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長生不老的幻夢
- 歷史的海洋—資治通鑒
- 小海GK
- 1806字
- 2025-06-09 22:02:57
我們還不能讓武帝就這樣退場,因為他還有晚年。和眾多帝王一樣,武帝的晚年同樣陷入過求神問卜的幻夢中,不同的是武帝最后夢醒了。在夢醒后,他進行了自我反思和批判,使得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這一刻盡顯人性務實的光輝。
讓我們把時間倒流二十八年(公元前113年: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六月,有人在汾陰(今山西省運城市)發現大鼎,并將其獻給朝廷,武帝則將此大鼎置于甘泉宮內。秋季,武帝前往雍地(今陜西關中)考察游覽,在這里舉行了祭天儀式。這期間,從齊地來了一個名叫公孫卿的方士求見武帝的侍臣,對他們說:“皇上今年得到寶鼎,這年十一月初一又是冬至,這種情況跟黃帝時期是一樣的。”隨后,他又獻上了一份簡牘,上面寫道:“黃帝得到寶鼎的這一年十一月初一清晨為冬至,此后過了三百八十年,黃帝成仙升天。”
這是一套明顯的荒謬言論,武帝卻趨之若鶩,他立即召見公孫卿。公孫卿神神秘秘地來見武帝,對他說:“簡牘是申公給我的。申公對我說:‘漢朝的興盛可以和黃帝時期媲美,漢朝的圣人就在高皇帝的孫子或曾孫之間。寶鼎的出現標志著與神相溝通,黃帝在祭祀神靈的明庭迎接神靈,當今陛下的明庭就是甘泉宮。’”
武帝問:“黃帝是怎么成仙的?”
公孫卿一看魚兒上鉤了,就更加肆無忌憚信口開河,說:“申公對我說:‘當初黃帝在首山開采銅礦,在荊山鑄制寶鼎。寶鼎鑄成以后,天上飛來一條龍來迎接黃帝。黃帝則攀著龍須騎上龍脊,群臣和后宮妃嬪70多人跟隨黃帝一同登天成仙。’”
在聽完此言后,武帝放棄了思考并說出了這樣的一段話:“唉,我要是也能學黃帝的樣子,拋棄妻子和女兒就像脫鞋一樣容易!”
哼,混賬武帝。為了成仙老婆孩子都可以不要了。黃帝還知道帶上后宮佳麗,而你卻因此想拋棄妻兒,這豈能被容忍?要知道,在中國傳統概念中,只有道德高尚品相良正的人才配成仙得道。而像劉徹這樣的,他能通過“心懷慈悲;心存蒼生安危”的考驗嗎?
答案明顯是:不能。
好在武帝最終醒悟了,要不然他的名聲在后世會更加兩極分化。
總之在說完這段話后,武帝立即任命公孫卿為郎官,派他去太室山等候天神降臨。
兩年后(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公孫卿在河南等候神仙的降臨。不久,他聲稱在緱氏城上看到了神仙的腳印。
武帝喜出望外,親自前去查看,公孫卿繼續給武帝洗腦,說:“神仙并不求人主,而是人主求神仙。如果求神的道路不寬廣,神仙就不會來。神仙一類之事,聽起來似乎荒唐無比,但只要誠心誠意地求仙;持之以恒地堅持,總是能夠求到的。”
洗腦成功!此時的武帝可以說是深信不疑。他立刻行動起來,命各郡和諸侯王在其封地內擴建道路,修繕宮觀和名山的神柌,準備迎接皇帝陛下的駕臨。
不久,武帝到嵩山祭祀中岳太室,隨從官員在山下聽到了一種奇怪的聲音,那聲音像是在連呼三聲“萬歲”。武帝便認為這山里有神,他馬上下令柌官擴建太室祭祀,禁止百姓上山砍伐樹木,山下300戶作為供奉太室的奉邑。
隨后,武帝東巡海上,祭祀神仙。齊地的方士成群結隊地前來拜見武帝,都說蓬萊島上有神仙。武帝求仙心切,讓人準備了眾多船只,命令數千方士出海前往蓬萊尋找神仙。
公孫卿領命來到蓬萊,隨即立刻返回向武帝報告說:“我在夜間看到了一個巨人,身高數丈。待我跑過去時,那巨人卻不見了。只見巨人留下的腳印非常之大,像是禽獸的蹄印。”
聞聽此言的漢武帝前去查看,果真有一個巨大的腳印,武帝將信將疑,這時群臣之中有人說:“我看見了一個老翁牽著一條狗,說了一句‘我想見天子’,隨后就消失了。”
聽聞此事的漢武帝打消了疑慮,他隨即留宿此處并為方士們調來大批驛馬車輛,派他們四處尋找神仙的蹤跡。一時間,尋仙的人數就多達數千。
這場荒謬的鬧劇最終是被東方朔終結的。在此之前,武帝正想親自出海去尋仙。眾大臣紛紛勸諫,武帝卻執意要去。此事被東方朔得知后,東方朔說:“與神仙相遇,是一種巧合,不必強求;也不能強求。如果有道術,不愁遇不到;如果沒有,就算到了蓬萊仙境,遇到神仙,又有何用?陛下還是回去吧,只要安安靜靜住在宮中,神仙有靈,自會降臨。”
這段話頗有成效,它成功地讓皇帝陛下打消了繼續出海尋仙的打算并返回長安。人雖然回去了,但仍然抱有幻想,最初武帝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公孫卿等方士身上,讓他們繼續四處尋求神仙。但連續幾年過去了,除公孫卿發現所謂的“神仙的腳印”以外,一無所獲。
后期的武帝慢慢對求仙之事失望,直至公元前89年,他才如夢初醒追悔莫及。他當著大臣的面做了“自我檢討”,遣散了所有參與此事的方士,一心一意地為自己安排后事。