的統治就此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